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2017-03-30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评价课程

张 瑜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张 瑜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的加强,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本文立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了形成性评价的五级工作模型,分析了形成性评价的体系,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体系保障体系,以期为应用型本科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形成性评价;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始见于欧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则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据统计,截止2014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875所,独立院校有400所,共1275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占本科院校的90%,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中间力量,应用型本科的教育与教学质量也逐渐为社会所关注。

潘懋元先生认为[1],应用型本科特点有三:第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学以致用为培养目标, 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培养方式转换到以“培养能力为主”,使学生能做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第三,以教学为主,强调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把以教材为主、教师为主、教室为主的“老三中心”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以学生学习、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新三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关注学习效果,把学习效果作为判断教学和学校工作成效的主要依据。学习效果包括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关注学习效果要重视测量与反馈在学习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及时反馈机制,使效果评价能有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帮助学校调整工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评价除了要在评价方面突出能力评价外,还要求要重视评价的过程性,重视反馈促进教与学的改进和完善。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了“教育评价”这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这个概念出现以后,教育的评价研究在西方的教育探究方面,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高等院校中的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里不可或缺的方面。依照评价的作用还有功能,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分别是形成性教学评价和终结性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 是 1967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 (M. Scriven)提出来的,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 (B.S. Bloom) 应用于教学领域。具体来讲,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检测学生的进步,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最终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评价[2]。”

本文针对近些年来高等教育评价逐渐从注重选择和淘汰转向注重诊断和指导的大背景下,立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在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探索,尝试构建包含评价前奏、获取证据、诊断证据、信息反馈及教与学反馈等5级工作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项目的评价体系,并分别构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评价内容,为保障形成性评价的顺利实施,建立了包括教学环境改善、搭建教学理念培训与探讨的平台,教学经费的支持等,以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一、形成性评价工作模型

美国教育学家Margaret Heritage 设计出“形成性评价环”(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cycle)工作模型,将形成性评价分为10个环节[3]。本文将其工作模型简化,形成新的形成性评价的工作模型,共分为5个环节:评价前奏、获取证据、诊断证据、信息反馈及教与学反馈(如图1所示)

图 1 形成性评价五级工作模型

(一)评价前奏。是指评价前的准备,也是课程考核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课程考核的效果。课程评价包括如何制定评价标准?制定什么标准?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是什么?作为老师,在实施课程评价时,一定要能清晰的回答这三个问题。课程教学主要包含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这是一个PDCA循环(图2),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同时课程目标和教学实施决定了课程考核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例如,我所讲授的《前厅管理》课程目标之一是熟悉酒店前台接待的流程。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采用创设散客入住接待的情境,教学实施采用教师讲解入住接待程序,学生课堂情景模拟练习,课程考核设计了酒店真实环境下的模拟接待实务,通过这样的课程评价,能有效地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会操作酒店接待的流程。

图 2 课程教学PDCA循环

(二)获取证据。是指通过各种方法,获取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状态等信息。这是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步骤,也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最大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获取证据的方式和频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各有特点,所以教师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获取证据应该尽可能多地采用多种方法。获取证据的频率也应加大,“一锤定音”已不能科学地检测到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等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三)诊断证据。是指将教学目标和获取的证据进行对比,诊断是否匹配以及匹配的程度,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下一步教学的调整与改进提供思路。

(四)信息反馈。是指将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给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以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与连续性是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征。实际上,信息反馈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这种信息交流与反馈不仅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相互之间。

(五)教与学反馈。是指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教与学的改进与完善。在连续的信息反馈与证据诊断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善,以便更有效的实施教学和开展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反思会涉及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理、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课程考核方式制定是否合理等内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施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基于此不断获得改进学习的建议、辅导与支持,学生也要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要寻求哪些协助等。

形成性评价5级工作模型是一个闭合的循环。教与学反馈会影响到下一轮评价评价准备、即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教学评价在这种动态且互动的环节更替中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形成性评价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学强调改革教学方法,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转换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项目的发展性来保证师生对教学及学习的有效反思。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全面考核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其考核评价的特点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考核评价主体由原来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教师、学生、以及“校企合作”中企业导师。

