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集体林区山地森林景观改造问题
2017-03-31陈瑞炎王文意李霖
陈瑞炎+王文意+李霖
摘要:指出了森林景观作为重要的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析了当前南方集体林区森林景观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南方集体林区山地森林景观改造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景观;改造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16902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森林的另一价值——森林景观、森林游憩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森林景观作为重要的资源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1]。森林景观已经成为承载森林生态、森林文化、森林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种新型文明,它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外出休闲已成为生活时尚。名山大川、人文古迹区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森林因其空气清新、舒适安静,对游客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更多的人把森林做为自己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森林游憩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森林游憩就是在森林的环境中游乐与休憩。森林植被景观是旅游基本诸要素中游客访问的主要客体,同时也是对游憩的舒适度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因此森林的主要功能便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的以生产木材、提供防护等目的变为提供森林游憩、观光、度假等服务为目的。所以应通过抚育全面改进森林景观,变过去以经营其它林种为主的抚育为发展风景林为主的抚育。以良好的、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及森林景观来吸引游客。同时通过抚育,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和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能力,这对增强森林自身的吸引力以及促进森林游憩业的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山地森林景观林(风景林)构建和改造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丰富和强化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文化内涵。通过阔叶化改造,形成异龄、复层、混交的健康森林,使森林美化、彩化的同时,达到生态功能最大化,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2国内山地森林景观林的改造研究现状
生态风景林是森林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优化配置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风景林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森林,二是视觉景观,三是生态系统。风景林主体是高效、大尺度绿量的森林而非一般的灌木和花草。只有形成森林环境,林木的集合方可产生强大的生态功能。
国内对风景林改造和抚育研究主要有:翁友恒(2001)提出风景林的建设应以生态美学和生态经济学为指引,适地适树,选择多类型、多层次、多品种阔叶树,改造劣质的单层针叶纯林,以绿化、香化、美化为目的,乔灌草结合,纯林与混交林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结合,观赏与生产结合,形成多样化格局。在关于抚育方面,陆兆苏等(1991,1994)认为适当的间伐和更新伐,可使森林景观多样化,风景林抚育可以借助园林中的一些造景手法,例如合理安排对景、透景、障景和隔景。杨式瑁(2001)总结通常可用景观伐与景观补植将森林公园现有森林培育为风景林。韦新良(1999)认为森林景观具体配置实行点、线、面相结合,保证点、线、面上的差异性。风景林抚育要用动态的观点来认识森林景观的特性和功能。包战雄(2002)探讨了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陈鑫峰和贾黎明(2003)对京西山地区森林景观评价进行了研究;欧阳勋志(2004)开展了婺源县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及其对生态旅游影响的研究[1~6]。
3南方集体林区山地森林景观存在问题
我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中亚热带地区植被的頂级群落,具备较高的生态功能,也是南方集体林区绝大多数景区的大背景。但长期以来,林业建设中多重视人工林经营,进行大面积的砍阔栽针,使得阔叶林破坏严重、森林生态功能脆弱、林相单调、色泽过暗。目前,我国常绿阔叶林面积不到我国亚热带区域总面积的5%,特别是华东地区,常绿阔叶林面积仅占区域总面积的3.50%,实际面积可能还要小得多。常绿阔叶林的迅速修复和重建已成为亚热带地区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的关键,尤其是景区品位提升的重要基础,其修复和经营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因此基于常绿阔叶林风景林的树种选择、空间配置、层次构建、色彩调节的人工干扰效应的系列配套研究,构建高层次、高等级的风景林,以承载森林生态、森林文化、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产业化建设意义重大。
4南方集体林区山地森林景观的改造对策
4.1调查区域境内现有的乡土观赏植物资源与应用
开展调查区域境内现有的(包括引种)乡土观赏植物资源以及山地生态风景林植被资源;以便通过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应用、人工林分密度调控及耐荫树种配置、栽阔保针异龄复层混交技术的研究,为区域乃至比邻地区山地森林景观(生态林风景林)构建和改造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4.2保护自然景观,尤其是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天然林景观
