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视角下《为奴十二年》中的黑人形象

2017-03-31彭景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所罗门

彭景

摘 要:《为奴十二年》是美国黑人作家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小说,记录了自己坚守尊严,追求自由的不懈抗争。在这部小说中,诺瑟普真实揭露了后殖民时代美国南方小镇上黑暗的奴隶制生活。本文主要以后殖民视角来分析《为奴十二年》中被种族主义权利话语扭曲的黑人形象,揭露白人对黑人的残酷奴役与压迫,以及黑人妇女在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下的边缘生存。

关键词:《为奴十二年》;所罗门·诺瑟普;后殖民视角;黑人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2

一、引言

1808年7月,诺瑟普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黑人家庭,是一位有自由身的非洲裔美国人。他在纽约州拥有自己的土地,既是农场主同时也是小提琴手。1841年的一天,两个白人以提供旅行音乐家的工作机会为诱饵,诱骗他去了华盛顿区(当时在这里奴隶制是合法的),在那里诺瑟普被绑架并被卖为奴隶。之后,他被转运到了新奥尔良,被一位种植主买下,在路易斯安那的红河地区做了12年的奴隶。与诺瑟普在同一种植园工作的一位加拿大白人将他被绑架为奴的事情报告给了纽约州政府。在纽约政府和家人的帮助下,诺瑟普在历经了十二年痛苦的奴隶生活后,终于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后殖民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潮流,它主要强调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语言和意识形态进行干涉和控制。西方文化下的种族优越论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一个重点,强势的西方文化使古老的东方文明沦落为“他者”;在白人主导的西方文化里,非西方的黑人被认为是“他者”。本文主要以后殖民视角来分析小说中被种族主义权利话语扭曲的黑人形象,揭露白人的残酷压迫与黑人的不懈斗争,从而反思和批判旧殖民体系的价值取向。

二、男性黑人形象

“我是一个自由人,在我人生的前三十年都在一个自由的州府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自由——直到那一天我被绑架,成为一名奴隶。”从小说的开头主人公所罗门·诺瑟普告诉我们他在1841年之前是一个自由黑人,在北方小镇和家人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当诺瑟普发现自己遭到绑架之后,他对自己能得到释放仍抱有一丝希望,于是竭尽全力向奴隶贩子解释自己是来自纽约州的自由人,法律认同他的自由人身份,然而他的抗争换来的只是咒骂和狠毒的抽打。在白人主导的西方社会里,种族歧视观念把黑人认定为野蛮,愚昧的族类,但是种族歧视并没有使黑人完全丧失自己的主体意识,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用坚强和隐忍来保持对自由的渴望。诺瑟普被无人性的奴隶贩子运用酷刑逼迫自己是来自佐治亚的奴隶,剧烈的疼痛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最终他清醒得知,自由人身份不会带给他重获自由的希望,唯有隐忍和假装屈服才有可能让他得到一线生机。在被运往南方种植园的路途中,诺瑟普与另外两个黑人暗地商量逃跑计谋,打算夺取“奥尔良”号后驶往纽约港,但是黑人罗伯特的悲惨死亡让这个可能成功的计划被迫中止。这次计划的失败并没有使他放弃逃跑的念头,反而让心中那颗自由的火苗更加旺盛了。在被运到南方奴隶市场后,他被奴隶贩子改名为普莱特,这让他的自由之路变得更加艰辛。不管是具有仁慈之心的奴隶主福特还是素有“黑奴终结者”之称的埃普斯,他都没有逃脱在种植园辛苦劳作的命运。种植园里毫无人道、惨不忍睹的黑暗生活让所罗门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质疑。摘棉花这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奴隶们不堪重负,眼里只有金钱和利益的奴隶主会给奴隶规定一天内必须完成工作量,如果没有达标,就要接受严酷的责罚。作为新手的诺瑟普屡屡成为惩罚对象。更为残酷的一项规定是如果今天的工作量超出了奴隶制规定的任务量,那么第二天的工作目标就是这个新的工作量。在这样一个丧失人性的环境下,诺瑟普始终抱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尝试给北方的家人写信,但是误信白人使他再次陷入暗无天日的绝望中。绝望中始终蕴含着希望,一位加拿大白人的到来使他终于走上了回家的路。

