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路径探析
2017-03-31汪小莎
汪小莎
【摘 要】面对多元文化的相互涤荡冲击,引导医学生建构正确的价值准则,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从接受者的心理实际出发,探寻理想信念教育接受主体心理动力的构成,探求一条以需要驱动、情感催化、动机激发的心理学教育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理想信念 教育路径 医学生 多元文化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但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正确的理论武装,来源于个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与正确把握。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然是遵循了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主体认同、接受并转化到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结构中去,取决于接受主体的心理因素,具体包括接受主体的情感、需要、动机、意志等因素。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从接受者的心理实际出发,探寻理想信念教育接受主体心理动力的构成,强化心理机制,是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提升的有效支撑。
一、需要驱动路径——分层教育
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有机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一般而言,人在强烈的精神需要驱动下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接受精神产品和精神教育,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性的追求,由于不具备像商品那样的工具性价值,容易被忽略、轻视、挤压和抛弃。因此,教育主体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才能让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实效更接近教育者的期望值。
我们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一)基础层次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学习,让医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其现实生活中关注的问题。在医学生中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质,具备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具有普世价值观。
(二)深化层次
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实施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强化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将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有机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专尖层次
针对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和骨干力量,以重大活动、节日为契机,以实践活动为教育平台,与社团一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帮助医学生跳出小我,心有大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将来成为党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这种分层模式,既考虑到面,又照顾到点,满足了各个层面医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二、情感催化路径——积极情感
所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应该让接受者对教育内容在知识上理解,在情感上认同,在思想上接收,在心理上接受,才能将这些价值理念内化储存于个体的精神领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秉承这些理念身体力行,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和意志是客观世界的影响在大学生头脑中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状态,它能转化为大学生对理想活动的内控因素,使大学生排除其他因素干扰以形成自己的观念,进而对理想产生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因此,努力凝聚医学生的共识,激发医学生的主体自觉,培养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即社会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活理想信念教育。
(一)社会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三大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理性认知,又有内在认同,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有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信党才会护党,护党才会爱党,爱党才能强党。因此,培养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信是社会层面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二)道德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诚信向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先生说:“头顶的浩瀚星空,心中的道德法则。”每个人心灵崇尚的东西,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信仰。诚实守信,坦荡为人,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传播德行的真善美,是道德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坚决抵制理想信念教育的世俗化、功利化,培养医学生在修身克己中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实践人生追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职业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仁爱敬业。“医学仁术、医者仁心”,仁爱即宽厚慈爱的意思,是爱人如己的一种精神品德。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敬业是责任心的体现。医务工作者对待工作应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对待病患要有同情心、慈悲心,尽最大可能帮助患者治愈身体疾病,疗愈心理创伤。
(四)生活理想信念层面
着力培养医学生懂得感恩。医学生要对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了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心存感恩;对父母、师长的悉心培养教育心存感恩;对同事、朋友的默默支持帮助心存感恩。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相信奋斗可以成才,对生活永葆向往,对未來心怀乐观。
三、动机激发路径——实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生目标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医学生个体理想信念的形成必须由其本身的主观行为产生,并依赖其主观的坚持、努力才能达到。因此,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从激发与扶正其内在动机这一根源上着手实现,从医学专业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参与社团实践等方面着手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既具备牢固的根基,又能够激发起医学生内在更大的智慧与动力。
(一)开展医学专业教育
从医学专业教育着手,着重学习领会《医学生誓言》《白求恩精神》《南丁格尔精神》等,利用寒暑假期深入医院见习,在临床实习中逐步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含义,深刻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激发医学生献身医学、恪守医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志向。组织医学生观看《生死托付》《医者仁心》《提灯女神》《妙手仁医》等医学教育影片,激发和培养医学生向先进青年靠拢,向优秀模范学习,通过实际行动,补“钙”壮骨,充分调动医学生自我提升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牢固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医学职业选择。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从弘扬传统文化着手,组织医学生以活动、比赛的方式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践行者。如“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的经典诵读活动;“一站到底”传统文化知识答题大赛;“书香班级”评比活动。
(三)组织社团实践活动
从组织社团实践着手,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实践活动培养医学生爱国、爱党、爱家的积极情感和诚信、奉献、感恩的优秀品质。如:社团“诚信驿站” 活动、“你的十八岁成人礼”无偿献血活动;纪念抗日七十周年胜利“铭记烽火岁月,向历史致敬”朗诵比赛、“春风已解千层雪,烈士难忘后辈恩”扫墓活动;“雷锋精神伴我行”征文大赛;诚信驿站爱心物品募捐活动、“诚信驿站之爱心义卖”公益活动;携手助残,爱心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高校义工团建活动;“心系母亲,情动校园”心愿墙活动、“感恩有你”第二届三行情书活动。
要应对多元文化碰撞与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摸索一条切实可行、实用有效的教育路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遵循从认知解决到情感培养再到意志参与,从产生学习愿望到拥有学习热情再到保持学习动力,全面把握医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朱仁宝,张晓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心理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3):37-41.
[2]范轶娴,董乃涵,吴津津.“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分层模式[J].高教论壇,2012(04):20-22.
[3]沈建华.基于心理过程的高职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