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综述
2017-03-31王娟
王娟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开展多年。选择了一批典型的教育资源平台,从资源类型及粒度、资源标准、资源服务、运作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资源建设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资源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发展建议
DOIDOI:10.11907/rjdk.161949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8-0204-04
0 引言
一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1] :①内容(Content):向学习者提供的数字化内容,包括完整的课程、课程素材、内容模块、学习对象、论文集、期刊等,有时狭义的资源就是指内容资源;②工具(Tools):支持创建、发布、使用和改进学习内容的软件,包括内容搜索和组织工具、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等;③实施资源(Implementation resources):促进素材出版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工具、关于最佳实践和内容本地化的设计原则以及互操作技术与标准等。本文侧重于基础教育资源的内容及服务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从我国40多个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筛选出10个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对其中的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这些网站的选取参考了权威机构Alexa[2]的网站排名数据(由于一些网站排名数据只能检索到一级域名,所以Alexa的数据仅作参考),并综合考虑了网站的数据量、用户量及网站特色。各资源网站存储的资源数据从几万到几百万条不等,本文研究对象10个主要网站如表1所示(排名不分先后)。
1 资源类型及粒度
我國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发布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3]对资源类型进行了分类,其中一级目录包含媒体素材、量规集、教与学工具和模板、课件、案例、文献资料、课程、索引目录等8类,这种分类基于资源的教育用途角度。从资源结构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细粒度资源和较大粒度资源。“粒度”通常指颗粒的大小,用于描述资源结构的复杂程度。结构简单的资源称为“细粒度资源”,由细粒度资源可以组合成结构更复杂的大粒度资源。
1.1 细粒度资源
现有资源库中的内容以媒体素材资源、课件两种类型为主。本文研究的每个资源库都有媒体素材和课件这两类资源。媒体素材和课件等类型的资源特点是粒度小,一般为一个物理文件,易于组织和管理。绝大部分的资源库以提供细粒度资源为主。
1.2 较大粒度资源
在细粒度资源的基础上,一些资源库组织更大粒度的资源。
(1)主题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中有一类探究性资源,设置一些资源主题与子主题,每个主题由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活动建议方案、媒体资源、学习评价、工具和方法等要素组成。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建议方案包括活动流程框图、活动任务、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活动评价方式、所需学习资源、所需学习时间;学习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效果性评价。所有内容以文字描述结合链接资源文件构成。
山西基础教育网资源中心提供的“主题资源”,针对每个学习主题,设置多个学习环节,例如:主题导入、课程学习、拓展资源、学习测评、典型案例、互动天地等。不同主题,学习环节的设置不同。
(2)学科课程。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提供了“学科课程”这种类型资源。针对一个知识点(一节课),按照教学特点,将相关资源组织成粒度更大的一节课程。每节课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名称、主讲教师、所属学校、推荐人、简介)以及课程视频(分课时的教师教学录像)、课程课件、同步作业、教学设计、相关资源、相关搜索、网友留言等相关内容,另外还提供作业题库、考试试卷等相关资源。
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的“中小学数字课程”,每节课由同步课堂、重难点分析、自主学习、典型例题、同步学习、知识拓展等模块构成。其中,同步课堂模块内容同步或略超前于学校的课堂学习进度,渗透新课标精神,采用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动态板书等,使课堂内容形象生动,将在课堂上演示有困难的试验和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内容,对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帮助。自主学习模块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帮手、自学的向导,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和考点为核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积极主动学习。
(3)专题资源。在基础资源的基础上,一些网站(例如: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还根据需要将这些资源组成一些专题,方便用户查找。与主题资源相比较,专题资源没有明确的组成要素或环节,只是简单地将相关资源重组,便于用户检索和关联。这些大粒度的资源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用于教学将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2 资源标准
现有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大部分遵循CELTS-42中的元数据标准和分类词汇表。
2.1 元数据
(1)元数据标准。CELTS-42规定的描述基础教育资源的数据元素集包括23个元素,其中必须元素11个,可选元素12个,必须数据元素与CELTS-3[4]的全部必须元素(不含子元素)对应。可选数据元素包含了CELTS-3 的11个可选元素。CELTS-42的核心元数据元素依据其描述的内容和类别分为3类﹕①资源内容描述类,包括标题、学科、关键词、描述、来源、语种、关系、覆盖范围、适用对象、目录项10个数据元素;②知识产权信息类,包括作者、出版者、其它作者、权限管理、版本5个核心元素;③外部属性描述类,包括日期、类型、格式、标识、评价、评价者、元元数据方案、目的8个核心元素。
