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关怀,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
2017-03-31范碧华
范碧华
【摘 要】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是对“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教育理念的践行,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文章分析了高校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探讨了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策略,以期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人文关怀 缺失 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物质的支持虽然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却难以解决其思想及精神层面的问题。对此,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显得十分紧迫。
一、高校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一)只重物质资助,不重个体需求
就目前高校贫困生工作而言,工作人员往往将关注点过多地置于物质帮助上,如各类奖学金、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政策体制的建立,而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思想及精神关怀,致使贫困生的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他们心理压力过大,思想负担过重,难以积极面对生活。长此以往,将使被资助者产生抵触情绪,不利其身心健康成长。高校贫困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心路历程、知识积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其人生观及需求有所不同,需要教育工作者从贫困生个体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才能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二)忽视对贫困生人格品质的培养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贫穷的地区,受所处生活环境及观念的影响,往往将好好学习,将来考个比较好的大学作为唯一奋斗目标,而忽视了自身个性人格的完善。进入大学之后,他们逐渐意识到与其他同学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更希望通过努力学习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从而难以投入过多的时间及精力于其他能力的培养上。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贫困生的学业成绩,极力强调其勤俭、节约、服从、谦逊的个体形象的塑造,从而忽视了对贫困生人格品质的培养,致使贫困生缺乏个性及创新能力,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教育工作者对贫困生的情感投入不足
情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和贫困生而言,情感交流的融洽程度往往会对教育成效产生较大影响。在目前的高校贫困生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对贫困生进行教育,情感投入不足,未缩短与贫困生的心理距离,致使贫困生难以感受到工作人员的关爱。此外,由于教育工作者未能站在贫困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没有真正了解其心理需求,致使贫困生工作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只重“约束”而轻“疏导”,无法引起贫困生的情感共鸣,难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二、加强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尊重贫困生个体差异性,促其自我完善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其潜能,使之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不断完善自我。具體而言,高校需为贫困生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高校可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颁布活动奖项,如科技论文奖、创新发明奖、知识竞赛奖、演讲比赛奖等等,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这既解决其经济困难,又增强了其自信心与自豪感,使之更加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同时还要对贫困生加强意志品质教育。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往往内心较为敏感、脆弱。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其多加引导和帮扶,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之不畏艰难,形成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品格。
(二)激励贫困生斗志,促其自我发展
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还需教育工作者灵活运用激励机制,以激发贫困生的斗志,鼓舞其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激励与引导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工作的重要方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树立典型,激励贫困生向典型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形象,可通过成立“奋斗社”,将贫困生集中起来,相互学习,互助合作,共同成长;还可成立专门的贫困生创业基金会,鼓励其自强不息,实现自我成长。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根据各贫困生的特点为其提供助学岗位,如学校报社的编辑工作、图书馆临时馆员工作、宿舍管理工作、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等,既能促其通过自助解决经济困难,又能培养能力,促其自我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三)关注贫困生心理,促其健康成长
高校贫困生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如敏感、自卑、自尊心强、思想偏激等等,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促其健康成长。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高校应加大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网络咨询平台,开始心理讲座,使贫困生自主选择心理辅导的方式,注意保护其个人隐私,疏导其心理问题,解决其心理障碍,培养贫困生的健全人格。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并根据贫困生的不同特点及个性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如与贫困生促膝谈心,深入了解其心理和需求,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交友、择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贫困生工作中,不仅需加强物质资助,还需加强人文关怀,重视贫困生的情感需求,加强精神抚慰,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莉芬,黄建美,唐秋红.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机制构建探索[J].新西部,2015(20).
[2]雷雪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