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多元发展平台 创建多元智能学校

2017-03-31杨炳奎

关键词:明德德育学校

杨炳奎

摘要:本文阐述“两校合并”以来,我校以吴健雄精神为引领,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抓手,以传承与建设学校文化为己任,实施校本教育工程、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学校多元发展的若干策略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3-3

我校的前身为明德女子职业学校,由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吴仲裔先生在1913年创办。建校后,校名几经更迭。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10年9月,太仓市委、市府决定将明德高级中学与原太仓市实验高中合并,整体迁入太仓市区,按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标准建设。目前,学校占地158亩,教学班45个,在校学生1999人,教职员工203人。学校设备设施先进,中高级教师占比达74.5%,拥有一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苏州市、太仓市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充满发展后劲。

进入21世纪,注重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已成为许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今世界在智力理论与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两方面都深具影响的一种理论。“两校合并”六年来,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为目标,以加快两校整合融合,重塑明德学校文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践人文办学思想;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教育教学特色,致力学生多元发展;弘扬健雄科学精神,面向国际开放办学等五大校本教育工程为抓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规范化、数字化、个性化学校,创造学校精神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将多元智能学校的建设融入“四星”创建中,学校改革发展上了新台阶,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师生多元发展需求

1.扩大办学规模。我校严格对照“四星”标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两校合并,在校生达50个班级。2011年以后,规模稳定在14轨左右。

2.优化校园布局。我校校园建成于2002年,校内功能区相对独立,但距离相隔较远,师生教学和活动不便。我们通过建设吴健雄广场,增设升旗台,优化风雨操场,修建篮、排球场,调整绿化布局,拆除教学楼隔断,建造办公楼到教学楼连廊,新建报告厅等办法尽量弥补功能区分布过于分散的缺憾,优化育人功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3.強化设备设施。我们按照省“四星”高中标准,通过每年预算,安排经费添置、补齐各类设备设施。教室电子白板、实时监控、教师手提电脑等实现了全覆盖,信息技术达“校校通”工程第三层次要求;生均教学、办公设备固定资产超过3000元。

4.美化校园环境。我校高度重视环境育人,突出学校文化的纯粹性。对道路、绿化、文化景点等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造,文化景点具有传承性、教育性,不豪华、低耗能。校园环境优美,主题突出。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吴健雄、袁家骝、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等科学家的题词和朱屺瞻、宋文治等大家的墨宝等,文化品位高、氛围独特、育人功能彰显。

二、强化队伍建设,护航师生多元发展之路

打铁还需榔头硬。要建设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智能学校,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师资队伍。为此,我校重视队伍建设,主动接受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挑战,为学生的多元发展保驾护航。

1.干部团结。我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好,绝大部分是教学骨干,他们团结协作,风清气正,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和实干的精神。10名行政干部兼任班主任,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公开透明,职数设置、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比较合理,学历全部达标。

2.师资达标。我校已经基本建成一支能胜任高中多元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中、高级教师的占比达74.5%。现有,特级教师和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4名,太仓市级学科带头人22名,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3名。大多数教师能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胜任双语教学。

校外专家队伍不断壮大。近年来,学校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赵忠建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同声翻译专家左飙教授、苏州中学语文、数学名师王厚江、王思俭教授,常理工学院外语专家俞青海教授等作为我校兼职教授和导师,常年来校指导,较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引领、指导学科建设和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教师认同,学生受益。

三、提高管理水平,助推师生多元健康发展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以师生发展为核心、协调校内和校外关系的学校制度安排,是多元智能学校建设成败的关键。我校明确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打造多元智能学校,作为提升学校管理的抓手,把顺应时代新要求、构建管理新机制;落实管理新举措,促进师生新发展;协调内外新关系,打开工作新局面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努力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和多元智能学校建设新路子,办师生满意的学校。

1.规划引领。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论证且教代会通过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即:在吴健雄科学创新精神引领下,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准则,以“多元发展、人文见长”为目标,学习国内外成功的办学经验和优秀成果,围绕科学提升质量,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坚持依法治校、素质立校、科研兴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思想上、学术上、人格上、身心上的多种准备,并促进教师的价值实现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制度保障。根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2015年我们更新、整合学校现有制度并在八届十次教代会上通过了《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学校章程》。学校管理手段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体制创新。我校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适应学生多元发展的管理改革,整合“条线”和“条块”管理模式,建立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年级领导小组。“条线”和“条块”管理相互协调,职责分明,管理效益明显提升。为了更好地陪伴学生,服务学生,我们采用“接地气”的管理模式,副校级领导、行政、年级组和班主任办公室前移至教学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4.“三风”优化。我校具有光荣的历史,已形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校训、“崇德、尚才、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教、善导”的教风和“励志、惜时、博学、致用”的学风。我们把重大集体活动、阳光体育跑操(紫薇微论坛)、课堂教学作为“三风”建设的主阵地,赋予了“三风”更新、更深刻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5.管理规范。我校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为抓手,规范办学行为,无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现象。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师生权益和利益得到尊重与保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建立了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接受社会的监督。每年确保召开两次教代会,凡涉及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事宜,均发扬民主,集体讨论票决决定。学校每学期召开教工恳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问政于师生。我校已经形成了升旗仪式——校长办公会——行政会——教工会——学代会——教代会等会议制度;主题班会——阳关体育跑操——学生会例会——学生社团活动——班主任例会——学生年级集会——全校学生大会的德育管理制度;个别谈话——家校路路通——家庭访问——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学区工作委员会——出国交流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制度;集体备课——导学案建设——教研组专题研训——期中(终)质量检测——年级质量检测——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等的质量监控制度,并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

