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突出问题
2017-03-31骆欣华
骆欣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我国学生的体质问题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昌市部分高校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在这项工作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体测管理机制不完善;2.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体测认知度不高;3.部分高校体测时间安排不合理;4.体测机器易出故障,测试过程不流畅;5.监督体系不完善,部分学生舞弊;6.成绩反馈不及时,补考通过率低;7.体测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建议各高校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分工;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做好体质测试前期筹备工作,权责清晰;采购先进仪器,做好维护修理工作;监督有力,杜绝舞弊现象;多做宣传,加强学生对体测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合理安排体测时间,及时反馈成绩,为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等。
关键词 南昌市 高校 体质测试 问题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发展道路上强大的人力支持,也是我国未来的主人。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强健的身体。近几年,多起高校体质测试意外事故发生,高校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引起多方关注。国家及教育部对学生体质问题越来越重视,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提高体质,教育部特地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为了加强学生对体质测试的重视,还要求体质测试成绩只有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1]。南昌市高校作为我省教育资源占有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域,调查其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情况以及其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难点,可以映射到我省其他层次的高校。针对南昌市高校体测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研究,将有利于我省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整体水平的上升,为我省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提供先进经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定位于南昌市高等学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通过中国知网、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体育总局网站等查阅了大量与体质测试相关的文献、书籍与数据,搜寻了高校体质测试相关论述与数据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2.问卷调查法
在十所高校发放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968份,问卷回收率为96.8%,其中有效问卷959份,有效率为95.9%。同时,为了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和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在问卷制作过程中,对多位专家进行了访谈与咨询,并依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问卷完成后,发放了10份效度检验表,回收10份,结果表明,专家均认为该问卷是可行的。为了确定问卷的可信度,时隔一周,还对80名学生进行了重测,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r=0.95,p<0.01,說明重测结果符合统计检验标准。
3.专家访谈法
在调研过程中,还对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郑志强教授、体质测试负责人谭军副教授及南昌大学体育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的体测工作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为本文对策部分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
4.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南昌市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存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
三、南昌市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突出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的是南昌市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参与调查的大一学生占25.87%,大二学生占28.36%,大三学生占31.34%,大四学生占14.4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约占39%,女生约占61%。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高校体质测试是一项庞大且繁杂的工程,但也是一个程序性的过程,想要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进展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南昌市高校体质测试工作虽整体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准确地分析现状且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对策,笔者从学校管理机制、学生参与体质测试的认知程度、体测时间安排、体测人员及监督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整体工作效率低
体质测试工作的实施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取决于体质测试本身结构和内容的适应性与科学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过程中组织管理的质量[2]。在调查中发现,南昌市这十所学校都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对在校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高校的实施情况从总体来说都符合江西省教育厅下发的文件要求;都成立了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或者办公室,由体育学院大学公共体育教研室负责;设置体质测试中心主任一名,下设若干名工作人员,由体测中心主任直接进行岗位责任制,上至联系学校上层分管领导,下至测试学生。这些都足以体现各大高校对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
但由于很多高校对体质测试文件精神理解的不透彻,盲目执行,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比如部门与部门沟通不顺畅,出现体质测试工作人员工资发放不及时,导致老师及协助的学生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占用上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项目的考核,导致学生没有得到正常的大学体育教育;教务、财务、后勤、宣传、学生所在院系沟通不畅,体测工作进展受阻,导致整体效率低下等。
(二)硬件设施不达标,体测过程阻力多
校园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持,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进行也离不开硬件的支持。场地和器材是其中最基本的保证,而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可知:南昌市很多高校体质测试器材匮乏和场地明显不足,很多学校没有充足的场地和体测机器安排全校统一的体质测试,更有甚至,将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直接安排在大学公共体育课堂上。不仅剥夺了学生正常的体育训练教育课程,还因一些人为因素影响了测试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测量机器的精度和质量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从各高校的走访调查和问卷数据分析中发现35.32%的学生表示因为机器故障导致体测过程不顺利,41.79%的学生表示虽然遇到了机器故障,但整体来说体测过程还是较为顺利的。由此可见:学校硬件设施不达标,体测过程阻力多,体测相关硬件设施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测前宣传不全面,测后反馈不及时
相关工作的充分性是指:为了测试顺利开展而做的充分准备,如宣传、奖惩条例、监督工作、人员培训、资金投入等[3]。前期准备工作能充分调动测试人员和受试人员的积极性,从而间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可从数据可知:南昌市高校体测相关工作准备不充分。首先,体测前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目前,南昌市高校对于学生体质测试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学校都是由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宣传或者是辅导员在班会活动上进行宣传。没有针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基础体育参与理论和体质测试的核心价值、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很好的宣传与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体测工作认知度低,重视程度不够。整理问卷数据得知:仅有9.95%的同学表示非常了解体测,62.69%的同学表示对体质测试不太了解。其中除大一学生外,很多大三大四学生也表示对体测不太了解,不知道体测的成绩划分标准以及重要性。
大学生体育健身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测试、信息反馈、修正、调整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阻碍健身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可能会导致学生脱离健身群体。当前,我国高校对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评价一直处于集体化的评价层次上。根据问卷数据可知:南昌市高校68%的学生表示在体质测试前不清楚具体的评分标准,测试后对自己的体测成绩以及自己所存在的不足认知度不高。总体来说,南昌市高校体质测试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没有针对性,成绩反馈不及时,学生无法从评价信息以及反馈中获得有利于自身体质提高的指导性信息。
(四)操作人员不专业,测试监督存在漏洞
调查显示,多数高校体质测试具体操作主要有三种方式:1.体育学院教师操作;2.体育学院教师监督,学生操作;3.外包给承接体质测试工作的服务机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已经有全自动或半自动的体质测试机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体测劳动力。但多数高校表示,全自动化的体质测试机器造价昂贵,且因为集中和高强度的使用,机器容易损坏,且因为维修不及时,经常在工作過程中出现故障,中断正常的体质测试工作,学生等待时间加长,情绪化严重,影响了整体的体测进度。因此,南昌市多数高校学校还是会采取人工测试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由老师在课程上测试、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课后集中测试工作,并进行监督、体质测试专业机构完成测试工作。
经过调查可知:南昌市高校老师带领学生以及学生独立完成体质测试工作的比例为67.67%。由于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对紧急情况处理不当,体质测试工作出现了测试等待时间过长、漏测项目、参与测试人员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等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监督不力,出现代考、甚至未参加考试直接填写成绩的违纪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南昌市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南昌市高校体质测试实施较好,基本按照教育局文件精神执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总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完善,整体工作效率低;硬件设施不达标,体测过程阻力多;测前宣传不全面,测后反馈不及时;操作人员不专业,监督存在漏洞等。
(二)建议
为提升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品质,各高校应:完善管理机制,合理分工;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做好体质测试前期筹备工作,权责清晰;采购先进仪器,做好维护修理工作;加大监督力度,杜绝舞弊现象;多做宣传,加强学生对体测的认识,提高参与积极性;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反馈成绩,为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等。
★基金项目:江西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610421034)。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2010.02.20.
[2] 单舜.长沙市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存在的问题[J].湘南学院学报.2010(4):99-100.
[3] 王辉.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9):91.
[4] 张继辉.高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245-247.
[5] 冯海峰,刘志刚.我国高校人文体育及其实践[J].体育与科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