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

2017-03-31王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提高兴趣小学生

王革

【摘 要】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自身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作为教师最主要任务是要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自身综合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 提高;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因为只有源于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教师教学应做到“兴趣先导,寓教于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喜爱它并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兴趣

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小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尤其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特别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而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三多”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爱学、乐学。

1、多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如《我的一家》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明白家庭的温馨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自己的成长更离不开家庭,激发学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恩。

2、多采用激励措施,如课堂上多使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或发“小红花”等正面激励措施,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乐学。

3、多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要由语言表述改为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可活跃学生身心,表现学生内心世界,保持学生积极乐学的情绪,又可活跃思维,深化道德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小学生自身开放,向小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小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时,课前可让每位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家庭采访、调查:(1)爸爸妈妈累了,你是怎样做的?(2)妈妈生病了,你又是怎样做的?(3)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学习、生活的?(4)在家里,你除了学习,还做了哪些家务活?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交流采访、调查的情况。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初步认识到: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疼爱我们,我们应了解父母的辛劳,要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又如教《盲人摸象的启示》一课时,可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自编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辨析。如有一个同学平时表现很好,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可有一次,他为了帮助一个残疾人寻找亲人,上课迟到了,不少同学指责他“不守纪律”。这样指责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辨析,在争议辨析中学生懂得了判断、评价一个人、一件事,要注意全面地分析,而后再作出结论,从而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因为道德存在于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指导行为,培养能力,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如上《春天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的“找春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找,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如教学《坐立走,有精神》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坐、立、走的录像,再请特约嘉宾,民警叔叔现场表演各种队列和规范的坐、立、走的姿势。然后在民警叔叔的示范下,讨论分析坐正、立直、走稳的基本要领,最后通过练习模仿、个别指导、小组比赛、模特表演等形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

总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程与小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樹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提高兴趣小学生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