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滨河公园景观营造的地域文化探析
2017-03-31郑肖波李振中
郑肖波+李振中
摘要:指出了追求地域特征和文化表达一直是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是破解当前城市园林“千园一面”的方向。以颍上滨河公园景观营造为例,解析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域特征和当地文化传承,从设计理念的形成和表达方式上,探索了地方自然文化要素和地方人文文化要素在园林景观营造中表里相合、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
关键词:颍上县;滨河公园;地域特征;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16302
1引言
追求地域特征和文化表达一直是园林设计追求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地域文化是地方文化和历史的载体,是在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对地理环境多元化、民族文化多元等现象的外在呈现和内在结构丰富的直接体现,也是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更为园林景观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探求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应结合景观营造的规划目标,把地域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手法之中,形成以地域特色为基础的园林景观。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可总结为两点,一是承载地方文化,形成特色景观;二是转变审美视点,提升审美情趣。
2颍上滨河公园项目地域文化的设计背景分析
2.1颍上滨河公园的地域特征
颍上县地处淮河、颍河交汇处,黄淮平原最南端,面积1859 km2,人口170万人,是“千古一相”管仲故里。2012年榮获国家园林县城殊荣。现在的颍城,以水为带,以绿为裳,以文化为灵,“人、水、文、绿”和谐交融,正在成为享誉四方的管仲故里、休闲天堂。颍上滨河公园位于颍上县城东部,沿颍河而建,上起颍河四桥,经过江心洲、龙王庙,下至颍河五桥,沿八里河大道向南延伸,与八里河风景区相连,带状结构,全长约15 km,面积约7.5 km2。
2.2颍上滨河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
滨河公园沿河往东、往南延伸,与中国管园、八里河风景区、五里湖湿地公园、尤家花园、城北M水系沿岸绿化工程和街景连接成圆环状的总长约30 km的环颍城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观光带,亦即形成西观五里湖自然生态、南览八里河风光、东鉴滨河公园人文历史、北享新城休闲娱乐生活的大旅游布局。
2.3项目区位的历史溯源和文化内涵
项目中的滨河,指颍上新河,俗称“新河”。历史文化悠久,可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全国七大才子之一的浙江人屠隆任颍上知县,鉴于颍河大水逼近颍城东门的现实,作出了一个将4000 m河道裁弯取直,重新开挖一条远离颍城,长约3000 m新河的规划。新河道的泥土填平了旧河道,旧河道就是今天的顺河路一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了颍河闸和通航船闸,彻底地变水害为水利,颍上新河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3项目设计理念的提出和目标
3.1设计理念的提出
针对该项目地域特征和文化溯源,结合颍上滨河公园规划定位及颍上发展特点,从以下4方面确定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段。
(1)通过对颍上滨河公园的整体分析和规划,以文化艺术、景观格局和生态功能等方面为表现手段,对整座城市产生深远影响。
(2)追溯颍上的历史文化,感受颍上滨河公园时尚现代的都市风光,延续颍上文化艺术脉络。
(3)从治水文化、民族文化中提取并升华相关元素,作为贯穿地方文化特色的主线。
(4)突出管仲文化在景观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从弘扬历史的高度,传承民富国强、“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精神文化。
3.2设计目标
公园整体定位为大型综合性生态文化公园,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文化熏陶、文艺欣赏和爱国教育“五位一体”,风景区以颍上人文历史为内核,以文化为经络,多层面的展示颍上管鲍文化、地域文化、治水文化、祈雨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五大特色文化。
4景观营造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4.1设计手法的表达
设计手法借鉴中国江南古典园林造园精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自然美学和生态设计的基础上,追求地域特征和文化表达,努力打造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城市园林景观。
景观营造中着重体现中国经典园林艺术、颍淮地域田园生态和水乡民居风情。沿河复建仿古民居建筑和院落,亭台楼阁、塔桥廊榭点缀其间,建筑风格和色彩既各具特色又协调一致,体现了建筑和园林规划的艺术性、现代性和唯一性。
4.2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
要体现地方文化,就要形成一个整体的文化氛围,可提取颍上代表性的治水文化元素结合景观建筑,形成大框架的景观格局,并且在立体空间上形成与其它主题板块的过渡。
在绿化设计上,设计种植千余棵大规格古树提升颍河故道的历史感。其中利用落叶乡土树种榆树、朴树、乌桕来提升植物天际线高度,丰富植物层次;再利用大量常绿树种大香樟、大桂花、刺冬青、广玉兰等常绿乔木增加冬季景观,破解中原地区冬季萧条荒凉之感觉;在水岸边大量丛植落羽杉、柳树增加河岸景观并提升固土效果;在水中片植荷花、睡莲、鸢尾等水生植物,营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文化意境,并且形成明显的景观提示作用。通过种植大量的古树、常绿树、水中植物可以强化滨河公园作为颍河故道的历史文化。
4.3项目主要景观的营造及表现方式
该项目分为5大功能区。一是中国管园,二是文化教育功能区,三是治水文化功能区,四是祈雨文化功能区,五是沿河地域民俗文化功能区。功能区之间相互连接,又各具特色。
河洲书院,位于湖泊西岸,历史悠久,几经废兴,是唐宋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办或公办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曾为中国的教育、学术、藏书、出版、建筑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伦常概念的养成做出过巨大贡献。复建的河洲书院为“一主两副”三层木结构古建筑,政府投资4600万元,建筑面积3000多m2,气势恢宏,古朴庄重,绿树掩映,功能齐全。
治水文化景区,位于滨河公园的北岸和东岸。包括九合塔、绿波亭、治水文化馆等。文化馆内将搜集、挖掘、整理颍上历史上以屠隆为代表的官员以及劳动人民治水业绩和文存,为历史上治水文化打开一扇窗口。
九合塔,这是滨河公园一期工程标志性建筑之一。表达了颍上人民免除水患、祈愿幸福的美好愿望。里面将陈列管子等先贤治水的经典篇章、颍上历代治水的重大事件、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兴修水利的资料图文以及相关场景的动画、雕塑再现、诗文碑刻等内容。游人登塔远望,颍淮大地广袤无垠,颍城美景一览无余,滨河公园尽收眼底。
绿波亭,位于滨河东岸。这是屠隆在颍上当县令时,在东门修河堤,人们称之为“屠堤”,并在堤上修绿波亭纪念他的功绩,亭上题有屠隆和名家的诗歌。重修绿波亭,将沿袭它的固有风貌,赋予新的内涵。
明清苑在滨河公园东侧,是一座古典民居格局的大型宅院建筑。建筑古朴,院落典雅,砖雕、石雕、木雕精美,各式古代家具透露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气息,古戏台好像还在演绎着屠隆不朽的戏剧作品。
5颍上滨河公园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
颍上滨河公园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作品,虽获社会和业内好评,但尚有许多需要探讨、不断完善之处。
(1)对当地传统文化解读还处于表象,对乡土民俗文化的挖掘尚不精深,对传统园林文化的解读尚不够深入。
(2)对多个文化主题的表现上,尚缺少起承结合,景观布局缺少序列过渡与脉络。
(3)植物造景,尤其乡土景观树种的应用不足,如本地较为丰富的桑树、梓树,可以合建“桑梓林”,寓意家乡、故乡。
6结语
追求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不仅是园林设计发展和趋势,更应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和营造的常态。园林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合,是实现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5.
[2]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张薇.《国治》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