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资本主义价值观

2017-03-31侯衍社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4期
关键词:二重性资本主义价值观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摘要】资本主义价值观具有历史进步性、矛盾二重性和过渡性三大突出特征。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资本主义价值观。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二重性根源于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它不是人类价值观的“顶峰”,而是处在人类社会价值观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资本主义价值观必将随着新社会制度的普遍发展而被新型价值观所超越。

【关键词】资本主义 价值观 历史进步性 二重性 過渡性

【中图分类号】 D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4.006

唯物史观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文试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社会发展演变的当代视野出发,分析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资本主义价值观提供理论参考。资本主义价值观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较之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二重性,这种内在矛盾自资本主义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尖锐。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矛盾根源于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决定了资本主义价值观是人类价值观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它具有历史过渡性,必将随着新社会制度的普遍发展而被新型的价值观形态所取代。从唯物史观的视野看,资本主义价值观具有三大特点。

资本主义价值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价值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是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构成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个人主义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自利本性,认为利益是个人行动的唯一推动力。个人主义也肯定社会利益,但这种肯定是建立在突出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处于从属地位。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人主义密不可分,强调个人自由、平等、法治、民主和私有财产等内容,其核心则是个人自由,服务于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其核心内容是功利原则和追求幸福原则:“功利原则承认人类受苦乐的统治,并且以这种统治为其体系的基础。这种体系的目标在于假借‘理性和‘法律之手以建树福利的体系。”②理性主义主张理性高于信仰,强调任何事情都要由理性来裁判,黑格尔是其突出代表,他明确指出:“除了理性外更没有什么现实的东西,理性是绝对的力量。”③事实上,理性主义成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资产阶级价值体系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个人权利、个人自由,强调民主、科学、平等和法治,把理性作为衡量和评判一切事物的尺度,通过启发人们大胆运用自身的理性,使人们摆脱对宗教的、自然的、社会的等各种外在权威的束缚,促进了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现代生产方式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历史进步的趋势,较之封建专制的价值体系,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正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价值观念作了深刻论述,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以往的一切传统社会,它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开端,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达到的高度,充分证明了人的创造性活动能够取得多么惊人的成就:能够创造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能够完成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远征的巨大功业。④他们深刻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生产力方面激发出来的创造力是空前的。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自然经济社会里成长起来的人们不仅思想意识保守、封闭,深受血缘和地域等因素的限制,而且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比较呆板僵化、因循守旧、自我封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随着人们生产、生活和交往范围的不断拓展,眼界和视野不断扩大,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掌握的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思想意识、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也随之突破了传统社会的限制,愈来愈趋于现代化了。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要适应商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培养现代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⑥马克思认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人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一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二是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三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阶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活的人,处在人的发展的第二大阶段,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状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人的发展的第二大阶段为人的发展的第三大阶段即“自由个性”阶段创造了条件。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现代人格的形成。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指出:“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是一些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给资产阶级的现代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绝没有市民局限性。相反,这些人物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那种勇于冒险的时代特征。那时,几乎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好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⑧恩格斯在谈到欧洲启蒙运动时,进一步指出:“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⑨处在历史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在理性基础上极力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广为人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促进了现代人格的形成,而且同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相互影响,使得人们的自主、创新、平等、民主、人权、法治等意识逐渐增强,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开阔眼界和基本方法来看,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比以往传统社会具有更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二重性

历史唯物主义从辩证唯物的科学历史观出发,认为资本主义价值观既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局限性突出表现为它的内在矛盾和二重性。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二重性进行过精辟分析。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价值观在反对封建专制过程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因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哪里君主制的原則占优势,哪里的人就占少数,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因此,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产生和广为人知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所开创的现代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价值观从产生之日起,就蕴含着内在矛盾和冲突,具有鲜明的二重性。在马克思看来,现代资本主义在精神文化方面带来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文明的日益世俗化,这是一个良莠并存、优劣兼具的突出变化,它促使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剧烈的变化并趋于解体。在传统社会里,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宗教生活和彼岸世界构成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快速趋向解体,人们的心灵世界发生重大变化,促使以个人为中心、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快速建立起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突出的世俗性、功利性和利己性作了深刻剖析,尖锐指出: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价值观蕴含的内在矛盾及其在实践中造成的尖锐冲突后果。他以哲人和社会批判家的非凡洞察力深刻指出,在当下资本主义时代,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二律背反的严酷现实,马克思振聋发聩地指出:“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资本主义价值观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广泛渗透,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深入流行,逐步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灵与肉的尖锐冲突,带来了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和人的普遍异化。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对个人的过分强调和对他人及群体的漠视,功利主义、理性主义对工具理性,特别是对经济理性的过分强调和对价值理性的忽视,使得资本主义价值观越来越显示出二重性和局限性。?下面试以经济理性作用为例,分析资本主义价值观当今面临的严重问题。

经济理性是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互相结合的产物,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扩大其影响。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性不仅影响着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而且扩展到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社会多个领域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其破坏性影响也与日俱增。英国著名学者R·W·费夫尔在《西方文化的终结》一书中对此作了认真分析:“经济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而迅速发展起来:人们在被迫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受到它的控制;随着市场关系蔓延到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领域,这些领域便被它主宰了。”?费夫尔说:“经济理性不能合理地建立一种道德规范,但完全能够创造一种虚假的道德规范,当我们感到不得不运用经济理性,但并不真正知道或在意这样做是否对自己有利时,经济理性正是控制我们的这种道德的规范的力量所在。”?费夫尔认为,经济理性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经济理性的作用被无限制地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其对文化造成的破坏后果十分严重:“道德规范变得空洞无物,产生的后果包括情感的衰败、艺术创造力的消亡和娱乐消遣的发展。”?

