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机器人写稿与新闻记者职业未来

2017-03-30张吉顺

传播力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消息机器人人工智能

文/张吉顺

由机器人写的地震稿引起轰动说起

2017年8月8日21时40分 左 右,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其官方微信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笔者注意到,这条消息不仅是对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的准确发布,同时在文末注明:“以上内容由机器人于2017年8月8日21时37分15秒自动编写,用时25秒。”

在这则消息中,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8项内容。全文540个字。

实际上,笔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5月29日10时14分,绵阳市发生了4.3级地震之后,很多成都地区的微信用户将地震消息发布于朋友圈中,随之绵阳地区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网络进行了迅速的传播。在这条新闻中,详细介绍了地震的具体参数、震中深度以及地震周边受到的影响情况,还配有两张地震后的照片,可谓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关键是文章最后的括号中写明:“以上内容由机器于2016年5月29日10时23分14秒自动编写,用时6秒,测试阶段仅供参考。”

类似以上的新闻稿在我们的日常采访中非常多见,而且在我们沈阳新闻广播每天早晨近30分钟的广播新闻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这样的稿件,我们通常称其为简讯或者消息。如果我们部门有这样一台采访机器人,那么至少可以替代三分之一记者的工作量。尽管今天看上去这样的局面还不至于马上发生,但以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已经不是什么很遥远的事情。

写稿机器人发展简史

据媒体报道,机器人写新闻已屡见不鲜。机器人写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谷歌的个性化新闻推荐。当时,谷歌开创了用机器选编新闻的先河。而继2014年7月美联社引进“机器人同事”后,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纷纷引入自动生成新闻技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卫报》和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走上了自动化新闻发展的道路。 早在2014年3月17日,洛杉矶发生4.4级地震,《洛杉矶时报》就曾使用机器人,花3分钟写了一条地震新闻;美联社在2014年7月采用机器人记者,据称每个季度撰写3000篇新闻报道。而在国内,直到2015年9月,腾讯财经的机器人Dreamwriter才正式出道,同年11月,新华社推出“快笔小新”,主打财经新闻,据称“快笔小新”能够生成中英文数据消息。2016年,第一财经发布智能写稿机器人“DT稿王”,而南方都市报的机器人“小南”,撰写的第一篇稿件是关于春运车票动态信息。因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在新闻采访编辑领域,已经逐渐实行了机器人发稿。那么对于采访编辑的工作,这条路是不是不远了?

新闻记者转行当作家就不受影响吗

现在的问题是,机器人作家也出现了。这还是源于机器人的深度学习。微软的人工智能开发团队为了验证“情感计算框架”能否有效的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因而创立了“微软小冰”,这是基于情商建立的一种全新人工智能体系。目前的小冰拥有唱歌、财经评论、写诗三种创造力。

作家刘慈欣说:“已经有人做过实验,把小冰的诗歌匿名与人类诗人的诗作放在一起,大部分读者并不能明显区别出来哪是小冰写的。既然她已经能写出可以与人类诗人相混淆而分辨不出来的还不错的诗作,那通过进一步完善,她为什么就没有可能写出更好的诗呢?以后计算机改近的更好,会更接近人类创作型的思维。”

机器换人正在全球范围展开

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预计,包括卡车司机、秘书、收银员、银行柜员、作家、房地产经纪都属于高危行业,这些岗位在短期内都有可能被自动化所取代。去年12月6日,李开复也发表了不少惊人的话语,比如,“机器学习,在任何狭窄的领域,看到大量的数据,是人脑完全不能够和它竞争的。并且预言:“10年后,世界上90%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尤其是,翻译、记者、助理、保安、司机、销售、客服、交易员、会计、保姆等工作。”

注意这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新闻从业的记者。针对机器人所造成严重的失业状况,在《机器人的时代》一书中作者马丁·福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他断定这一次的失业情况与之前的有所不同,之前的失业是短暂的,这是由于新技术同时会增加大量新的岗位,因此,失业的人们很快就能找到新的工作。但是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并没有创造多少新的就业就会,从2000年到2010年,美国的失业率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由此看来,从前的技术革命是对工具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革,但是仍旧需要工作进行操作,而机器人技术是对人类大脑的替代,能够取代工人的劳动。

新闻记者如何应对机器换人的挑战

机器人写稿对媒体从业者的威胁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那么媒体从业者将如何自处?

一言以蔽之,就是加强学习,有人说学习是一生的事,这在当下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试想一下,你目前的工作是否不可替代,是不是非你不可。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记者的工作都是可以替代的,就是说你的采访工作完全可以由别人来替代。退一步讲就是今天不能被别人替代,也不能保证明天还是不能被替代,所以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自己要掌握几个生存的本领,时刻想着可能被人替代才能有备无患。古人说的好,狡兔有三窟,就是这个意思。

猜你喜欢

消息机器人人工智能
一张图看5G消息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认识机器人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