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7-03-30李昊明
文/李昊明
如今,虚假新闻随处可见,虚假新闻不仅影响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地位,也损害了公众的正当权益。因此,新闻媒体首先需要认识到虚假新闻是真实存在的。同时,新闻媒体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增强受众的监督意识,这样才能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提高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度。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下,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给新闻媒体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闻媒体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要想赢得更多的受众,新闻媒体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始弄虚作假,报道虚假新闻,这样不仅降低了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也损害了受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虚假新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很多新闻媒体为了提高社会竞争力开始盲目的追求新闻报道的娱乐性,新闻媒体开始在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增添色彩,甚至出现了扭曲事实的现象,但是这样的新闻报道真实性是无法保证的。
(二)是很多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开始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新闻事件,比如新闻媒体会拿某位明星来炒作,在新闻报道出现后当事人或者亲属还需要出面澄清事实,这样扭曲事实的新闻报道损害了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也影响了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虚假新闻的成因
在国内,新闻媒体往往承担着比较特殊的职能,需要连接政府和群众。但是,很多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比较淡,而且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虚假新闻也就自然产生了。除此之外,虚假新闻之所以会产生并且有传播的机会,关键的原因是部分受众对虚假新闻的兴趣度比较高,虚假新闻可以满足一部分受众的需求。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类型和数量都非常多,信息泛滥已经成为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导致很多受众的心理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受众喜欢娱乐性的新闻报道,正统的新闻报道无法真正吸引受众的眼球。在信息时代,网络平台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的种类非常多,这些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时效性也非常强,要想对网络信息进行把控难度是非常大的。在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如果被传播出去,传播的速度会非常快,影响力也会非常大。很多信息根本没有经过核实就直接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虚假新闻的发展空间将是十分巨大的。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媒体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较轻,出现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就导致虚假新闻的传播有机可乘。
三、杜绝虚假新闻的对策
(一)提升新闻媒体的专业素养
新闻媒体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载体,其关键的使命之一就是发扬新闻精神。但是,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新闻媒体专业素养的缺失。对此,要想避免虚假新闻的出现和传播就需要提升新闻媒体的专业素养,认识到加强新闻工作者培训的重要性,加大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定期派遣新闻工作者参加专业化培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自觉承担起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站在群众的角度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传承新闻精神,坚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净化新闻媒体的风气,从根源上杜绝虚假新闻。
(二)增强群众的引导意识
新闻媒体有引导受众的责任和义务,受众也要起到监督的作用,新闻媒体需要自觉接受受众的监督,抵制虚假新闻,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淡化虚假新闻,不给虚假新闻传播的空间。新闻媒体也必须认识到网络时代对于新闻传播的巨大影响,新闻媒体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做到自觉,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为真实新闻事件的报道创造环境。新闻媒体的职责就是传播新闻信息来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媒体自然需要接受相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体还需要加大媒体道德的宣传力度,以受众的利益为主,结合国家和社会效益,传播社会文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虚假新闻的娱乐性可以给人们带来乐趣,助长了虚假新闻的威风。网络平台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的种类非常多,这些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时效性也非常强,要想对网络信息进行把控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无论难度有多大,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都必须共同努力,杜绝虚假新闻的传播和制作。新闻媒体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做到自觉,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工作者也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不断参加专业化培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开拓眼界。国家相关部门也必须发挥出监督的作用,不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机会。
[1]王金瑞.论虚假体育新闻的成因及防范[J].新闻战线,2016(06):49-50.
[2]陈超.新媒体格局下的伪新闻成因及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16(02):59+61.
[3]周俊.传媒假事件的职业规范[J].青年记者,2012(10).
[4]周奕婷.“伪新闻”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J].新闻爱好者,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