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榆科植物调查与评价
2017-03-31张亚平曾艳刘晓玲颜玉娟金晓玲
张亚平+曾艳+刘晓玲+颜玉娟+金晓玲
摘要:采取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榆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榆科植物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生物学特性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榆科植物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榆科植物资源共有4种,分别为榆树、榉树、朴树和糙叶树,其中榉树数量最多,种植范围最大,且最具有观赏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榆科;层次分析法;榉树
中图分类号:Q9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00103
1引言
榆科(Ulmaceae)落叶乔木或灌木,分布于热带至寒温带,以朴属、山黄麻属、榆属和白颜树属居多[1]。中国产8属,50余种,广布于全国各地。其中榆属占将近一半,青檀属为特有属。榆科植物根系发达,喜光,耐干旱瘠薄,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2研究地概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海拔50~200 m,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361.6 mm,集中于4~7月,年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气温17.4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本区地层古老,母岩为典型的第四纪网纹红壤,风化程度较深,具有酸、黏、瘦、易板结等劣土特征,同时又富含铝,经长期生物改良后,已经成为适合植物生长的优质土[2]。
3研究方法
采取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榆科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榆科植物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生物学特性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榆科植物进行分析与评价。
4结果与分析
4.1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现场实地踏勘及分析总结,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有榆科植物4种,分别为榆属的榆树,榉属的榉树,朴属的朴树和糙叶树属的糙叶树。其中榉树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大,共277棵,而榆树、朴树和糙叶树数量相对较少,分别仅为3棵、11棵和5棵,且分布较为集中。榉树和朴树均有用作行道树,在校园绿化中得到应用,尤其是榉树,在校内应用较为广泛,且校内榉树来源广,多数来自海宁、武汉、浙江、美国、澳大利亚、江苏、江西、杭州等地,观赏价值较高。
4.2资源评价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3,4]。
4.3模型的构建
参照国内观赏植物资源评价指标[4],选取与榆科植物的观赏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生物学特性来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图1)。评价模型分为4层,即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最底层。各层次的意义分述如下。
(1)目标层(A)。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榆科植物观赏开发利用价值。对校内榆科植物有一个更全面的比较认识,从而判断、筛选出榆科植物中观赏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树种,便于以后榆科植物的开发利用。
(2)准则层(B)。设定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生物学特性这3个影响、制约榆科植物观赏开发利用的因子作为准则层。
(3)指标层(C)。选择与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的12个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对各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值。
(4)最底层(P)。待评价的榆科植物种类。
4.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由表可知,针对榆科植物,观赏价值中的C2叶观赏价值占有最大的层次总排序权重,为0.335411156,约占33.54%,是榆科植物观赏开发利用时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观赏价值中的C8最佳观赏期和生物学特性中的C10生态习性,各占约19.51%和15.46%(表1、2)。这说明,在开发榆科植物时,首先应当考虑该植物叶的观赏价值,并且也不能忽视其观赏期的长短和生物学特性,以免达不到理想效果。
4.5评分标准
建立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依据B层各指标分别对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生物学特性和C层各指标间差别程度不同,不论其为定性还是定量的指标,均按照从好到差5级进行评价,拟定1~10分制评分。具体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是在对榆科植物的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后进行量化确立的(表3)。
4.6评价结果与分析
榆科植物最主要的观赏价值为秋色叶和树形。榉树树形优美,冠幅庞大,叶色季相变化丰富[5],枝细叶美,绿荫浓密,应用廣泛,得分相对其他3个树种高。朴树虽树形美观,树冠宽广,绿荫浓郁[7],但秋色叶观赏价值不高,得分次之。榆树虽然秋色叶不佳,但早春先花后叶,簇生于枝端,其果“榆树钱”也被大家所知晓,因此分值排第3。相对而言,糙叶树虽树冠广展,苍劲挺拔,枝叶茂密,浓荫盖地,但观赏价值均不如前者,因此得分最低
参考文献:
[1]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85~390.
[2]刘春林,曹基武,吴独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园的珍稀濒危植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9):97~99.
[3]杜栋,庞清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30.
[4]蔡殷知.观赏植物评价方法研究及评价模型应用-以铜钹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为例[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5]刘雪梅,胡希军,罗雪梅,等.榉树秋季叶色变化类型和生长特性[J].经济林研究,2014,32(1):121~125.
[6]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32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