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词“付”与“负”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

2017-03-31赵瑞婷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同音字混用偏误

摘 要:“付”和“负”同时兼有两种词性,本文主要探讨二字作动词时的用法。“付”和“负”作动词时,许多留学生很难区分。通过对留学生使用“付”和“负”时出现的偏误现象的分析,揭示其偏误规律,并对“负”和“付”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付”和“负” 偏误 教学策略

动词的用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付”和“负”作为一组同音动词,留学生在使用时,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二者的语义及搭配情况,就会出现使用偏误。基于对“付”和“负”各自的偏误率分析,发现“负”“付”混用现象在各自偏误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所以本文主要对“付”和“负”进行对比分析。

一、“付”“负”的语义特征和搭配对象的对比

“付”在《汉语大字典》中的主要义项是:①授予,交给;②寄托,托付。许慎《说文解字》:“付,與也。从(寸)[又]持物对人。”《汉语大字典》根据“付”的甲骨文、金文字形确定其本义是“交授,交给”,引申为“给予钱”,又引申为“寄托,归附”。其语义特征强调的是东西、情感、心血等的付出和寄托,常见搭配是:“付出(努力、心血、金钱)、托付”。“负”在《汉语大字典》中的主要义项有:①恃,凭仗;②依靠;③以背载物;④抱,怀抱;⑤担负,承担;⑥所背负、所承担者;⑦具有;⑧蒙受,遭受;⑨辜负;j亏欠。《说文解字》对“负”的解释是:“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代不偿。”《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玉篇·贝部》:“负,担也,置之于背也。”其本义是“凭仗、背和亏欠”,后引申为“负担、所承担的东西、辜负”等义。“负”字强调的是承担、依靠(某物)或者违背(人、物),常见搭配是:“负担、背负、负债、辜负”等。

二、动词“付”和“负”的偏误类型

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共收录“付”字偏误例句24句,“负”字偏误例句25句,具体偏误用字和各类型分析详见表1、表2①。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动词“付”和“负”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付”和“负”混用

在“付”字偏误类型中,错用为“负”的比例为54.17%。在“负”的偏误类型中,错用为“付”的比例也很高。可见,动词“付”“负”混用是两者各自偏误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这么说的话,现在的大部分的人都会很不满地说:“我自己付[负]了钱买的烟,你干嘛管我的事儿?”(韩国C)②

(2)再次托付[负]你们,一定保持身体健康。(韩国C)

(3)我很佩服上一代妇女,为了家庭孩子付[负]出的精神、精力及容忍的态度。(新加坡B)

(4)认为在自我的地位微然调动下,就自满地认定自己已经全然贡献,如今就等着下一代人的付[负]出了。(新加坡B)

(5)比如欺负[付]别人,偷东西,这样的时候他们应该通过对孩子的批评或教育改善这样的行为。(日本无)

(6)所以,许多人开始用还可负[付]担得起的香烟来解决此事。(马来西亚C)

(7)故事中的三个和尚没有一个领导,作为和尚,他们又没有修到放弃平常人心理的程度,所以他们也只等着别人负[付]责,不去自己着手做事。(瑞士C)

(8)舅舅每回外出公干,可怜的母亲就得负[付]起一家的起居饮食,还得照顾舅舅一群幼小的孩子。(马来西亚B)

(二)与其他同音字的混用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这也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负”“付”虽然也是同音字,但由于兩者混用在各自偏误数量中都居于首位,所以将二者混用单独列出来。本条主要列举与其他同音字的混用现象,包括:“复”“附”“副”“赋”。

(9)而来自男女混合式教育的学校的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从小就有了如何应付[复]一些和他人有关的一些问题的经验。(新加坡C)

(10)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付[附]出了多少。(韩国C)

(11)他们不知道女生方面的性格,这会给他们长大成人后产生负[副]面影响。(新加坡C)

(12)我家的公司不算很大,但是非常忙,一个人就要负[复]担两三个人的工作。(日本C)

(13)我将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赋]父母的期望。(越南C)

(三)与音近字的混用

在“付”和“负”的偏误类型中,都出现了音近字的误用,所占比例分别是25%和16%。这些音近字是“服”和“符”。

(14)有一天,我的上级让我托付[服]一件事。(韩国无)

(15)在她的晚年里,我会好好地赡养她,给她一个美好的日子,给她她曾付[符]出的爱和幸福。(印度尼西亚无)

