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呼啸山庄》中的悲剧色彩
2017-03-31蔡季愚
蔡季愚
【摘要】小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种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故事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有时顺利,但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充满了悲剧色彩。对此,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深刻解读,深入剖析其悲剧主题的根源,以更加真切地体会该小说高超的写作艺术。
【关键词】《呼啸山庄》;悲剧色彩;文学
《呼啸山庄》在当时出版后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其内容“奥秘莫测”而被大众视为“怪书”,受到评论界的猛烈谴责。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发现这部著作的可贵之处,可以说在这部著作中所有人物都超越了社会、周围的人们甚至自我的期待,他们走向解放的同时也是小说的悲剧结局。《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与同时代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大相径庭,取而代之的是主人公强烈的爱、狂暴的恨以及恩怨情仇所引发的无情报复。这部著作将爱与恨、罪与罚表现得极具张力,让人读过后感到酣畅淋漓。
一、《呼啸山庄》梗概
《呼啸山庄》是由被誉为天才型女作家的艾米莉·勃朗特所著,整本書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部分写的是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被收养后受到哥哥欣德利肖恩的百般欺辱,从小得不到亲情关怀,以致性情变得古怪狠厉。再加之深爱的女主人公凯西因追求富裕生活而嫁给埃德利林顿,令其愤然离去,踌躇满怀。可以说男主人公的人生遭遇着充满悲情的色彩。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希斯克里夫为复仇归来,林顿妹妹与其结婚后却备受冷落,很快如花儿枯萎凋谢。而其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始,他在折磨自己的同时,又在折磨着林顿,也使凯西在过度悲伤中死去。第三部分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希斯克里夫为争夺林顿的遗产,不惜使用卑鄙手段囚禁林顿的女儿小凯西,让其嫁给自己奄奄一息的儿子,在林顿与小希斯克里夫死后彻底侵夺了林顿与老主人的财产,霸占了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在凯西死后的20年中,希斯克里夫对周遭一切人都极端轻蔑、百般折磨,直到凯西的幽灵在一个严冬的雪夜把他召唤到他们喜爱的荒原上的某个地方,在死亡中重新聚会。小凯西和哈顿继承了山庄和田庄的产业,两人相爱后在画眉田庄安家。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对普通人的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透过这一画面反映出英国当时社会的扭曲,体现出人们在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
二、小说的悲剧主题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之间的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源泉,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该作品中人物自身的矛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表现悲剧色彩的主要写作手法。在这部著作中,主人公凯瑟琳的悲惨遭遇是最为典型的,其具体体现在凯瑟琳的爱情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中。凯瑟琳追逐纯粹的心灵契合的爱情,然而她却爱上了身份卑微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高贵的出生与希斯克利夫贫寒的出生构成剧烈的矛盾冲突,这导致凯瑟琳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折磨中。并且,凯瑟琳自身拥有双重性格,自幼接受的贵族教育约束她成为一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女性,但凯瑟琳内心却十分叛逆,这种性格使得凯瑟琳具有轻微的人格分裂,在不同的角色转化过程中为自己的生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也正是这种双重性格使得凯瑟琳陷入了爱情的两难境地。凯瑟琳放弃与自己灵魂相契合的爱人希斯克利夫,选择与家境优越的埃德佳在一起,这样的选择并未让凯瑟琳获得美好的婚姻,自己的爱人希斯克利夫也以自杀而告终。故事中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人物之间的恩怨纠葛使得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悲情色彩。
三、小说悲剧主题的根源
1、自我根源
《呼啸山庄》是一部极具悲情色彩的著作,故事中的人物纠缠着各种爱恨情仇与自我内心的矛盾冲突,他们从爱恋,到复仇,到最后赎罪,其悲剧命运展现得极富张力。我们深入剖析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我内在原因,二是社会背景原因。笔者在此以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命运来分析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自我根源。
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女性,她的一生都纠结在希斯克利夫与埃德佳之间。在凯瑟琳随身携带的项链盒子中,不仅保留了希斯克利夫的黑色头发,同时也保存着埃德佳的浅色头发。黑与浅正是女主人公双重性格的映射,黑色象征着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不羁与狂热的爱恋,而浅色则寓意凯瑟琳温暖柔和的一面。这两种不容的性格交织在凯瑟琳的内心,并与其伴随一生。虽然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是相爱的,但她为了尘世的浮华与享受却转嫁埃德佳,这也正是她悲剧人生的开始。对于女主人公悲剧的命运,佛洛伊德的理论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解释——从佛洛伊德的精神解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凯瑟琳本身具有一种矛盾的人格,不可否认的是,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强烈而真实的,这是深藏于凯瑟琳内心深处的一种“本我”的爱,它无可名状也不能被替代。而凯瑟琳对埃德佳的爱可以看作是一种“超我”的爱,这种爱情是建立在凯瑟琳在接受社会文化、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正是由于“本我”与“超我”产生矛盾,造成了凯瑟琳背叛了“本我”,背叛了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情,为了尘世的享受转嫁埃德佳,最终造成了个人悲剧的人生,同时也摧毁了希斯克利夫的一生。
2、社会根源
纵观这部小说,呼啸山庄呈现出来的贫瘠以及常年暴风骤雨的遭遇与画眉山庄温暖如春、鸟语花香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疯狂的爱和埃德佳对凯瑟琳深沉的爱同样形成反差,这种写作手法映射出两种对立的社会意识。对此,笔者基于黑格尔的“冲突说”来分析本文悲剧冲突形成的社会原因。
作者艾米莉所生活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多的缺陷与弊端逐渐显露,造成尖锐的社会矛盾。剧烈的社会动荡引发民主革命与工人运动,然而政府为维护自身的统治采取了高压的镇压手段,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宣泄。在这部小说中,凯瑟琳的“本我”体现在约克郡荒凉的风声与呼啸的旷野中,而她内心中的身份等级意识却在豪华富美的舞会和埃德佳的绵绵柔情之下得到唤醒。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集结了一种叛逆与顺从的矛盾,自由灵魂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这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折射,凯瑟琳所在的呼啸山庄,正是一个小型社会的剪影。山庄中严苛的制度以及物质主义的腐蚀、底层劳动者的辛酸和对人性的蔑视,对于凯瑟琳来说,严酷的生活环境让她的人生意义早已失去。她婚后的生活也并未如其所愿,对“本我”之爱的缺失让凯瑟琳成为得不到雨露滋润的玫瑰,这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折射整个社会的悲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呼啸山庄》将人物的个性与命运通过极致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每一个人物的悲剧人生,作者正是通过书中人物的言语及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不仅与个人内在因素相关,同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社会的变革引发人们心中的不安,同时也是造成主人公内心世界产生矛盾的社会根源,而读者也因此读过小说之后,感受到这部经典之作的荡气回肠。
【参考文献】
[1] 沈 璟. 浅析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人生悲剧[J]. 语文建设, 2012(18).
[2] 赵 咏, 等. 象征技巧在《呼啸山庄》中的悲剧作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3).
[3]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