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策略用于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效果研析
2017-03-30毕丽杰
毕丽杰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综合性护理策略用于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效果研析
毕丽杰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观察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综合性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综合性护理策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不同护理策略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为脑上外昏迷患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了综合性护理策略。结果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5.7%,显著要比对照组的65.6%要高,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150,P<0.05)。护理后两组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83,P<0.05)。结论脑外伤昏迷及时采取综合性护理的策略,对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进一步研究。
脑外伤;综合性护理;效果
脑外伤多由外物而致,头脑部损伤肉眼可见,但病情多变、突变、易变,患者首先出现昏迷等现象,随时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1]。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脑外伤患者的观察和及时护理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提早察觉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遵医嘱对症用药和护理,以最大限度降低脑外伤对患者性命的威胁[2]。综合性护理策略作为当前临床中应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将护理程序作为核心内容,系统性、全面性地对患者展开护理,其应用效果已得到一众研究印证[3-4]。笔者特于我院住院的7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并发症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平均(33.9±2.0)岁;均是首次外伤昏迷,受伤12 h内入院就诊,入院时意识状态为浅到深昏迷,经格拉斯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为3~12分,昏迷时间达24 h之上。患者家属均知情本治疗,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按照采取的不同护理策略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s)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s)
组别n平均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 疾病类型 治疗方式男 女 高中及以下 高中以上 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 原发脑干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手术 非手术观察组3533.5±2.2 21 14 20 15 12 18 2 3 13 22对照组3534.1±1.9 23 12 18 17 13 17 3 2 12 23 t/x2 - 1.2211 0.2413 0.2270 0.4686 0.0613 P ->0.05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脑上外昏迷患者的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常规心理疏导、气道管理、导管管理等一系列常规的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了综合性护理策略,具体为:(1)选择工作年限不低于5年,大专以上学历,至少达到主管护师职称的责任心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护士作为责任护士。由2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5例,采取轮流休班制,值班护士做好工作协助。(2)通过文献的查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得出综合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内容,并由责任护士共同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可实施的合理护理方法:①呼吸道的管理:保证呼吸道的通通畅,采取翻身、吸痰、拍背等人工气道管理措施。②系统地进行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在制定好的护理程序方案下,通过对病人的评估实施宣教计划,同时结合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不断地改进护理措施,提升护理的质量。③脑部保护,冰袋降温,或采取利尿剂、脱水剂等治疗,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和瞳孔变化等,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切忌拖延。④静脉置管管理,日常注意检查导管,避免放置错误,定期更换,注意观察是否有脓肿、炎症、渗血等现象。⑤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记住患者姓名,通过握手、抚摸等方式使之感觉到关怀和温暖,尽可能不在床旁对患者病情高谈阔论,病房中日常可放置收音机等,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相声等,转移注意力,缓解患者情绪。⑥营养支持,评估患者病情,计算身高与体重的比例、测定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分解代谢指数、基础能量消耗等指标,与营养科医师进行合作,工作制定出最符合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并按照计划保障患者每天的营养摄入量,随着病情变化进行调整。⑦功能锻炼,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对瘫痪肢体进行早期锻炼,由责任护士、康复科医师合作,制定出患者的个性化肢体锻炼计划,尽可能教会家属相关锻炼方法与技巧,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瘫痪肢体功能。
1.3 疗效指标
(1)观察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如坠积性肺炎(肺部X线检查:双肺下部或者单侧肺存在不规则的小片状密度增高影,其边缘模糊,密度并不均匀)[5]、静脉血栓(以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认)、尿路感染、压疮、营养不良(参考Blackburn营养评价法[6])和便秘等情况。(2)根据我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判定患者神经缺损状况,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分析
本研究中患者主要出现了如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压疮、营养不良和便秘等情况,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5.7%,显著要比对照组的65.6%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情况的比较(n)
2.2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价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分别为(61.7±3.9)分、(29.9±4.5)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31,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分别为:(62.0±4.0)分、(44.8±4.6)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926,P<0.05)。护理后两组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83,P<0.05)。
3 讨 论
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因外伤创伤、应激反应均较为严重,几乎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较为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高低对患者康复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8]。既往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具有随机性的特点,难以对患者整体状况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评估[9]。加之护理人员相对散乱,护理内容更为随意,缺少系统性、连贯性,护士多单纯地被动根据护理问题进行并不系统的指导。从护理结果来说难以有效预防昏迷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10]。
由本研究结果来看,患者主要出现了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压疮、营养不良和便秘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25.7%(8/35),显著要比对照组的65.6%(15/35)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综合性护理策略在预防脑外伤昏迷患者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效果。这与相关学者[11]的研究结果相接近。这可能是综合性护理策略通过责任护士全面系统地评估了患者实际现状,并制定出了一项科学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有计划、有目的、有流程地循序渐进完成了护理措施,在患者住院期间重点对护理问题进行指导,患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联合了营养科、康复科医师进行护理,在改善患者营养现状,给予均衡营养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促进了康复。从神经缺损状况来看,观察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综合性护理策略对于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脑外伤昏迷患者的病情相对危险,而综合性护理策略的应用在预防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1] 郝彩英.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 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5):89-90.
[2] 程锦珍,吴惠平,周仲辉,等.脑状态指数对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 染患者的监测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661-1663.
[3] 曹樱花,赵 毅,赵晓辉,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 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2):150-151.
[4] 郭琼英.两种胃管置入法在脑外伤昏迷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 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16-117.
[5] 张慧琴,徐春婷.ICU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 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23-24.
[6] 姜惠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 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126-127.
[7] 施伟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9):2649-2651.
[8] 谭美娟,龙慧菊,黄雪英,等.脑外伤昏迷患者三种口腔护理方法的 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15-16.
[9] 程伟荣.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及生活质 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42-43.
[10] 阳 华.脑外伤昏迷呼吸道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 志,2015,31(1):68.
[11] 魏忠梅.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J].中华现 代护理杂志,2016,22(3):384-386.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2.58.02
毕丽杰(1978-),女,汉族,河北省唐山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