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卑微的生命,空虚的灵魂

2017-03-31吴迪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吴迪

【摘要】《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以白描的笔法,传神地刻画了“包氏父子”及其周边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包氏父子”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围绕在“包氏父子”周围的人们的共同点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寄托和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与忧患。

【关键词】《包氏父子》;人物形象;讽刺与幽默

《包氏父子》是中国现代作家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代表作,他的小说以讽刺与幽默擅长。写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识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现实的虚伪与丑恶,抨击畸形社会的弊病。《包氏父子》正是他创作风格的典型体现,虽篇幅不长,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生动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性格个体,其中最具艺术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当然还是对“包氏父子”那既让人同情惋惜又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性格特点的传神刻画。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小说的主人公“老包”和“小包”性格。

老包是一个五十多岁,在秦府当差三十年别无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儿子包国维能在洋学堂里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官老爷”改变父子俩命运的老实、厚道却又愚昧落后的下层劳动者小市民形象。他有着善良、踏实的一面,在公馆伺候了三十年,谁都相信他,太太老爷一年到头不大在家里住,钥匙都交到老包手里,现在公馆里做客的姑太太、表少爷也待老包客气,过年过节什么的一赏就是三块五块。他做人做事小心,从不多言,勤快肯干,和一同当差的人关系都很好。他有着典型的中国式父亲“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愿,为了满足让儿子读书,他省吃俭用,一件棉袍穿了七年,为了满足“小包”的物质要求,他好话说尽的向身边的人借钱,为了儿子向他提到的昂贵的头油“司丹康”,他不惜放弃自己一辈子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做人的心理,溜进了表少爷的房间,拿走了他認为的“司丹康”。他也有不切实际、愚昧、麻木的一面,他不甘心永远处在这样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发财致富无望,于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包国维身上。他千方百计,费尽心机地供奉儿子上“洋学堂”,因为只有在“洋学堂”毕了业才能获得当官发财的机会,而老包也才能实现当老太爷的愿望。体现了社会底层小市民的庸俗性,老包不仅是一个梦想破灭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个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他身上充斥着中国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化交织的国民劣根性,呈现出鲜明的世俗悲喜剧特征。

如果说“老包”更多的是让人感到“哀其不幸”的话,他的儿子“小包”——包国维则更多的是让人“怒其不争”。小包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浅薄无知、追求虚荣的青年人形象。小说以老包收到学校寄来的包国维成绩单和留级通知为起始推出小包的形象,正所谓“先声夺人”。六门功课有五门是“丁”,只有体育是“乙”,留级的同时还需重新交各类费用,特别是制服费等,严重超出了老包的预算。然而正当老包百般为难低声下气向别人借钱时,“砰的一声,房门给人踢开,撞到壁板上又弹了回来”,是包国维放学回来了。仅此一幕,既可见平时小包对老包的恶劣态度,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该有的规矩、礼貌,也不难想象老包平时对小包的娇惯和放纵。小包是虚荣的,当老包让他去和先生说说,能不能少缴20元制服费,他大喊“你去缴、你去缴,别人看见多寒碜。”当老包在路上叫住了和同学一起走来的小包时,他收起了刚才的笑脸,斥责老包以后不要在路上叫他,并告诉同学,老包是不相干的人。小包的内心是空虚的,他并没有珍惜父亲的血汗钱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而是整日与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为伍,对他们的生活羡慕不已,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麻醉自己,他幻想自己当上了篮球队员,再穿上“郭纯”一样的西装,“万人迷”的安淑真不怕不上手了。结尾处小包因为讨好郭纯打伤了同学,再加上平时的不良表现被学校开除,他跻身上流社会的梦终于破碎了!如果说老包的愚昧和麻木主要是“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的话,小包的病态人格则主要是“半殖民地”社会的“馈赠”。他的浮夸、他的无知、他的百无一用,只能让人陷入更深的绝望。

老包与小包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时代的某种缩影。作家在浓墨重彩地塑造主人公的同时,也生动传神地勾勒了“包氏父子”身边其他的一系列人物,让人过目难忘,构成了“面型性格”的“面型环境”。

老包去银行替包国维交学费的时候,“缴费的拥满了一屋子,都是像包国维那么二十来岁的”。他们听着老包把制服说成了“操衣”,就哄出了笑声,还有一个带压发帽的瞅了一眼缴费单,嘲笑的说到“这老头是替包国维交费的”。当老包问他们是否也要重新做操衣时,那批小伙子笑着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谁也没回答。他们是当时的青年人,和小包一样,父母省吃俭用地供他们上学,而知识并没有提高他们的修养和素质,对待父一辈的老包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反而因老包的贫穷而放肆地讥笑,不见一丝的同情。其浅薄与虚荣正与小包相似,其令人生厌、令人绝望也正与小包相同。

再来看看和老包一起干活、生活的人们。小说以公馆里大家就小包过年的时候却要开学的议论开始展开对这些善良的人们的描写。大家认为不兴过年就是新派,“洋学堂里出来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哩”;老包的知己厨子胡大对老包说,“现在他吃你的。往后你吃他的,你吃他的——你是老太爷:他给你吃好的穿好的,他伺候得你舒舒服服。”一起当差的人是善良的,他们劝说着老包,现在的辛苦是值得的,等待小包成了大官,老包就苦尽甘来了。这是怎样的一群啊,他们善良、他们勤劳、他们朴实、他们有着可以理解的卑微的希望和向往,然而他们又是多么的愚昧和盲目啊。难以挣脱的因袭的重担,已经把他们的脊背压弯得不能再弯,完全匍匐在旧有的生活轨道之上。他们不过是城里的阿Q,男人中的“祥林嫂”,或者连阿Q和祥林嫂也不如。

自古以来,人们对学校的印象都是教书育人的殿堂,在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除夕夜,老包因为小包在学校打仗被叫到了学校训育处,校长把老包从脑袋到破棉鞋打量了一会,就怕脏似的皱皱眉,包国维替郭纯打架,打伤了同学,同学家长要求开除小包,同时索要医药费五十元。老包实在拿不出钱来,又不想小包被开除,当场留下了眼泪,好话说尽,希望得到学校的宽恕,“校长不耐烦的喊道,你预备怎么办?流眼泪有什么用,医药费总是要拿出来的”。“哼!校长皱皱眉。这么瞎填保证书!凭这点就可以依法起诉!”最后小包还是被开除了,要支付医药费,学费不能退,郭纯因为家里有背景却什么事都没有。培养人才的学校是这样的污浊,培育学生的老师是这样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样的地方又能培养出什么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呢?作者写到这里时,已把揭露和批判的视点和目标转移扩大到了时代和社会,辛辣的讽刺也转换成了愤怒的谴责。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以白描的笔法,传神地刻画了“包氏父子”及其周边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包氏父子”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围绕在“包氏父子”周边的人们的共同点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寄托和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与忧患。

【参考文献】

[1] 李民谣. 包氏父子核心思想分析[J]. 山西青年, 2016(18).

[2] 王苏立. 轻秒的世态画——包氏父子讽刺艺术新论[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2011(03):28.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