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问题”教学与评价在英语课堂上的实践
2017-03-31岑翠
岑翠
【摘 要】实施“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直观教学情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和完善他们的学习过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景 问题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3-02
一、背景
长期以来,很多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上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没有语言情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难以维持,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难长久集中,学习英语产生被动情绪,学习缺乏信心,课堂教学效果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同时,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在这状况下,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情境—问题”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探究实践。希望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一)“情境——问题”的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低效而提出来的,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指出“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老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所探究的“情境——问题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活化所教语言知识。一则使学习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情境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很好的实践。
(二)本文所说的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或活动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态度、兴趣、合作精神等)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课堂评价的方式有个人/自我评价、集体/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在所有的评价中,教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需要作出相应的教学决策。课堂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反馈、课堂的气氛等。所有这些活动实际上都可以同时伴随着收集、解释和综合信息的活动。在这种实施和并行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卷入各项活动、教师在进行评价,学生也在进行评价。教师通过随机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及时改进语言进程和语言行为,学生通过目标评价和合作评价,在一种缓进但却有效的实施过程中,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三、教学研究的原则
按照“三环”“六步”的原则进行“情境——问题”的课堂教学实验与评价。所谓“三环”就是: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使问题定向,为“生成”问题。
第二环节:对生成的定向问题,进行探究(个集与集体合作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对问题进行练习巩固和评价。
所谓“六步”是指:
第一步:运用直观教具,实物、简笔画、音像资料、多媒体等,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英语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第二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
第四步: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步:练习巩固。
第六步:评价。
四、课堂教学研究的具体操作
1、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和幻灯、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对所创造的情境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个体探究或小组探究,之后解决问题。在认知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较多的感性认知经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实践,在课堂教学时,实物的直观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案例:Go for it Junior 2 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 Section A中的1a、1b&1c 的课堂教學,教师课前准备some bananas some milk a knife a blender。上课时把这些实物拿到课堂上,看到这些实物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充满了好奇的神情,这时老师指着实物和学生进行下面的问答:T:What are these?
S:Theyre bananas. T: Whats this ?S: Its a knife.T: Whats this?S: Its milk.教师指着实物blender提问: Whats that?S: Its a ….?这时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发现blender这个生词,于是就会自我探究与集体探究这个生词的读音、词义,于是老师板书这个词提示学生根据拼读规则试读/?blend?/。经过学生的拼读训练,最后能正确读出该词。然后老师说:Todoy Im happy I will use some bananas and some milk to make a banana like shake for you. Do you like banana milk shake? And how do we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些句子中连续出现shake一词。在这种语言提问的情境下,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词“shake”,不知道老师要给我们做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就会自主去探究这个词的含义和读音。这时老师把shake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它的拼写规律,很快学生就发现该词的读音是符合拼读规则的,通过查字典了解该词词义,并确定该词的读音,老师把这几个banana milk shake连在一起,让学生猜这是什么意思,很容易学生会猜出是“香蕉奶昔”。接着老师示范操作banana milk shake的制作过程,老师一边操作一边反复读每一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生词、短语peel、cut up、put…into、pour…into、turn on等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每一步出现的一些生词、短语。学生根据老师的动作来探究每个词或短语的含义,最后弄清生词和短语的意思,教师带读这些生词、短语。在学生掌握这些单词、短语之后,要求学生按照banana milk shake的制作过程进行口头表达,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头表达,然后老师抽查部份学生的口头表达情况。这一活动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这一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体现情感态度,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策略。
2、评价
(1)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2)采用口头评价。可以让学生自我评、学生之间互评、老师评价等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让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评价也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改进课堂学习策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体会
一学期的课堂实验研究,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问题、老师鼓励、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要真实、开放、贴近生活。
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问题的提出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评价的工具应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 罗少茜编著,北京教育出版社
[3]《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4]《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 研究与探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北京教育出版社
[5]《现代的课》,前苏联教育学家马赫穆托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