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评估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7-03-30李颖
李 颖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徐州 221005)
母乳喂养评估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李 颖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徐州 221005)
目的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母乳喂养评估表,探讨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提高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分娩产妇2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136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的基础上应用母乳喂养评估表并根据结果进行个性化指导,比较两组的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和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率和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抱孩子的体位错误、母乳哺乳手法错误、母亲乳头扁平、宝宝含乳姿势错误、产妇的自信心。结论应用母乳喂养评估表可以提高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职业内涵。
母乳喂养评估表 ;影响因素;纯母乳喂养率;满意度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4年提出母乳喂养是确保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当前医院产妇分娩后早吸吮执行率达到100%,但是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却不能保证,经研究发现产后三天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院后的保持纯母乳喂养率高达70%,所以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非常重要。在母婴同室期间由于产妇的自我效能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会面临很多母乳喂养问题,有些问题容易被隐匿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进而会发生护理人员的母乳喂养指导与产妇情况不符,不能体现出个体化指导。通过使用母乳喂养评估表,可以全面掌握产妇存在的母乳喂养问题,并及时解决,不仅可以个体化正确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还可以促进产妇及新生儿健康,促进疾病和不良问题的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分娩产妇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文化程度初中以上,足月产妇。排除标准:尚未尝试母乳喂养者;合并有不宜母乳喂养的母婴疾病(如精神异常);发生较严重分娩期并发症(如严重产后出血);母婴分离。随即抽取268名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36例,初产妇85例,经产妇51例,自然分娩75例,剖宫产61例。观察组132例,初产妇82例,经产妇50例,自然分娩68例,剖宫产64例。
1.2 方法
按照爱婴医院要求,经过母乳喂养工作坊的指导,结合科室特点,自行设计了产科母乳喂养评估表,我科所有的护士都定期进行母乳喂养护理技能培训,并且全部通过考核。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运用母乳喂养评估表。母乳喂养评估表包括:(1)母亲的总体情况、健康/情绪状况、有其他人在场他们对母乳喂养态度、抱孩子体位、托乳方法、哺乳时感觉;(2)宝宝的总体情况、影响吸吮状况;(3)乳房情况;(4)宝宝吃奶姿势;(5)宝宝含乳姿势;(6)吸吮情况;(7)是否吃饱;(8)每日母乳喂养的时间记录;(9)宝宝的血糖和胆红素异常测量值记录。对于观察组的产妇,除了进行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和健康宣教外,还会根据母乳喂养评估表对产妇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检。评估后根据产妇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1.3 观察指标
(1)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2)电话随访家属和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4)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出院后,行风办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指标比较(n,%)
2.2 影响因素
使用母乳喂养评估表后发现影响有效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抱孩子的体位错误、母乳哺乳手法错误、母亲乳头扁平、宝宝含乳姿势错误、产妇的自信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因素回归系数t检验
3 讨 论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0~6个月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7.6%,城市地区为15.8%;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50%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1]。母乳喂养可以提供舒适和安全感给宝宝。但在临床的实践工作中,由于我们国家的文化理念原因,对于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不是很重视。通过在临床中的健康宣教越来越多的母亲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中哺乳技术掌握不到位是主要的原因[2]。本研究中通过在临床上使用母乳喂养评估单,可以让我们的护理人员更准确的发现每位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统计后观察组的科室的纯母乳喂养率、患者工作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母乳喂养评估表,可以记录每日母乳喂养的时间和次数,每班的护理人员都会看到,并能及时发现影响因素及时解决。如果新生儿因为喂养问题出现黄疸、低血糖等,可以及时测量并记录上报医生,对特殊情况的新生儿添加奶粉、糖水或药物。帮助我们进一步查询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来找出解决办法。在时间上护理人员每班记录,达到了无缝连接,在内容上更体现了我们护理工作的专业化、连续化、个性化。促进了产妇及新生儿健康,促进疾病及不良问题的转归,对我们护理人员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护理职业内涵,尽显我们护士的专业能力,体现了产科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3]。
在护理实践中发现,应用母乳喂养评估表后,对我们平时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减少反复宣教。对一些愿意纯母乳喂养的母亲的健康宣教和指导针对性更强,促进了母婴健康,提升了我们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践中使用母乳喂养评估表实用性较强,可作为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评估工具。
[1] 王 静.中国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f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1234-1235.
[2] 李春花,徐爱玲.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0):4012-4013.
[3] 范崇纯,黄 群.母乳喂养的评估与临床管理[J].上海护理,2014,14(5):91-96.
本文编辑:赵小龙
表2 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人文关怀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s,分)
表2 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人文关怀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s,分)
人文关怀能力情况 n 职业倦怠评分人文关怀能力较强 17 34.18±3.44人文关怀能力中等 44 69.53±3.56人文关怀能力较低 25 92.67±3.48
3 讨 论
相关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比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而职业倦怠情况又会影响其工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能力,因此,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提升其工作激情,并帮助其在具体的临床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有效提高我院医疗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3]。从根本上说,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来源于如下三个方面:①医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员的离职率较高,岗位流动性较大;②护理工作质量要求逐年增高,且高强度、高标准、高风险等原因也使得护士极易对工作产生倦怠心理;③护理人员的个人情况及家庭因素[4],因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要上夜班,对个人及对家庭来说护士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针对上述情况,相关管理人员则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其职业倦怠心理,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例如,具体量化护理工作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薪酬及个人成就感以及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活动等[5]。
综上所述,我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其人文关怀能力大多处于中低等水平,因此,医院管理人员应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增强其工作成就感以及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等方面尽可能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心理、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我院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 艳,芦雅琳,赵莺柳,等.我院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02):6-9.
[2] 肖晓玲,胡秋秋,刘玉萍,等.护士职业获益感及其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1):56-60.
[3] 胡 敏,杨 霞.ICU护士职业倦怠的人文关怀[J].护理学报,2014,21(22):15-17.
[4] 赵 伟,曹 影.CCU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的关系[J].全科护理,2016,14(30):3142-3145.
[5] 王少平,郑丽华,赵柳容.108名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2(10):32-34.
本文编辑:赵小龙
Breastfeeding assessment application in nursing work
LI ying
(Xuzhou cit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obstetrics,Jiangsu Xuzhou 221005,China)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02.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