6.资源共享。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多元发展,我校内、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图书馆、实验室、课程基地等各类设施充分开放,为师生研究、学习提供指导与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与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成为华师大教育硕士的实习基地学校。此外,我校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所高校签约成为生源基地。我们还与太仓图书馆、太仓博物馆、太仓大剧院等10家单位签约建立我校“校外课程基地”,深化我校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

四、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师生多元发展品质

(一)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教育是发现和创造美的事业。我校高度重视德育的教育作用,秉持“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德育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及德育在各项工作中的渗透作用。德育工作做到了校本化、制度化、系列化。针对性强,品牌效应凸显。

1.开发校本资源,坚持文化育人。我们高度重视校本教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把传承百年老校光荣传统,弘扬吴健雄科学创新精神确立为学校的“德育之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挖掘吴健雄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爱学习、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我们通过阳光体育跑操,激活校本教育资源,以“团结拼搏,共创辉煌”为口号,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为目的、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脱胎换骨”。

2.强化制度管理,坚持依法育人。学校共出台了《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文明班、示范班评选办法》、《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等38项德育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构建多元平台,坚持活动育人。我们集思广益,倾情打造校本教育资源共享,生态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学区交流,学生自主管理,国际友好交流,社会综合实践,集会仪式活动等德育平台,对学生开展全方位、浸润式的德育,活动育人成效显著。

4.细化德育目标,坚持细节育人。我校的德育已经形成八大系列: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主体的养成教育和基础道德教育系列;以军训、社会考察、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实践教育系列;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消防法》等为主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系列;以主题班会为主阵地的理想信念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系列;家校教育系列;符合校情的德育评价系列。教育效果明显。

5.做强德育品牌,坚持特色育人。我们坚持实施优化校本教育資源,激发学生道德情操;搭建多元教育平台,强化学生道德规范;创建德育品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等德育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我们的德育品牌日臻完善,已经形成了“吴健雄精神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学区工作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我管理”等德育品牌,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二)教学为主,成才为重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让更多学生圆梦明德是我校不懈的事业追求。我们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全面推进“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形成了有效且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教学质量提升明显。

1.全面聚焦课堂,科学提升质量

1)规范课程,探索模式。我校全面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重视开发校本课程,出台了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切合学校实际的《太仓市明德高中课程发展规划》,以“四翼双核一模式”为抓手,强化质量管理。“四翼”就是学科课程研究、校本课程研发、学生社团和研究性学习“四大板块”。“双核”就是课程开发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心。“一模式”就是“活动牵引,智慧共生”模式。

2)建章立制,制度管人。学校出台了《教师教学“六认真”的实施意见》、《学生学习“六认真”的实施意见》等质量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3)基地引领,提质增效。以省、大市级课程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一组一品”建设为抓手,以“导学案”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4)质量监控,保驾护航。强化质量监控,构建“三系统一中心”。即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学生选课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问卷调研中心,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5)以人为本,分层教学。深入推进学科和年级的分层教学和“晋级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设了文化高考班、国际班、单招班和艺术班等,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和多元成才搭桥铺路。

6)理念更新,活动跟进。我校重视以活动为抓手,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已经形成了艺术节、紫薇节、阅读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五大节日。这些节日极大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目前,学校有省级和大市级课程基地各一个。自主研发校本课程60余门,学生社团40个,研究性学习课题72个。此外,学校连续4次承办江苏省级语数外“聚焦课堂,享受课堂”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7)评价改革,促进发展。我校重视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完善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积极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初步形成了较为可行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构建多元平台,学生多元发展

1)升学教育进步明显。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质量与四星高中的距离正在逐年缩小,学测一次性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人均A率大幅提升。高考本二上线人数实现从个位数到三位数的突破。高职单招每年近200位学生被提前录取,在大市名列前茅。为本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5年学校获太仓市教育局综合质量考核“一等奖”。在2015年苏州市教育局召开的“科学提高教学质量”会议上我校获得表扬。

