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话里有没有“绿茶婊”?

2017-03-31万峰

环球时报 2017-03-31
关键词:布鲁字眼贬义词

本报特约记者 万峰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婊”这个往昔爆粗时才会说出口的字眼,如今借着网络大潮的助推,咸鱼翻身成了时尚热词。当然,前面一般会搭配上定语,比如“绿茶婊”(形容外表风轻云淡,实则充满心机的女人)、“女权婊”,甚至是“岁月静好婊”。最近,才女导演徐静蕾在接受采访时,对这类网络用词明确表示反对,并称“婊这种字眼是封建余毒,跟骂脏话一样,怎么能说出口?!”“婊”字的盛行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那么在国外,人们又是如何看待和使用这类字眼的呢?

在日本,对女性带有明显贬低色彩的用词也不少。日语中有和英语bitch读音相近的外来语专门指代“婊”。另外还有一些描述性词汇,例如日语版的“妖艳贱货”“浅薄女”“故作可爱女”等。

日本年轻人对于“绿茶婊”的内涵有着深刻体会。在该国网络上有很多说法,归纳了那些“受到男性欢迎而被女性视为敌人”的女人,她们身上具有的特质和中国网民眼中的“绿茶婊”十分相近,例如富有心计,在男女面前做派截然相反等。在日本人看来,装可爱的“绿茶婊”曾经很受男性欢迎,但现在人气却明显下降,原因是“她们的虚伪被更多人识破”。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处于较低的地位。这种社会现象自然投射到语言的使用中。如夫妻之间相互称呼,一般女方对男方用敬语,而男方对女方则较为随便。有日本社会学家称,男女相互称谓的不对等,还是男权意识在作怪。日本近年来劳动力缺乏,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上升,“禁止对女人使用明显蔑称”的呼声日渐增高。但很显然,一些根深蒂固的歧视性文化仍难根除。

“德国也有不少针对女性的特别字眼”,德国洪堡大学语言学学者布鲁恩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语中“婊”的感情色彩和所处时代紧密相关。语言内涵变迁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看待女性的社会眼光。例如,德语中有一个类似“圣母婊”的词,眼下专指“帮助难民但无知的女性”。

德语中的“Schlampe”一词很典型。它最早记载于17世纪,当时主要指邋遢、蓬头垢面的女人。后来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这个词开始指代贪婪、花天酒地的女人。格林兄弟编纂的德语词典也曾收入该词。20世纪初,该词又有了新的衍生意思,兼指喜欢滥交的女性,已经成为典型的贬义词。不过随着德国女权主义的兴起,该词的用法开始受到质疑。女权主义者呼吁,不要专门针对女性制造特有的贬义词,除非这个词也能用在男人身上。一个叫“玫瑰荣耀”的组合在上世纪90年代还特别演唱了带有“婊子”字眼的歌曲,实际目的是为被贬低的女性群体鸣不平。

有趣的是,“婊”这个字眼逐渐由贬义向中性化转变。一些亲密无间的朋友会称对方为“婊”。德国网络上的此类使用就更加普遍了。此外,在影视剧或娱乐节目中,“婊”没有道德负担,与其组合在一起使用的时代热词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一种菜也带有“婊”字。语言学学者布鲁恩斯认为,“婊”的感情色彩正在被扭转。实际上,许多以前用来贬低女性的词汇,都有这种中性化的趋向。

还有另一种情况,即以前的褒义词现在却变作贬义词。比如“好人”一词在德国被用来形容“自愿帮助难民的德国人”,实际上暗指“幼稚、愚蠢、不谙世事”。“好人”“好市民”还被右翼阵营用作选战口号。“对于词汇感情色彩的变化,必须辩证地对待”,语言学学者布鲁恩斯对记者说,从贬变褒中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这里面折射出两性平等的观念。而如上面那种褒变贬的例子则带出社会戾气,应当被净化。德国1991年开始发起“年度恶词”的评选,“好人”就在2015年当选为德国的“年度恶词”。此举意在提醒民众,对不良用语要保持警惕。相较而言,普通网民的心态更开放,不少人认为“存在即有合理性”,对其无需“严打”。▲

猜你喜欢

布鲁字眼贬义词
抓字眼 搭平台 重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
影子布鲁
剔除口头禅
存心有天知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拯救“布鲁”
一个小字眼
卖萌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等6则
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