种族主义思想深深根植于西方白人社会,种族主义者自诩是优等民族,而把黑人视为异于白人的野蛮物种,他们人为的给黑人奴隶贴上不会思考,缺乏智慧的标签。事实上,黑人诺瑟普拥有智慧并且对奴隶制度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当他和黑人同胞谈论奴隶制问题时,他们都流露出对自由人身份的无限向往和热爱,他们渴望去改变自身的困境。黑人选择用勤勞和隐忍来诠释他们对自由生活的不懈追求,这足以打破把黑人视为“他者”的种族主义观念。诺瑟普坚信人生而平等,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改变自己的命运。长达12年的奴隶生涯中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尽管路途充满艰辛和磨难,他永不言弃,终于迎来自由的那一天。通过对所罗门人物形象的分析可知,所罗门并不是缺乏理性和头脑的动物,他坚强、隐忍并且敢于反抗,尽管现实仍旧残酷,但他永不放弃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三、女性黑人形象

奎姆·安东尼·阿比亚曾指出:“作为对女性主义的注解或修正,后殖民女性主义将女性主义关注的目标从单纯的性别平等引向对性别平等、种族平等以及阶级平等的多重性。”欧美女性主义批评注重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关系对立,旨在反抗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为白人女性寻求自由和平等。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更为强调种族问题和性别问题,它关注那些被遗忘的黑人和第三世界女性,试图为生活在父权制与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发出声音。《为奴十二年》不仅叙述了男性黑奴追求自由平等的不懈抗争,而且还如实呈现了处在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边缘困境。作者希望这个孤苦,被边缘化的群体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帮助她们找寻解救之路。艾普斯家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黑人姑娘帕西,具有较好的弹跳能力,在棉花采摘方面无人能及。但是奴隶主的残暴和无情的制度使这位棉花地里的女王成为庄园里受磨难最多的奴隶。帕西的聪明和勤奋使她落入庄园主埃普斯的魔掌,她不仅是埃普斯挣钱的工具,而且还沦落为他发泄性欲的对象。作为女性的帕西在男权社会里得不到一丝尊严,白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根深蒂固的种族观念使埃普斯仅仅把帕西视为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而已。白人女性虽然反对父权制,渴望获得平等和尊严,但在面对来自异族女性的时候,她们就会高举种族主义的大旗。白人女性埃普斯太太常年忍受着丈夫的不忠与冷漠,在家庭中缺失话语权。当她得知女奴帕西得到丈夫埃普斯的好感,心中燃起的妒火使她经常用各种方式责罚帕西。残酷的奴隶制度使原本单纯忠诚的帕西沦落为白人贪婪和嫉妒的牺牲品。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帕西决定封锁自己的内心,用冷漠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无情世界。当她逐渐意识到她永远无法摆脱受奴役、遭蹂躏的命运,于是她请求诺瑟普结束她的生命,因为她认为:“我在这生命中得不到任何的慰藉,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坚强的帕西一心想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是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带给她的只有绝望。

四、结语

《为奴十二年》真实地揭示了黑人在盛行种族主义的白人社会中所遭受的奴役和为自由生活的不懈努力,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度给他们带来了无法愈合的身心创伤。在为奴受苦的十二年里,虽然通往自由的道路上磨难重重,但坚强的诺瑟普以惊人的意志力忍辱负重,最终突破重重障碍,迎来自由的曙光。忠诚勤劳的女奴帕西的悲惨遭遇真实反映了在男权社会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边缘生存状态。后殖民主义理论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质疑西方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旨在为饱受折磨的黑人群体寻求自由平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所罗门·诺瑟普.为奴十二年[M].吴超,译.郑州:郑州文心出版社,2013.

[2]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方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罗钢,刘象禹.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陈燕,杨燕. 从生存到生活的艰难求索—《为奴十二年》的后殖民视角解读[J].名作欣赏,2015(03).

[5]戴安娜·布莱顿,生安锋. 后殖民主义的尾声:反思自主性、世界主义和流散[J].社会科学战线,2003(05).

猜你喜欢

所罗门
2021年8月4日,一架MH-60S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所罗门海的美国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从众与经典从众研究
戒指上的箴言
胆小的巨人
胆小的巨人
一个戏弄骗子的喜剧演员
《为奴十二年》从文字到影像的呈现
浅析《为奴十二年》的镜头美学
《所罗门之歌》的文本图像特征
所罗门的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