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31张迪
张迪
【摘 要】本文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供给侧改革”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从多个视角探讨“供给侧改革”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提出了营造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氛围、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创新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途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 创新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8-01
一、引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过优化供需结构来提高市场主体的效率和竞争力。供给侧改革必然引起人才需求结构的改革,人才需求需要从关注总需求向注重总供给转变,同为了,迎合供给侧结构调整,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加多创新教育,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结构改革,科学定位,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化、一体化,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一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改革模式。我国高职院校一直存在着就业难、毕业就失业、许多专业供给过度而有的专业供给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增加我国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前提。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求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供给侧改革”,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和供给的问题,就要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
以前的高职创业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的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的传授,没有与社会经济形势“供给侧改革”相联系,而这种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所有系部,所有专业统一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特性、性格特性、专业特长等,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单一,实际上高等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是以就业创业为前提的模拟,主要的重点在于技术创新的创业。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三种模式,第一种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展开创新课程,学生们根据兴趣自由选择,第二种是创新技能教育,以校内外实训基地教育为主,第三种是校企合作、政府监督创新模式,这三种教育模式都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主导课堂、理论知识多、内容陈旧、知识点老套、实际操作落后、中看不中用、课程孤立,课程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更本不符合“供给侧改革”,等问题。
三、“供给侧改革”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需要更多、更高水平、更高能力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职院校的目标之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普遍具有四个特征:一是知识结构立体、知识面广,二是能力突出、应变性强,三是思维敏捷、灵活,四是具有优良的智商与情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所必需的四种特征,通过创新教育机制改革,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应变能力、领导力、发展的眼光、敏锐的市场意识、踏实肯干的作风、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为人处事的技巧,还包括企业创立运营能力等。为培养出适合“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人才,需要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调整各科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教学重点、教材教案等,提高高职院校的市场化程度、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为培养“创新企业家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四、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途径
(一)、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营造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势必影响到校园经济及文化,学生们更注重自身发展空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确立,高职院校要正确引导,创新文化,将“供给侧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融入校园文化中。在校内大力支持和积极提倡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创新,加强校园内创新软件及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创新氛围。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內容,转变高职学生原有的就业理念,提高高职学生创新热情,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水平,将创新与“供给侧改革”相融合,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定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计划,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定期邀请社会著名学者、专家为教师和学生开设创新讲座,组织优秀创业毕业生进行创业历程交流会,使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校园里学生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论坛、创业者联盟等方式了解如何创业,通过学校奖励、企业奖励激发创业激情,形成创业风气的良性循环。
(二)、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
“供给侧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也随之改革,学校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途径,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供给侧改革”需求调整专业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开设创新课程、重新调整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业精神。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课程配套。授课形式上以行为导向式教学为主,发挥每个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以创新为目标,要加强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和社会知识的互补性,增强学生面对“供给侧改革”的信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志向和兴趣选择创新综合课程,构建实践平台,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构建创新模型,促进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创新课程中心,整合相关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 健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
(三)、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加强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离不开创新环境,政府 社会 企业以及人才中介机构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共同组建创新服务体系,整合高职院校资源,拓宽创新方向,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利用教育及实践平台,加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锻炼,构建产学研基地,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校企合作范围,积极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范围,建立高职学生创业区,产业区,建立高尖端的孵化区,发挥高职学生特长,增强高职学生在“供给侧改革”中的竞争力。
(四)、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强化创新指导
“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是其重要手段,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去年,全国又掀起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时期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认知,加强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在人才培养计划里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制定符合高职学生个人实际情况的就业成长计划,合理,适度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创新心理辅导,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进行合理的心里调整,从容面对“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毕业就业形势。
(五)、以“供给侧改革”为依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中强调 “双证书”政策,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职业操守、专业技能、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考核,留下优秀教师,淘汰落后教师,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供给侧改革”在学校里选拔一些年富力强、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梯队。 还可以通过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教学水平,还可以输送教师到企业观摩学习,通过学习加深教师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通过三方组合提高高职院校师资水平建设一支稳定的复合的专家型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适应“供给侧改革”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应该融入“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中,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甚至超越和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创新教育,体现高职办学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谋划创新教育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推动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协同各方力量,完善高职学生创新教育体系,为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 -05/13/content_9740.htm.
[2]丁波,叶樹江,蒲明.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3]张恩韶,李清晨.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2):74-75.
[4]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45-46.
[5]柳友荣.也应重视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5-12-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