2)广编体艺特色彰显。我校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电视台演艺培训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办美术、音乐、广编、摄影培训班,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高品质的专业培训。合并以来,共有154名学生通过体艺特长实现了大学梦。其中,2014届陈亦乐同学以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录取、沈梦璐同学以文化和专业成绩两个“全国第一”的名次被上海体育学院录取。2015届我校多名学生美术专业省统考成绩跻身全省前200名。我校的健美操队多次荣获苏州市一等奖。吴艺珂同学荣获2015年苏州市高中学生独唱一等奖。2015年10月24日,我校体育代表队代表苏州市参加江苏省第五届学生阳光体育节,荣获省“一等奖”。

3)学生社团欣欣向荣。学生社团百花齐放,活动精彩纷呈。我校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体系,构建了“师生搭台、学生唱戏”的社团建设模式,教务处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按照“模块培养、分类指导”的社团工作思路,在活动中发现和发展学生。学校根据省市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确保社团活动常态化。每周安排一节社团活动课、每月进行一次社团分类巡展,每年举办一次全校师生参与的校园紫薇节暨社团巡礼活动。

目前,学校学生社团共有4大类45个(含5个高校共建社团),每年学生社员人数达700人、校内外社团指导教师65人。其中,获省级表彰社团1个,获苏州市级表彰社团2个。

4)国际交流风景独好。我校注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深化国际教育改革,开放办学。在“吴仲裔纽约基金会”的帮助下,学校连续18年聘请外教上课。2015学校成立日语国际班及小语种(日语)高考班,走出了小语种高考实践和探索的重要一步,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多元动力支撑。此外,学校与美国亚特兰大北泉查特高中,德国尼古拉斯冯维斯一级文理高中、意大利马切拉塔国立高中、日本冈山理科大学附属高中等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互访、交流机制。

5)创新教育渐入佳境。2014年我校“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被确立为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2015年我校“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被确认为苏州大市级课程基地。2015年“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获评“省科普教育基地”。省、市两级课程基地引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投身科学、潜心创新。

(三)科研强师,兴校为本

我校坚持科研兴校,用教科研带动教育、教学品质的提升,助推学生多元发展。

1.完善教科制度,规范教科行为。我校制定了《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奖励条例》、《太仓市明德高级在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研究及实施办法》等制度,规范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2.搭建师训平台,落实教科理念。首先,我校确保教师每年的培训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10%以上。制定了三年校本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以及配套的管理、评价标准、激励制度等举措。培训、培养工作注重针对性、连续性。“派出去”、“请进来”活动丰富,有较高的目标达成度,个人提高与组织培训结合较好。第二,搭建了青年教师读书沙龙——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特聘教授等校本师训平台,形成了优秀教师“传、帮、带”制度;师训效果明显。第三,赴外校挂职锻炼、出国进修渠道畅通;合并以来,累计出国170人次。20%以上的教师具有一年以上的校际交流任教、支教和离岗研修经历。

3.鼓励著书立说,提高教科能力。我校多次获得蓝天杯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组织奖”和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组织奖”。近年来,我校教师论文发表及获奖进步明显。各级各类论文共发表290篇,获奖505篇,共计795篇。核心期刊发表9篇,国家级杂志发表9篇,省级发表及获奖565篇。教师出版专著三本。

4.研究各级课题,增強核心素养。合并以来,我校完成了两项省教科院立项课题的研究:“十一五”省立项课题《吴健雄精神引领下,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的实践研究》以及“十二五”省立项课题《吴健雄精神引领下,培养科研型教师成长策略的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各级课题研究,其中省级课题7个,苏州大市级课题12个,太仓市级课题49个。2016年学校获评“太仓市教育科研优秀团队”。

5.编创教科刊物,创设交流平台。合并以来,我校编印了《教科通讯课题研究专辑》、《教科通讯优秀教学反思专辑》、《翠薇》和《新明德》等刊物。其中《翠薇》14期,《新明德》3期。另外,还编撰了一大批专题活动宣传材料,起到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

五、提升办学绩效,成就师生多元发展之梦

经过多年追求、积淀,我校形成了新的优势和办学特色。“多元智能学校”雏形显现。我校的“科普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升学教育”、“艺体广编多元发展教育”、“国际交流项目”、“惠民服务项目”等都已经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成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2010-2015年连续6年获“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学校”称号;2012年获“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学校”。2013年获“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江苏省文明单位”。

回顾新明德的办学历程,我们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引领下,大胆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生源和师资队伍正在逐年改善,办学品质不断提升。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明德人一定能扬长避短构筑新优势,负重奋进再创新辉煌。

猜你喜欢

明德德育学校
谢明德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学校推介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