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赛训结合打造微课专家
2017-03-31祁彦
祁彦
经历了宣传推广环节和三阶段赛程,阳光大学组织的微课大赛成功萃取了公司积累十年的经验。
作为成立一年多的新兴企业大学,阳光大学设计学习活动时一直都在尝试拥抱互联网。线上学习当中,微课具有“即学、即用、快速开发、快速落地”的特点,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适逢阳光保险集团成立十周年、阳光大学成立一周年之际,为了促进公司文化传播落地,萃取十年来公司内部优秀的岗位经验和组织经验,阳光大学在全系统举办了首届微课大赛(见图表)。
“润物细无声” 铺垫群众基础
一个项目若要成功组织与实施,离不开群众基础,即“人气”。为了做好铺垫,阳光大学团队煞费苦心,在项目正式启动的两个月之前就开始策划推广活动。
“微课陪过年”
微课是近几年的产物,除了培训圈内,公司其他同事对于这个概念并不十分了解,大家的认知还处于e-Learning时代。因此,2016年初春,我们利用阳光夜校组织了“过年七天乐——阳光夜校陪你过大年”的活动,每天傍晚在群里推送某一种形式的微课,包括图文、动画、交互等。每次推送的微课当中,都会留一、两道比较逗趣的问题来吸引大家回答,然后发送红包。表面上这是夜校的活动,但实际上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对微课产生兴趣。
微课推送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有同事对微课形式提出咨询,我们抓住机会进行引导,使大家对微课有了大致的概念,也为之后组织微课大赛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赛你做主”
大赛正式开始前,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微课大赛由你做主。”
我们设计了两种风格的海报,发布到公司平台,让大家投票,得票最高者当选正式海报。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又为微课大赛做了一次广告,更包含时间、受众等关键信息。大家在反复比较海报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关键信息的印象。
初赛 小试牛刀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每个赛程持续一个月。由于阳光集团子公司和分公司众多,我们操作时采取了分赛区形式,每个赛区都由一个对接人负责。得益于对接人的有效推动和之前的预热活动,报名阶段异常火爆,共有1854人参加。
本次微课大赛的受众有80%以上是非培训条线的员工,这有利也有弊。弊端在于大家对课程开发毫无概念,利处在于每位参赛者都是各岗位绩优员工,可以提供充足的课程内容。微课开发设计技能可以后期弥补,岗位经验和工作实践才是最可贵的产出。正因为大家不够了解课程开发,整个赛程当中我们一直将“赛”与“训”相结合,从易到难。
初赛即为“小试牛刀”,从设计制作较为简单的图文微课起步。参赛者只需会做PPT就可以产出图文,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去研究技术,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微课的设计上。我们的培训都是在微信端进行,内容包括“如何选择微课主题、何为好的微课结构、什么样的微课名更吸引人”等。期间的9次线上培训也是以图文形式进行推送,使参赛者既学习了微课内容的设计,也时刻受到图文微课的轰炸。同时,我们为参赛者专门推送了制作图文微课的工具和素材,完成了初赛的训练。
所有课程结束后,参赛者开始进行微课开发,并在学习群随时交流。在此过程当中,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初赛最后的作品提交率达到80%,经过组织分赛区以及专家评审,共计300多人入围复赛。
复赛 初露锋芒
在复赛阶段,我们加大了难度,要求参赛者产出视频微课。
不同表现形式的线上培训
前期,同样采取线上培训,通过三种工具进行——UMU、秒拍、炫页,分别代表“图片+声音”“视频+声音”“动画交互”三种表现形式。参赛者可以在学习之后任选一种工具来开发微课。
