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时候哪几个姓不能说“免贵”

2017-03-30

新传奇 2017年50期
关键词:门阀贵姓族谱

中国人初次见面,一般喜欢问:“您贵姓?”另一方一般回答:“免贵姓X。”然而,在古代,姓氏也是有贵贱之分的,且有三个姓不能用“免贵”,否则不但会被人笑话不懂礼数,而且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所以,姓氏最早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个词。姓产生于前,氏出现在后。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三皇五帝时期已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随母亲姓。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都是同姓,姓字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基因的延续。所以,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显然,姓所标志的血缘关系最早是由女性来确定的。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姓产生时的社会背景。

到了伏羲氏族社会时期,随着同一祖先所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系,并散居到各个不同的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为了相互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便要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样就产生了“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不同支系。

氏族社会时期实行“族外婚”,同一个氏族的男女不能结婚,“姓”因而也起到了“别婚姻”的作用,氏则起到了“别贵贱”的作用。这即是《通志·氏族略》所云:“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

《国语·周语》记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可见,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

在夏商周三代,氏仍是贵族特有的,而平民顶多有个姓。像孔子,其实姓子,孔子是宋国公室后裔,而宋是商遗民,商王姓子,孔只是孔子的氏。再如屈原,他是楚国公室,楚王姓熊,再上溯的话姓芈(mǐ),屈只是他的氏。

为何是“贵姓”而非“贵氏”

到了秦汉,姓氏逐渐合流,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但姓氏的贵贱高下之分不但没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正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门阀。

古时民间说,天下只有两个半贵姓,孔、张以外,皇家的姓只能算半个。姓这几个姓,如果回答“免贵”,很可能闯祸,因为这冒犯了圣人、神明和皇帝

所谓门阀乃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源于西汉末年,极盛于南北朝。都有哪些门阀呢?像朱、张、顾、陆为代表的“吴姓”,是江南的门阀地头蛇。像王、谢、袁、萧为代表的“侨姓”,是随晋室南渡的门阀过江龙。唐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是对以王导、谢安为首的王、谢家族兴衰的感慨。

最著名的门阀还当属隋唐的七宗五姓,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宗族,所以称之为七宗五姓、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晚唐唐文宗曾向宰相郑覃家求婚,郑覃宁愿把孙女嫁给九品芝麻官崔皋,也不愿把她嫁给皇太子,文宗感叹道:“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不过,虽然姓氏合一了,但是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在家谱、族谱的题名上都是《X氏家谱》、《X氏族谱》,也从未见过《X姓家谱》、《X姓族谱》的。这是因为,“氏”在远古时代是男子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是纪录某一姓氏男姓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的图册,所以家谱、族谱的题名用某氏。

还有,就是我们会经常听到“您贵姓?”“免贵姓X”……中华文化讲究自谦,免贵就是一种常见近现代自谦的说法。免贵,从字面理解意思就是不需要用“贵”,只是显示自己的谦虚,表示自己和大家一样,在姓氏上不比别人尊贵。然而,您却从未听说有请问“贵氏”的。有分析认为,大概是因为口语中问“贵氏”犯忌,因“氏”与“死”同音。

这几个姓不能答“免贵”

但是,古代历史上有三个姓不能用“免贵”,如果用了,不但会被人笑话不懂礼数,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你知道是哪三大姓吗?

据古时民间说,天下只有两个半贵姓,孔、张以外,皇家的姓只能算半个。姓这几个姓,如果回答“免贵”、“不贵”,很可能闯祸,因为这冒犯了圣人、神明和皇帝。

第一个就是天姓:张。为什么是张呢?据说是因为玉皇大帝姓张。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主宰。

关于玉皇大帝未成仙时的俗家名字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叫张坚,有的说叫张百忍、张友人、张友仁。但不管叫什么,都是姓张。

所以姓张的人在别人问你贵姓时,不能说免贵,因为张是天姓,说天不尊贵就等于对天地不敬,而古人很迷信,害怕受到上天的惩罚。

不过在中国神话长河中,玉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天地主宰的。他的主宰地位是在宋真宗时期开始的。由宋真宗为道教高上玉帝加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尊其为特殊的天神,是天道众神之领袖。所以宋朝以前张姓也可以说免贵。

第二个是国姓,即所在朝代皇帝的姓氏。在封建社会,某个姓氏一旦成为皇帝的姓氏,立即身价百倍,被尊为国姓。能与皇帝同姓是一种荣耀,能同宗同族更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产。当年,刘备无权无势无兵,最终能建立蜀汉,姓刘才是其金字招牌。《百家姓》里赵姓名列榜首,是因为该书出现在宋朝,而宋朝皇帝姓赵。

所以和皇帝一个姓是很尊贵的,如果有人问你,千万不要说免贵。敢说皇上的姓不尊贵,在古代那是容易惹来杀身之祸的。

在古时赐国姓(皇帝的姓氏)也是无尚的光荣,也因此,赐国姓是一件极为庄重谨慎的事,一般的人不会被封,只有大功之臣才会尊享此等殊荣。例如,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娄敬建议刘邦都关中,为刘邦所纳,刘邦便赐娄敬姓刘。

第三个便是圣姓,即孔。这个姓的出处则明显得多了,和孔老夫子有关系。

孔子的后人在历史上一直享受着至高的礼遇。孔子的直系子孙都会受到册封。册封孔子后裔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又改回衍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直到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才结束。

衍圣公明清时期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

从汉代开始,统治者都把尊孔开看成统治思想的手段,所以孔姓在历史上是十分尊贵的姓氏。孔子是最讲究礼数的,古代社会也十分讲究礼数。你如果说免贵,那就是对孔圣人的不敬,相当于侮辱了所有古代人民的至圣先师,在古代社会是十分失礼的表现。

当然,现代社会就不存在谁尊贵不尊贵了,所以现在这几个姓也大都说免贵,既表示对人的尊敬,也是表示自己的谦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贵姓确也是姓氏。其源流众多,最正宗的一支源自颛顼玄孙陆终,以其分封地贵邑得名。

猜你喜欢

门阀贵姓族谱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做家务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史学的特点
东晋贵族制社会的稳定机制
——《世说新语》共词分析
这两个姓为何不说“免贵”
回复姓氏为什么要免贵?
吴有春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
浅析西晋太康年间门阀势力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