如福建永安地带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它也是本区森林景观的主要组成。丰富的森林为福建永安的自然景观奠定了绿色的基调。如大面积长苞铁杉林,其林相整齐,树干挺拔,巍峨壮观;猴头杜鹃则另具特色,不仅组成大面积纯林,且高大粗壮,林冠斜展,枝干弯曲,常顺风方向倾斜,生长繁茂,较为罕见;还有大面积连片的毛竹林,山风吹过,竹浪滚滚,堪称竹的海洋。诸如这些森林生态自然景观,应加以严格保护。
4.3迹地空地的景观构建
商品林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业有害生物除治迹地、空地等应运用复层混交林技术,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树种,混交搭配造林,在构建森林生态景观的同时,培育优质木材。
4.4现有林分的景观改造
4.4.1在分析现有林分现状的基础上,分类制定相应人工干扰综合改建技术措施
现有人工杉木、马尾松林,林相单调,色泽过暗,宜通过强度间伐或小面积皆伐,释放林地空间,选择优良经济观赏植物,运用复层混交林成熟技术,进行点缀式的森林景观改造;在此基础上,根据防火、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需要,在山脊或林缘的醒目位置,栽植5~8行的防火树种,如木荷、油茶等,能改变杉木、马尾松林色泽过暗,获得漂亮的远景森林景观。
4.4.2综合改建主要技术措施
(1)控制式树种选择。山地森林景观林地复杂,改建林又是基于观赏价值的提高,一般要求在荫蔽条件下完成更新。为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目的树种(植物)生活习性、观赏价值以及树种(植物)耐荫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式的树种选择。
山地森林景观林构建树种选择是关键。树种选择必须遵循如下原则:①具有较高的观赏性;②比较耐荫或在林冠下可以生长;③生长较快,有较高的生物量,能够形成一定的集群美感;④有一定的非木质经济价值;⑤花色俏丽、鲜艳,能够散发芳香味的树种(植物)优先。
在树种选择中要注意挖掘适应中亚热带的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每一树种都有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树种分布上都有一定的生态幅度。由于许多优良乡土树种的人工造林还缺乏比较成功经验。为此,应注意保育林下更新的幼苗,為天然更新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如在种子成熟飞散前进行整地松土,以保证种子落地后发芽成苗,清除杂草、灌木以减少阻碍种子发芽与幼苗、幼树的生长。
(2)有效式空间释放技术。通过林隙控制、林冠调控、定式间伐、林内光照差异性等系列试验,总结不同生境的空间异质性,结合更新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有效的空间释放。
树冠的生长不仅是林木生物量增长的组成部分,也是森林景观最重要的视觉位置。人工林在栽植后树冠生长存在着随年龄增长—最大值—下降的生长曲线。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受到造林密度和间伐措施不及时的严重制约,树冠生长基本上处在拥挤中,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更没有达到树冠生长的最大值。揭示树冠的生长规律对于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制定科学的抚育间伐措施提供依据,也能为观赏植物配置提供空间。
为此,采用的有效式空间释放方式为下控上促技术。上促就是通过间伐,释放树冠生长空间,维持林分树冠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树冠上部叶面积指数;下控就是通过修枝、接干等技术减少节痕,抬高主干高度,为林下套种提供生长空间。
(3)渐进式替代造林。针对现有杉木、马尾松纯林的公益林,改建成中亚热带常绿阔叶风景林,不应采用皆伐作业。一方面皆伐造林造成林地裸露,导致严重水土流失,而且许多主要珍贵乡土树种幼林时较耐荫,在全光照条件下,造林成活率低下。渐进式替代造林即对现有杉木、马尾松纯林进行间伐后,选择拟建为常绿阔叶林主景林树种先行造林,待主景林形成一定林冠层(一般在10年生)后,再次间伐剩余杉木、马尾松,选择亚林层或灌木层树种进行再造林,以期构建异龄复层乡土阔叶风景林。
(4)综合式复层经营技术。采用复层经营是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形成层次明显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是提升其生态功能。利用现有森林环境、空间位置差和树种(植物)生物学特性在林下套种景观树种。主要技术措施:①间伐。目的是腾出生态位,形成空间异质性,为林下更新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②选择适宜树种。选择树种既要具备一定耐荫性,又要具备景观价值。
(5)有限式适度经营技术。阔叶树适宜的生长环境一般对立地要求都比较高,改造林之前应提倡细致整地,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林地,更应强化整地措施。一般先进行林地清理,堆积在栽植点的下坡位,林地不应炼山,目的在于保护已经更新的幼苗幼树。整地可采用块状整地,挖大穴、明穴,回填表土。穴规格一般是穴面60 cm×60 cm,深40 cm,穴底面40 cm×40 cm,挖穴后应结合回表土,每穴施用钙镁磷0.1~0.3 kg作基肥。
参考文献:
[1]牛君丽,徐程扬.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21(3):34~37.
[2]包战雄.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2.
[3]陈鑫峰,贾黎明.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4):59~66.
[4]陆兆苏.森林美学与森林公园的建设[J].华东森林经理,1996,10(1):44~49.
[5]欧阳勋志.婺源县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及其对生态旅游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6]张荣,翟明普,阎海平.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