必需元素包括标题、学科、关键词、描述、标识、格式、日期、语种、类型、作者、适用对象11个核心元素。
(2)元数据标准执行情况。从本文研究的10个网站来看,CELTS-42的11个核心元素已被每个网站作为必须元素,另外几个实用较多的元素是“来源”、“版本”(教材版本)和“大小”。从表面看,“权限管理”在大部分系统中都没有设置该元素,可见对版权管理方面考虑不多。
在CELTS-42规定的23个元素之外,这些网站在元数据方面一般引入以下元素:①关于资源使用频率方面的元素。如下载次数、浏览次数、评价次数等;②关于资源审核方面的元素。如审核人、审核状态、审核结果、审核时间等;③关于资源质量方面的元素。如资源等级/星级、评价、评分;④关于资源价值方面的元素。如下载资源所需要的积分(或金币)、购买资源所需要的价格等;⑤关于资源的其他分类元素。如资源所属专题类型、所属栏目、所属系列等;⑥关于资源上传方面的元素。如资源上传用户、单位、上传时间等。
资源库中,关于资源之间关系的元素较少使用,这与目前资源库中多为基础性的细粒度资源有关。当资源粒度加大时,需要使用“关系”元素来描述不同层次资源之间的关系。
2.2 分类词汇表
CELTS-42定义了一些元素取值的分类词汇表,但实际使用中仍有一些不太规范的地方。例如“年级”,有的采用1~12年级(这个符合CELTS-42),有的采用“初一”、“高一”等等词汇条目。虽然用户理解是不成问题,但不利于系统之间交换资源以及资源之间进行关联检索。
一个重要的词汇表目前还缺乏标准的定义,这就是“知识点”。目前大多数系统采用“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上下册+章/节(单元/课)序号+章/节(单元/课)名称”构成知识点。CELTS-42以附录的形式给出了“学科课程分类第三级词汇表(课程内容)”,仅仅是一个提供讨论的议案,还没有真正标准化。
因此,关于各网站知识点的描述方式多样,有的采用CELTS-42的建议,有的自行定义,这样对于依据知识点进行资源关联检索十分不利。在对知识点词汇表规范后,还需要考虑知识点变更的问题(名称的变更、知识点的增删以及层次的变更),这些都将影响资源之间自动关联的一致性。
3 资源服务
3.1 资源库核心服务
大多数资源库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以下几种:
(1)资源检索。包括分类检索、关键字检索以及高级检索。
(2)资源浏览。60%左右支持在线浏览资源。除了基础的文本、图片、动画类型的浏览,支持OFFICE文档及音视频在线浏览的需要内嵌阅读器或播放器。例如山东教师教育网、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和K12使用了内嵌FLASH形式的阅读器,对于音视频资源通过内嵌播放器或使用客户端缺省播放器实现在线播放。
(3)相关资源检索。25%的网站为用户提供相关资源,包括江西、江苏、辽宁和K12的资源库。例如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提供了“相关资源”、“本类推荐”和“本类热点”等辅助功能;江苏省教育资源网提供了“同类资源推荐”、“相关热门资源”以及“猜你喜欢”等功能;K12资源库提供了“资源足迹”,显示该资源在什么时间被人下载过。这些功能将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为建立资源相关的用户群打下基础。
(4)用户行为。除了检索、浏览和下载等常见操作外,用户还可以进行更多操作,包括:收藏、评论、发起讨论、举报、顶/踩、评分、与好友分享等。
3.2 资源库特色服务
(1)资源需求。为了更方便用户查找资源,“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开设了资源需求区,用户可以提出需要的资源,其他用户可以回答,告知资源的地址,或者提供资源。
(2)备课工具。“概念资源图创作系统”是上海教育资源库提供的备课工具之一。系统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语义连接教育资源库或网络内容。系统生成的概念资源图是一种典型的组合性资源,将多个资源通过概念图进行有效组织并展示。一个概念资源图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注释、链接等要素。“电子教案制作工具”则是建立在教育资源库之上的资源利用工具,主要提供教案制作,并指定学生的参考资料。教师根据主题单元的分类找到某主题单元,并利用该主题单元的内容制作教学教案。
4 运作模式
4.1 建设途径
(1)以教育部门为主进行建设。各级电教馆主要负责建立本级资源库,例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上海教育资源库等。
(2)以企业为主进行建设。国内一批致力于教育的企业经过长期积累也建设了一批资源库。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和CORES教育资源平台。
(3)教育部门与企业共建。教育部门采购企业建设的资源构建资源库。
4.2 内容提供
资源库内容要保持更新才具生命力。在内容提供方面一般有以下方式:
(1)定期购买。企业组织专家、教师制作内容。资源库维护方定期购买。例如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具有一些合作内容提供商,定期为资源库提供收费和免费资源。同时建立资源准入和管理办法,资源审核、定价、下架管理办法,资源提供商淘汰原则及实施办法。
(2)用户上传。鼓励用户上传资源,通过审核、纠错等方式保证资源质量。
(3)自行制作。例如辽宁省义务教育精品课例。
(4)免费提供。一些企业在销售资源的同时会提供一些免费资源。
4.3 激励机制
在采用用戶上传方式更新资源的资源库中,一般要采用一些激励机制来鼓励用户上传优质资源。 主要激励方式:积分制。对于用户上传资源、资源质量、用户评价、资源纠错等方面给予积分奖励,而获取的积分可以用于使用资源,如下载资源等。
4.4 质量保证
目前在资源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资源审核、资源纠错等方式保证资源质量。
4.5 资源共享
(1)拓展资源库范畴,加大与其它资源库共享。例如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深度集成,使本省教师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搜索引擎里就可以搜索、浏览和下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精品资源。同时与全省各区市镜像站点的用户统一认证、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使国家网、省网和区市网连成一个整体,加大了资源共建共享力度。
(2)拓展用户量。大多数资源库提供匿名用户注册,实现基础资源共享。同时注重对用户的管理,通过实名注册、绑定资源卡等方式,对用户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服务。
5 基础资源库建设建议