实际上,西方其他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矛盾也进行过比较深入的分析。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和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等人。马克斯·韦伯指出,资本主义精神指的就是受到道德约束的利益冲动力,它来源于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早期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促成了其早期的快速发展。然而,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这种新教伦理的宗教精神逐渐衰落,“大获全胜的资本主义,自从栖息在机器的基础上,就不再需要禁欲主义的支撑了。甚至禁欲主义那快乐的继承者——启蒙运动——脸上的玫瑰色红晕显然最终也在褪去。”贪婪攫取性变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主导力量,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逐渐堕落。?丹尼尔·贝尔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对资本主义价值观二重性及其发展趋势作过比较深刻的研究,他认为:资本主义文化具有双重根源,一个源头叫做清教与辉格党资本主义,它不仅强调经济活动,而且十分强调节制、诚实和以工作为天职的品格塑造;另一个源头是世俗的霍布斯学说,它实质是一种激进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的本性贪得无厌。?丹尼尔·贝尔认为:自从资本主义开张伊始,“禁欲苦行”和“贪婪攫取”这一对矛盾冲动力就被纠合在一起,两种原始冲动力的交互混合形成了现代的理性观念,两者间的紧张关系则产生出了一种道德约束,它导致了早期征服过程中对奢华风气的严加镇压。但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晚期之后,以“新教伦理”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越来越让位于以“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当新教伦理被资产阶级社会抛弃之后,剩下的便只是享乐主义了。资本主义制度也因此失去了它的超验道德观。……一旦社会失去了超验纽带的维系,或者说当它不能继续为它的品格构造、工作和文化提供某种‘终极意义时,这个制度就会发生动荡。”尼尔·贝尔进一步指出,造成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内在矛盾性的根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破坏新教伦理的不是现代主义,而是资本主义自己。”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二重性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内在矛盾是密不可分的。

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过渡性

资本主义价值观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对于打破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文化羁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可预见的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资本主义价值观还会继续对资本主义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所特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新的生产方式越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特别是伴随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内在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拓展,必然会导致资本力量和经济理性大肆扩张,在推动一定程度科技创新和生产力提高的同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当今全球性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即是突出表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持续流行,必然会助长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带来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紧张;功利主义的僭妄和价值理性的虚位,必然会导致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物欲享受,带来精神世界的贫乏和内心冲突。鉴于此,即使是布热津斯基这样忠诚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人也忍不住要猛烈抨击美国价值观了,他尖锐指出:以相对主义的享乐至上作为生活的指南,是不能构成任何坚实的社会支柱的,一个社会没有人们共同遵守的绝对确定的原则,相反却助长个人的自我满足,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解体的危险”。

对待资本主义价值观,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当前,特别要注意防止盲目崇拜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错误倾向。资本主义制度绝不是达到人类历史发展终结阶段的完美制度,资本主义价值观也绝不是已经达到历史发展顶峰的完美价值观。布热津斯基曾经明确指出美国有20个“基本难题”,包括日益加深的种族和贫困问题、过度的性自由以及日益弥漫的精神空虚,等等。他强调:美国迫切需要在哲学上进行反省和文化上进行自我批判。牛津大学教授斯特恩·雷根明确表示,西方民主制度的维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经济上的不平等对政治上的平等的影响太大,他特别强调,“‘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响亮。不仅美国政治如此,在许多国家,金钱的声音比任何时候都大,这是民主制度的一个大问题。”他据此断言:“经济危机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的世界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经济崩溃。”

盲目崇拜资本主义价值观,把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说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在事实上是站不住脚的。美国当代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说得很明白:“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亨廷顿的话没错,“普世价值”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霸权的工具,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价值观不是达到人类精神发展顶峰的“终结者”,而是一个处在过渡时期的“过渡者”。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对所谓“完美理想状态”“完美社会”“完美国家”,即一切关于历史和认识的形而上学“顶峰论”和“历史终结论”作过深刻批判,他指出:“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他强调,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恩格斯的深刻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资本主义价值观提供了根本方法论指导。我们要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要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价值观绝不是代表人类精神发展顶峰的“完美价值观”,而是处在向新型价值观过渡时期的“过渡价值观”,它被新型价值观所超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个过渡时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时期,而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长期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来积极推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批准号:11BKS062)

注释

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20页。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1页。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94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35、58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4、392、104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9、19页。

侯衍社:《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二重性剖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1页。

[英]R·W·费夫尔:《西方文化的终结》,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0、321、342页。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17~118页。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128、67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1页。

[美]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25、115~118、125页。

[英]斯特恩·雷根:《西式民主怎么了》,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年,第272页。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年,第45页。

[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序言,第1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0页。

责 编∕樊保玲

侯衍社,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理论、价值学和人学。主要著作有《“超越”的困境——“第三条道路”价值观述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等。

猜你喜欢

二重性资本主义价值观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对新时代宗教二重性问题的再认识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