APP下载

关于汽车车身的冲压工艺以及模具关键技术应用分析

2017-03-31张楠赖志伟杨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汽车车身应用分析

张楠 赖志伟 杨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日常家用的交通工具也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物质文化的双丰收是具有一定的关系的。那么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崛起,相关汽车车身的冲压工艺以及有关模具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也受到了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我国车身冲压工艺的现状以及模具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期能够以此太推动我国汽车车身冲压工艺的发展水平与模具制造的整體水平。

关键词:汽车车身;冲压工艺;模具关键技术;应用分析

我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从目前的规模来看,尽管我国的汽车行业现在在全世界上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依然存在着汽车行业的技术突破方面的许多问题。并且我国的汽车模具制造工业的发展时间也不过数十年,距离西方国家的技术成熟度还相差很远,这也是我国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定的瓶颈。尽管如此,我国的汽车行业在近些年来的发展确实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些汽车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创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汽车车身的冲压形成技术作为汽车覆盖件成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是被广泛认可的。可以这么说,国家间汽车制造水平的竞争,就是冲压成型技术之间的竞争,也不为过。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的汽车的表面覆盖件都是冲压件,冲压件的品质与结构要求都直接影响着成本的控制与后期产品品质的整体水平,从而在品牌竞争上影响着一个国家行业的整体发展。为了提高我国的冲压成型技术的整体发展速度,就必须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冲压工艺以及模具关键技术有哪些。

一、模块化模具设计

所谓模块化模具的设计,就是指尽管汽车的零配件有成千上万个,但是由于汽车的本征表现是固定的也是类似的,其实不同的汽车相同的配件之间往往只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距,这些差距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模具的模块化处理就可以很轻易的解决掉。换个角度理解,就像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一样,只需要更换字块即可。这方面模块化模具设计理念不但在西方已经获得了上百年的应用,并且在上个世纪就进入了中国的汽车工业市场。就目前国内的汽车工业市场的模具模块化设计而言,已经取得了相当规模的成就。不但大大降低了人工的设计成本与制造成本,还解放了人的双手与大脑,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效果,确定了设计的方向与思路等等。模块化的内容比较繁杂,一般将不同的车型按照大、中、小三个级别进行模块化分配,一个级别的车型使用一个体系的模块化设计,对于不同的汽车厂商自己可能还有一套相应的设计理论,不过基本的理念都是要提高设计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

二、斜拉延筋工艺方案的发展

所谓斜拉延筋工艺方案主要是指在现有的冲压成型的工艺技术的条件之下,一般来说,拉延模具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而这三个部分又分别分成三个不同的派系。一般在模具生产的厂商有专门的技术员工进行管理和设计。拉延筋的基础是以控制板为基础,控制板料在冲压过程中受到的流体冲击力在一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一般拉延筋的设置都会形成一定的缺陷,如果缺陷较小,往往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缺陷也逐渐的降低甚至被消除。就当前斜拉延筋工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也做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冲压中板材的被动性质来提高流动阻力的抗性,从而主动引导材料的作用力,对材料的流动起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从而防止角部的皱起与拉裂,降低各种缺陷的出现的几率与风险,提高冲压质量。

三、模块化模具快速制造成套技术

模块化模具的快速制造成套技术的发展其实也是机械自动化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模块化模具的快速制造的成套技术理念与核心,我们可以将软件与硬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数据编程的方法提高模块化模具的快速制造水平,不但可以降低生产中各种误差带来的质量风险,还可以显著提高生产速度与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这个过程一般由专业的模具制造师通过输入CAD图纸来完成。对于一些曲面的组件的成型装置的具体技术要求,一般平钢板都是通过后钢板直接切割而成的,而曲面组建往往要通过一些复杂的加工工序来完成,目前国内主要是采取的热弯的工艺与手工冷弯相结合的工艺,尽管表面质量还可以接受,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水平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汽车车身冲压工艺的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无论是在汽车的安全性能表现的宏观上来看,还是冲压表面缺陷的微观上来分析,都是具有一定的技术成果的。但是也希望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够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汽车厂商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能够继续学习精进,更上一层。

猜你喜欢

汽车车身应用分析
汽车车身的焊接工艺设计
汽车车身焊接夹具的设计规律
汽车车身设计论文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面向车身尾门装配尺寸控制改进探讨
机器人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