我国基础资源库建设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源。如何发挥资源用途,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是资源库建设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构建或升级资源库时建议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5.1 资源标准及应用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库基本上能够参照CELTS-42标准进行建设,但是一些急需的标准尚未形成,例如关于知识点结构和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内容标准。大多数资源库的知识点标注与采用的教材版本相配套,这样在不同教材之间共享资源会存在问题。考虑到知识点演变,对于知识点演变后资源库如何保持已有资源之间的关联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建议参考国家发布的课程标准定义“知识点体系”,当该体系进行演变时,保留演变的痕迹,便于维护资源库中资源的关联关系。
与此同时可以保留“教材体系”,描述方式可采用“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上下册+章/节(单元/课)序号+章/节(单元/课)名称”,并在“教材体系”与“知识点体系”之间建立对应关系,这样用户可从某个体系入手开始查找资源,同时通过这一对应关系,可以关联另一个体系中的相关资源。
5.2 资源类型与形式
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源以细粒度的基础素材居多,细粒度资源由于缺乏清晰的教育属性,一般仅由元数据定义一些相关属性,教师使用起来缺乏清晰指导。可考虑学科与学段特点进行有序归级归类,不仅对教师起到指导作用,还有利于新进资源的引入并置于其所应归处。
目前出现了一些教学针对性更强的资源类型,如学科课程、主题资源等。根据教学需要,应该有更灵活的方式,将基础资源聚合为适应教学的更大粒度资源,使得资源能散能聚,形散神聚,散可用于碎片化学习,聚可用于系统化教学。
在构建大粒度资源的同时,也需要完善构成大粒度资源的细粒度资源的元数据定义,这样可以实现更细粒度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方便用户检索,另一方面方便用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特定资源,再者也方便实现资源之间更灵活的关联,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如利用资源关联模式建立资源推荐服务等。
5.3 功能服务拓展
(1)资源库在保证检索便利之外,需要引入更多针对教学应用的工具和服务,拓展资源之间关联、资源与用户之间关联,实现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共享。
(2)建立资源推荐功能也是大势所趋,可参考当前优秀的学习推荐平台,如Knowton等,基于个体用户不同的使用习惯与行为特点的历史数据,为其推荐适宜的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户体验。
(3)根据学科特色建立权威资源或精品资源,经过权威人士建立资源引导利用机制,一方面指导用户进行资源合理高效使用,避免不明就里随意‘拿来;另一方面起到鼓励用户多发优质资源的作用。
5.4 资源服务对象
目前各类资源库,尤其是基础资源大都是为教师服务。应该开始转变视角,以学生为中心,以家长辅导学生为导向,分析学生及家长对资源的需求,建设针对学生使用能自学,家长利用可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的资源,并提供配套服务。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第三方教育机构在教育中的作用愈加重要,而且其资源比学校有着更强的优势和竞争力。可以考虑建立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引进其优质资源,作为交换可以为其拓展生源数量,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目的。
5.5 版权与共享机制
目前资源库中专门针对版权的考虑较少,这固然与资源的应用领域为教育领域有关。虽然教育领域在资源使用方面有“合理使用”的权限,但随着资源内容提供者的多样化,以及资源种类版权的明确化(例如电子教科书的版权所属将会非常明确),将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版权问题。因此需要尽早考虑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应用问题。
处理版权问题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在资源库中明确资源来源、资源的版权所有人以及资源使用权限与范畴。这样,一方面资源管理者能够清晰资源库中资源的版权情况,另一方面资源的使用者也能够根据相关版权说明对资源进行合法使用。
资源共享是与版权看似矛盾的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机构、学校正在开展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资源开放共享应该是一种趋势。资源共享的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5],如何保证资源制作者的利益能够更大程度共享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维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多种实现机制,例如国家项目引动机制、产业发展驱动机制、公众媒体推动机制、多方合作联动机制、网众互动生成机制等[6]。对于基础教育资源较适合的机制是国家项目引动、机构/个人捐赠、个人创作等多方合作联动,通过采用开放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7]规定资源的共享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OECD.Giving knowledge for free:the emergenc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R].2007.
[2]Alexa[EB/OL].www.alexa.com.
[3]CELTS.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S].CELTS-42.2003.
[4]CELTS.学习对象元数据[S].CELTS-3.2008.
[5]苏小兵,祝智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模式研究——公共产品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2(8):78-82.
[6]祝智庭,許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5.
[7]知识共享许可协议[EB/OL].[2009-08-15].http://cn.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meet-the-licenses/.
(责任编辑:杜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