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2017-03-31陈石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陈石

【摘 要】我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承载力较弱,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明显。文章系统分析了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阐述了如何在发展中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就职业院校如何將生态、环保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生态文明 校园文化建设 环保实践

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主要增长模式仍然是依靠物质投入,导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问题逐渐显现,由环境问题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增加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落后,资源短缺,近年来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量呈下降趋势、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性长期受到外来因素的制约。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成为破除发展桎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障碍

(一)人民群众缺乏应有的环保意识

在我国,虽然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民众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但是因民众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的差异性,很多人对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如对近年来不断恶化的环境状况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忽视自身在生态环保工作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缺乏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二)部分企业缺乏环保责任意识

随着近年国家环保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环保监察力度的逐步加大,工业企业重生产轻环保的现象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有许多企业过多的关注经济利益的增长,在利益的驱动下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代价获取自身利润和发展。此外,我国部分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仍保持着粗放型发展的模式,用不断增加投入和能源消耗来提高企业效益,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环保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环保的部分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而环保监管部门在行使职能权力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环保监督管理,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无法实施必要的强压手段,环境执法在多数情况下仅仅只是罚款,没有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另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而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企利益纠结,使得环境监管工作困难重重。

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途径

(一)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广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宣教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同时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应拓宽投诉和信访通道,增强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并严格责任制度。对人民群众举报和投诉的环保问题进行及时的查证并严肃处理,提高环保部门的公信度和影响力。

(二)规范环境执法行为

确保环境执法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和合理性,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做到违法必究,要保证全过程公开透明,同时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要正确、合理使用权利,精确把握“度”。

(三)加强环境执法惩处力度

加大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对重污染和多次违反环保法律的企业要向社会曝光,动员社会力量对其进行监督。同时,适时关闭和改造一批对环境破坏大、资源消耗高的企业。大力推行现代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节能产业成长,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院校生态文明建设

学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前沿力量,是在社会有着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特殊群体。加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教育,使他们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生态意识现状

缺乏环保知识。我国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职业教育阶段,除少数环境保护类专业外,大多数专业没有开设环保课程。虽然部分课程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提及,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受教育阶段缺乏对生态环保知识系统全面的学习,造成我国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匮乏。

缺乏环保意识和热情。无论是社会主流媒体还是职业院校自身,虽然对环境保护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基本上都是流于表面,缺乏对生态环境长期持久的关注,使在校学生无法提高环保意识。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到祖国未来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很多学生认为环境保护仅仅是政府和环保监管部门的责任。

缺乏节约意识。目前,在校学生多为9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大多数学生从小就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和习惯,而学校和相关场所大多数仅仅使用的是倡导性的口号和标语,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学校教师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很多学校仅仅把建设节约型校园停留在纸面和口头上,浪费现象见怪不怪,见惯不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校学生的生态文明观。

(二)解决对策

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加强我国民众的生态环境现状的教育,特别要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恶化会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在校学生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另外,还要将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课程纳入到学生在校的必修课程中去,各学科教师都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延伸,将环保意识纳入到各个课程的教学中去,实现环保意识的多学科渗透。同时,加强思想政治课和综合素质提升课的作用,将生态文明素质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重点培养,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观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环保观、生态观。

广泛开展环保实践活动。每年规划和安排生态环保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活动,巩固在校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环保社会活动,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社会群众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进行调研。同时在相关节日和特殊纪念日组织学生举办环境保护社会宣传活动,通过向人民群众宣讲生态文明知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生态环保工作中去,增强其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

构建生态文明校园。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将绿色校园建设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定并实施具体措施,构造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强化氛围营造,形成活动环保化、环保日常化的良好生态,形成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节约型校园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养成生态环保行为的习惯。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形态,而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不仅仅是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还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感,才能在全社会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引领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践行人本理念 构筑生态校园[A].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江苏卷)[C],2013.

[2]吴青林,董杜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12):63-65.

[3]李广平,陈仁伟.网络生态危机与高校隐性德育路径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9):66-68.

[4]李伟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69-7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