(16)但我能保证,不会辜负[服]你们的希望。(韩国C)

(17)这句话对我是非常大的负[符]担。(韩国无)

(四)与其他字的混用

“付”的偏误类型很集中,主要是同音混用和音近字混用。“负”字的偏误类型则稍显分散,除了同音字和音近字混用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别字。

(18)后果自负[员],抽烟的人失去健康,这理所当然,但哪有权利损害不抽烟的人的健康呢?(日本C)

(19)最适合人类生存的还是这个、人类诞生、成长的地方,已经被人类伤害得千疮百孔的地球,地球已负[不]担不起人口的继续增加。(日本无)

(20)如果父母不负[责]这个责任,谁应该负呢?(荷兰无)

“付”和“负”的偏误既有一致性也有细微的差别(见图1),只有全方位地了解二者偏误的一致性和差别,才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由图1可以看出:1.包括“付”“负”混用在内的同音字混用在两字偏误类型中都占据很高的比例,分别是75%和68%。所以在两字的教学中要注意两字以及两字与其他同音字的对比。2.动词“付”的偏误类型很有规律,都是同音词或音近词。而动词“负”的偏误类型则更多,其中16%的错误是由于形近或其他原因造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负”字的用法和写法,认真分析以往的偏误类型,防止产生新的偏误。

三、教学策略

上文对比了“付”和“负”两字的语义特征,分析了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下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根据汉字本义进行教学

现代汉语中,动词“付”和“负”的常用义均是本义或由本义引申而来的,掌握它们的本义对正确运用两字会有很大的帮助。《说文解字》对“付”的解释是:“與也。从(寸)[又]持物对人。方遇切。”《汉字源流字典》对“付”的解释:会意字,金文从手,从人,会持物予人之意。其本义是“交给”,引申特指“给予钱”,又引申为“寄托、归附”(谷衍奎,2008)。可见,“付”更强调“付出,交出去”义。“付”字的常用搭配是“付出、付钱、交付、托付”。《说文解字》对“负”(負)的解释是:“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字源》的解释是:会意字,从人,从貝。本义是背(傅东华,1985)。《字源流字典》则认为其本义是“依仗”。从字形分析,两者都说得通。所以“负”字更多地和“承受、负担、依靠”有关,其常见搭配是“负担、自负、负责”。通过对“付、负”二字本义的分析,两者的区分显而易见,所以从根源上了解汉字意义对对外汉语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根据汉字语义特征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付”和“负”虽为混用率很高的两个同音字,但是二者的语义特征有显著的差异。“付”字主要表示“交出、付出(物品、感情、希望、努力等)”。而“负”字由“背”义引申为“承受、依靠、违背”等义,如:“负担、负责、辜负”等。明确了两字的语义特征并对其加以对比分析,“付”“负”两字的偏误会得到有效克服。

(三)注意和同音字、音近字的区分

图1数据显示,在“付”“负”的偏误类型中,除兩字混用外,其他同音字和音近字混用的比例分别高达45.83%和60%。汉语存在很多同音词,有些同音词的语法特征很相似。“复”“附”“赋”“服”等字和“付”或“负”在释义和用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比较,就会避免这种同音字、音近字混用现象。

(四)创造语境进行汉语教学

研究表明,语境对字词有导向、确认和解释的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境的作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境,以便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更全面。

(五)对外汉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对所教授内容有系统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对外汉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减少学习者的偏误,提高学习者汉语水平。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同音词“付”“负”的偏误类型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两者的偏误具有一致性:同音字或音近字混用现象占到86%甚至100%。而同音字混用中使用率最高的两个字,是“付”和“负”。因此,要从“付、负”二字的本义、语义特征、与其他同音字的区别等方面入手,注意创造不同的教学语境,并提高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减少留学生汉字使用偏误。

注释:

①本文语料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②例句后括号内标注内容为作者国籍和高级HSK等级水平。

参考文献:

[1]汉语大字典编纂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9.

[3]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顾野王.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6]傅东华.字源[M].台湾:艺文印书馆,1985.

[7]徐子亮.语境在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中的认知作用[J].南京大学学

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5).

[8]高登亮.语境——学习外语的捷径[J].龙岩学院学报,2006,

(赵瑞婷 陕西西安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710000)

猜你喜欢

同音字混用偏误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农药混用原则、类别及注意事项
耳听为虚 慎辨为实
同音字 我会分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同音字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