1、教师评价

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评价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教师作为评价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培养负责,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2、学生评价

学生通过自评和同伴互评,能及时发现自己和他人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并保存好相关学习记录,培养良好的归因品质,同时在自评与同伴互评中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元认知水平。

3、企业评价

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要求课程内容把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教学设计把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打破原有的“以教室为中心”,进行现场教学,实操性强的内容邀请企业的行家里手进行讲授、演示,实务性较强的课程考核可以由企业老师进行评价,这样找出学生的技能、素养与行业的差距,有利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更好的与行业需求接轨。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国际上著名的形成性评价专家P.Black &D.William(1980)认为[4]:广义上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所有能收集学习信息的活动,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诊断性地用以调节教与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评价主体不一致,其评价方式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同一评价主体,其评价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过程是丰富生动的,其评价方式也应强调丰富多样和优化组合。教师制定课程考核大纲,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和师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组合。包括教师观察、座谈、访谈、检查、测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讨论、小组测评、网络测评,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观察、座谈、测评等。评价可以采用量表打分形式,也可以定性描述评价,可以小组讨论集体测评,也可以由师生单独测评。具体采用哪种评价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选择和组合。

(三)评价项目的发展性

从评价内容上来说,形成性评价更注重评价内容的发展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能力要求,形成性评价的项目也有所不同。

1、理论课程的评价项目

理论课程以通识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为主,学科知识的体系性较强,培养学生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知识的能力。理论课程的评价分为这几个部分:一是知识再现测试,多以教师评价为主,以笔试形式进行,包括分单元测试、期中笔试和期末笔试。主要检测学生在某一阶段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与判断能力。二是日常学习表现的观察,可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包括考勤情况、学习笔记、学习记录。主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记录和自我管理能力。三是专题论文撰写,以教师评价为主,主要检测学生的知识面与归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四是合作学习或小组讨论,可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主要检测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

2、实践课程的评价项目

实践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评价分为这几个部分:一是技能表现测试,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评价相结合,多以模拟操作或现场实操的形式进行,企业导师主要检测学生的技能是否能达到行业的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专业教师主要检测专业知识的应用。二是日常实践观察,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或企业评价,通过座谈、观察、检测等方式观察学生日常实践表现。三是实践报告,可采用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学生以实践报告或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反馈的实践成果,主要检测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知识掌握、组合归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形成性评价保障体系

形成性评价能否有效实施,除了要遵循形成性评价5级工作模型,还要考虑到教师是否具有改革教学评价的意愿和评价理念与方法的普及,还要考虑到经费、课时及相应的制度保障。

(一)教学环境改善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应用型本科强调 “真学、真做、培养学生的真本领”,建设仿真的实验室、实训室进行教学,或是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实务训练的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提供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评价手段,加强评价的过程跟踪和及时反馈,提高评价的质量。

(二)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与研讨

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是除了要有改革的意愿外,还要有方法。学校应该建立起教师发展的培训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也可邀请海外的高校老师与本校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学经费的支持

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方式和手段是从定量到定性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增加了很大工作量,此外,教学评价的主体可能涉及企业导师,这都增加了专业教师沟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需要建立起相关制度,在教学经费上予以支持。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既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能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学生学习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具有的质量观,形成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动态性、过程性、系统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观。

[1]潘懋元. 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36.

[2]Bloom, B. S. 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 [M]. New York:McGraw-Hill, 1981.

[3] ELLEN O .理解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J]. 何珊云,王小平,译. 全球教育展望,2012(4):3-6.

[4]林静.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1( 9) : 66 - 68.

[5]Black, P. & D. William.1998.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5):7-71.

[责任编辑 张宇龙]

Construc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Zhang Yu

( Euras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 )

As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status strengthening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quality values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it builds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five-working model and analyzes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Furthermore, it also discusses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quality.

Formative evaluation;Evaluation system;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2016-11-28

张瑜(1981— ),女,陕西省咸阳市人,西安欧亚学院讲师,硕士。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40887)阶段性成果之一。

G40-058.1

A

1008-4649(2017)01-0038-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评价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