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仁学思想对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的意义

2017-03-31盘幼初汪小莎

教育界·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医患关系仁爱医学生

盘幼初 汪小莎

【摘 要】医学生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仁爱精神是医学生素质的核心。文章阐释了我国古代孔子的仁学思想对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的重要意义及启示。

【关键词】仁学思想 仁爱 医学生 医患关系

近年来,时常有医护人员提起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反映了医护人员已经认识到,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之际,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医学院校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致力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增开了人际沟通、礼仪等人文课程。笔者在本文中试探讨运用孔子的仁学思想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

一、 仁的基本内涵

(一)孔子的仁学思想最基本最核心的宗旨就是“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22)。这是《论语》中孔子最为明确的回答。孔子所说的爱人,泛指爱所有的人,在当时应包括贵族、平民甚至奴隶。爱所有的人怎么实现呢?孔子提出孝悌是仁爱之本。孔子的学生有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2)。孝悌,顾名思义,孝顺父母,尊敬友爱兄弟姐妹。践行仁学思想的出发点及基本点就是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要爱护和关心自己的亲人,这是人的自然感情的一种流露,也就是“亲亲”。

(二)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忠恕之道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15)“忠恕”之道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恕”是从消极的方面来说的,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24)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忠”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的,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30)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总之,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至此,孔子的仁学思想便将家族成员天然的亲情推广到整个人类,仁爱即是一种博爱。

(三)恭、宽、信、敏、惠是践履仁学思想的五项原则

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到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6)在孔子看来,能够在天下实现恭敬庄重、宽厚、诚信、聪敏、慈惠这五个方面,就是有了仁德;恭敬庄重,就不会受到侮慢;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诚信就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聪敏就易于成就功绩;慈惠就足以差使别人。实行了这五项就实现了对自己的忠和对别人的恕,这是孔子对于仁的比较综合性的阐述。

此外,孔子还提到具有仁德的人应该是言行谨慎的。孔子在回答司马牛怎样达到仁的境界时说:“仁者,其言也仞。”并且还说:“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论语·颜渊》3)仁德的人说话都非常小心,不出纰漏。孔子还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27)刚强、果决、朴质而语言谨慎,有这四种品德的人天然接近于仁道。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本质,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不是偶然的表现,更不是为了得到某些利益而伪装的善行。

二、 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论语·八佾》3)一个不仁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实施礼仪的,换句话说,人具有了仁的内在本性,才可能有礼。“礼”必须以“仁”为思想基础,否则就流于形式。“仁”又必须以“礼”为客观标准,仁德的体现离不开礼。孔子又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1)不符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礼”的行为规范就是仁。因此,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中,“礼”是外在的行为准则,“仁”是内在的精神状态,二者相互融合和补充,密不可分。《论语》中孔子不只是提倡人们践行礼的行为规范,更为重视人们从内心里认同和接受它,进而能主动地去维持礼所规定的规章制度等。

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的思想,体现了孔子充分尊重人、爱护人,这是其思想具有时代超越性之一。为使其仁学思想具有可操作性,孔子还创立孝悌、忠恕等范畴,并且认为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合乎于礼,照礼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必然会稳定和谐。在今天,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我们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培养医学生仁爱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医学生既要注重仁德本身的培养,也要加强礼仪修养

笔者所在的学院以“勤勉、慎独、仁爱、精诚”为校训,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近十多年来,学院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开设了人际沟通和礼仪等课程,收到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这些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学生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也是促进培养学生仁德的重要途径。但是这还只是从表层解决问题,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制约。从根本上看,必须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仁爱品德,使学生具有人道主义的思想,真正关爱患者,和谐医患关系。

(二)全体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

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德育课及人文课教学固然要引领学生领略国学的精粹,尤其是孔子师生关于仁学的对话,引导学生到古代仁学思想的源头去领悟仁学的意义。但是,把传统美德转化为学生的仁爱精神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基础课、临床课教学要注重挖掘课程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懂得医术乃仁术,进入医学领域学习就得培养仁爱精神。例如,解剖学的实验课在学习前后集体默哀一分钟,让学生从内心深刻感受对“大体老师”尊重的意义,培养学生人性化理念;在临床课中,介绍一些关于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故事等等。人文及思政课教学要促进学生了解社会、洞察人性,掌握一定的与人和谐交往的技巧,使既有和谐人际关系的愿望,也有处理医患冲突的能力。

(三)感恩教育、志愿者活动等是培养学生仁爱精神的有效途径

孔子认为实现仁道要从爱家人开始,然后推己及人,爱所有人。今天,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唤醒学生的仁爱之心,例如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包括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活动,回顾那些一直以来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人,“我的家乡最美丽”等分享活动。组织学生到养老院、福利院等地方进行志愿者活动,引发他们的恻隐之心,体验仁爱之情。

(四)医学生应注重“慎言”品德的养成

医务工作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其从业者必须受过系统的学科教育,并且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方能较好地胜任。而患者对此领域却知之甚少,所以医患双方在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经验上是完全不对等的,双方的沟通就很难顺畅。如果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患方沟通,或者不能用通俗的语言(非专业术语)进行解释,患者就难免听不懂。但是如果解释的语言表述得不恰当,又可能导致患者误解治疗手段和结果等等。这样在沟通不畅的情形时,以为只要有钱交给医院或者医生,病人都会有救的;一旦出现不能挽救的情形,就认为医务人员不够尽心,进而发生冲突。因此,“慎言”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这里面体现着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他们对患者疾病的看法左右着患者及其家属及对治疗措施的决策,影响着患者对医务人员治疗工作的配合与否。而疾病的治疗效果又是多么需要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心态,以及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所以优秀的医务人员总是努力采用精准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说明患者的病情及可以采取的治疗措施。

(五)医学生要努力培养全面服务于病人的能力,不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救治病人,更好治愈或缓解病人的病痛,大大地延长了患者的寿命。但是,医学技术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疾病还不能完全治愈,有些疾病最佳诊治的阶段错过了,难以有好的效果。所以医务人员总是要针对具体情况,适当地引导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期望。有些时候,医务人员还要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帮助和安慰,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就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体地说,医学生不仅要掌握熟练的医疗操作技术,还要具有心理学知识及医患沟通技能,而且对人文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要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使他们愿意去关心病人、理解和帮助病人。孔子提出实现“仁”要遵循的恭、宽、信、敏、惠五条原则,医术乃仁术,为了实行仁术,今天的医学生要成长为具有较为全面素质的人,才能更好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水平越来越高的需求。

总之,孔子的仁学思想既阐明了仁爱的内涵,又指明了实施仁爱的原则与要求,对我们今天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方面仍有着现实意义和启示。

猜你喜欢

医患关系仁爱医学生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智勇仁爱无所私的梁将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