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2017-03-31王莹莹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

王莹莹

【摘要】语言游戏说作为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为理论基础,将其与二语习得相联系并分析语言游戏说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二语习得

一、引言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主要的哲学观,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语言学及语用学的发展。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论中,他的前后期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期主要以图像论为主,后期哲学将研究视角转向日常语言并提出语言游戏这个新名词。他将语言比作一种游戏,当人们使用语言时,也就参与语言游戏,词语的意义会在游戏中体现。Allison G.Caterloo认为对语言游戏说的探究有利于揭示二语教学的核心问题并可以解答在教学法中存在的一些疑问。所以,对语言游戏说的研究有利于学习者从哲学的角度把握语言学习的实质。

二、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的联系

维特根斯坦首次提出“语言游戏”这个名词是在《蓝皮书》中,所指的并不是传统认知的具体概念而是用来表述儿童开始使用语词的语言形式。在《哲学研究》中对语言游戏说又作了详尽的论述,体现了对语言游戏说的研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现今,语言习得越来越关注语境因素,注重考查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实践能力。语言游戏说将语言学习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语言游戏既是目的又是媒介,语言能力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获得的。(杨佑文,2011)从这个角度出发,语言游戏理论可以应用到二语习得的过程中。

1、家族相似性与二语习得

对于游戏的定义,传统的概念是指各种游戏的活动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像竞争性、娱乐性、随机性等。但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游戏并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有的只是类似联系以及它们系列的排列。維特根斯坦提出“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就是为了解释各种类型的语言游戏,它揭示了语言游戏间没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它们之间只是错综复杂的重叠、交叉的相似关系。语言游戏说的家族相似性的观点使哲学走出了“本质是否存在”这类问题的困惑。世界各地语言符号不同,但都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习得一门新的语言总是经母语—中介语—目的语的转变过程。在中介语阶段,学习者受母语与目的语的双重影响,根据家族相似性的观点,学习者应注意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充分利用母语的优势,促成母语向目的语转化的正迁移作用。语言游戏是动态的活动,语言使用总是与其他活动相联系,语言用法的多样性、不确定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使语言用法规则很难掌握,语言环境不同语词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

2、生活形式与二语习得

维特根斯坦将语言看作是动态的活动,是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生活形式是语言游戏的基础,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日常的生活形式多种多样,语言作为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充分理解语言的各种用法。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我们是否对一个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的某个词做出正确的理解和翻译,这取决于我们是否理解那个词在这个部落的全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同理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就是语言环境的缺失,学习者无法将所学的语言知识成功转化为语言实践活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把日常语言看作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真实语料对于二语习得学习者尤为重要。

3、遵守规则与二语习得

所谓的游戏都有与之相应的规则,语言游戏也不例外;在参与语言游戏时,我们总是这样或那样的遵守了规则,而且这些规则都是约定俗成的,体现了规则的社会性。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游戏具有多样性,那么语言规则也是多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来掌握语言的具体使用规则。所以,每一种语言游戏都有一种规则与其对应。在语言习得的初级阶段,学习者都要首先学习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这些基本的规则要素。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都是以语法教学为主,学习者普遍局限于语法规则的掌握,从而导致他们缺乏言语交际能力。维特根斯坦认为遵守规则的过程是盲目的,语言游戏的规则与日常实践活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它并不局限于已有的规则。在二语习得中,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遵照规则开展各种活动,让学习者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具体的语言规则,不拘泥于教条中。

三、语言游戏说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基于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提出来的,具有实践性。二语习得与儿童语言习得具有相似的习得过程,同理语言游戏说对二语习得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1、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二语思维模式

目前二语习得主要以课堂教授为主,有限的教学时间并不能满足学习者全部掌握二语的规则用法。语言游戏具有多样性,游戏的规则也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学习者强化以个体为主的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更多的语言游戏中,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策略,在实践活动中把握二语语词的实际使用。在大数据时代,可供学习者学习的材料日益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多媒体、原著书籍、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融入到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去,增加可理解输入量,更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培养二语思维模式,减轻学习者母语思维方式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2、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二语习得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充分发挥二语作为工具的效用。维特根斯坦的“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的观点强调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对于二语习得来说就要积极创建语言环境,模拟二语交流的真实情景,在情境中演练感受二语。学习者要加强与他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在情境中学习者间要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和支持,在合作中培养语言的协调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学习二语的自信心,打破学习者对于二语的交流障碍,在真实语境中积极融入交流中。

四、结语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理论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的理论意义非常广泛。本文是在对其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把对语言游戏说的理解与二语习得结合做一些浅显的分析,以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二语习得的过程,激发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杨佑文.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J]. 外语学刊, 2011(2).

[2] 李洪儒. 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 外语学刊, 2008(6).

[3] 维特根斯坦. 陈嘉映, 译. 哲学研究[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4] 涂纪亮.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5] 艾 军. “语言游戏”思维关照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 外语学刊, 2010(4).

[6] Allison G. Cattel. Re-evaluat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Wittgenstein and postmethod pedagogy[D]. Waterloo: University of Watertloo, 2009.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基于输入、输出假说的中职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低年级小学英语中的语言偏误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