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以改革挖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空间
2017-03-31
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投资需求的拉动,工业产能的扩张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但是现在这三大增长动力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从投資来看,近几年投资效率明显下降,要保持投资收益,必然要增加杠杆,进而造成负债增加。从工业产能扩张来看,受多数传统制造业的影响,工业产能已达到峰值,再走依靠产能扩张这条路基本上行不通。从生产要素来看,我国劳动力人口在减少,人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都在下降。所以现在中央提出要推动动力转换,寻找新动力。
新动力涉及很多方面,最本质的核心还是要提高要素生产率,就是资本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而且我国提升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非常大,关键是怎么去挖掘这些空间,未来主要是通过改革。
第一,激发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提升资本产出率。首先,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资本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让资本能够自由流动,有效配置。其次,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三是要抑制资本泡沫,遏制资本“脱实向虚”,为恢复实体资本收益率创造良好环境。四是推动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重建市场化产能出清新机制。
第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推动资本深化,提升劳动生产率。首先,近些年,劳动力工资增长很快,随着经济发展,工资快速增长有其合理性,但是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显著提升,对企业也造成一定压力,今后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来减缓工资上升的压力。其次,还要着力提升人力资本,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能不能向应用技术类本科和职业教育转型,大规模培育产业技术工人。此外,还要结合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民间创办小型的高层次研究型大学,放宽国外一流大学到国内办学的条件。最后,建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旋转门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通过结构性改革重塑激励机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推进科研机构的改革,倒逼体制内的研发机构的改革;加快要素市场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巨大潜力;加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干部有效激励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