线上学习中,我们尽量利用身边资源,请厂家为参赛者培训工具的使用,也邀请了业界大咖分享如何萃取知识,如何使微课更有创意、使微课逻辑更合理等。完成6次线上学习之后,我们开展了一场选拔赛,要求参赛者通过运用工具,每人上交一个通关作品。
充满紧张感的面授学习
根据通关作品的质量,我们挑选了100名参赛者来阳光大学参加面授培训。一百人被分为三个班,由三位外部的专家担任导师,进行授课。三位导师各有侧重,学员也各有收获。最后,三个班需进行比赛。授课的过程中,学员和辅导老师都心系最终的表现成果,因此充满了紧张感。
复赛阶段,我们第一次实现了线上和线下、O2O培训的尝试。经过严格的评审,我们筛选出了入围决赛的选手,也评选出复赛阶段的优秀作品和优秀赛区。
决赛 扬名立万
决赛阶段共入围了36位参赛者。他们一路走来,已成为公司中微课制作的佼佼者,因此我们为这些参赛者精心安排了一对一决赛辅导,再度提升大家的微课水平。很多参赛者都是利用自身的空余时间进行微课的优化,常常为此忙碌到凌晨。我们深受感动,也绞尽脑汁,力争为参赛者们带来“完美ending”。
我们在决赛评选中设立了最佳人气奖,以投票形式开展,激励参赛者及其所在分公司组织拉票,扩大微课大赛的宣传力度,也突显了本次活动在分公司的受欢迎程度。投票时间一共持续72小时,页面访问次数有84万,票数超过8万,居首位的参赛者获得一万多票,第二名获得五千多票。
除了人气奖,我们在颁奖现场还发布了微课相关的专业奖项,例如最佳作品奖、最佳呈现奖、最佳创意奖等。关于这些奖项的评选颁发形式,我们设计成了类似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先提名,再在现场公布最终结果。在紧张、热闹、隆重的氛围中, 微课大赛落下帷幕。
至此,项目还有后续。我们成立了“干大事小分队”,组团开发微课。微课大赛事实上成为了阳光微课建设工程踏出的第一步。
以赛促训 助你弯道超车
通过本次微课大赛,我们对于“赛训结合”的培训方式产生了更多思考。用这种方式替代传统的授课模式,能提升参赛者(学员)的参与意愿,使他们通过比赛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并马上进行实践,比较适用于技能类的培养。在组织“赛训结合”项目时,需注意三个关键点。
赛制设计 激发荣誉感
历时三个月的微课大赛中,参赛者多数为非培训条线的人员,因此赛制设计需要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我们设计了三大比赛阶段:小试牛刀、初露锋芒、扬名立万。同时,比赛不能是培训部门玩“自嗨”,我們在整体赛程中建立了对应渠道的分赛区,不但选手之间进行PK,各个渠道也在无形中产生了比拼的氛围,参赛者因而充满了责任感与荣誉感。
每个阶段中,我们都设置了阶段内的PK和奖励,这种竞争性强、刺激度高的赛制有助于调动参赛者的积极性。
资源投入 确保精准有趣
赛中学、赛中练、赛中提升的模式,对资源支持的要求较高,组织方需精确地投放相关资源,从项目启动到产出精品,让学员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提升的关键点与赛训结合的“训”息息相关,例如本次微课大赛的小试牛刀环节,我们投放了大量易学易懂的资源,帮助参赛者打通理念、入门微课技能、熟悉微课小工具等,让参赛者看了会做,看了就想做;初露锋芒阶段,我们投入了关于进阶的微课开发技巧、优质微课鉴赏、种子选手面授学习等资源,让参赛者感受到自己还能做得更好;扬名立万阶段,为了促进精品课程的产出,我们特意引入外部专家资源进行一对一辅导。
这些资源投放绝对不是无趣地一股脑推送,而是经过层层递进的设计和包装之后才会投放。
营造氛围 调动积极性
本次以赛代训项目,从设计到实施,每一步都需要精心的策划和氛围的打造。我们从预热阶段开始,自始至终想方设法调动每位学员和分赛区的积极性,尽量将学员推到前台。例如,在微课大赛的整体赛程中,我们随时发布过程中的产出,打造标杆学员和课程。
以赛促训的模式,能够快速提升技能,磨砺出精兵强将。赛训结合无论是在效率还是成果产出方面,都具备强有力的保障,并且可在比赛期间根据选手的状态和产出随时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对症下药。对于需要快速推广技能的一些企业和组织而言,赛训结合不失为弯道超车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