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与列宁通信:“让位袁世凯是很大错误”

2017-03-30

新传奇 2017年50期
关键词:列宁孙中山革命

孙中山在向契切林以及“我的朋友列宁”的信中承认,民国初年辞职让位于袁世凯“乃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错误,它所酿成的政治后果好有一比,犹如在俄国让高尔察克、尤登尼奇或弗朗格尔在莫斯科取代列宁。袁很快或者说立即着手复辟帝制,当上新皇帝”。

孙中山与列宁是20世纪初中俄两国的两个革命领袖。由于地理上关山阻隔,生理上健康欠佳,两位革命领袖也从未谋面。但这并不妨碍孙中山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列宁,并与之交往。

由于孙中山与列宁都是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领袖,他俩的交往决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交情,还是关系到两党、两国的大事。

由将信将疑到充分信任

迄今为止,人们所知孙中山最早与列宁的交往是1918年6月26日孙中山由广州经日本到达上海后,以南方国会和中国革命党的名义首次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电文中言“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在俄国存在八个月之久”,认为“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抱有同样目的,即解放工人并建立以承认俄、中两国伟大无产阶级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持久和平。”收电人列宁时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

众所周知,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25日,不久消息就传到中国。消息还算灵通的孙中山为何直到8个月之后才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表示祝贺,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日理万机的列宁办事效率很高。收电后随即委托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于同年8月1日就此复函孙中山,但未送达。于是契切林成为列宁与孙中山通信联系的桥梁。

8月28日孙中山复函契切林,向契切林以及“我的朋友列宁和所有为人类自由作出卓著贡献的人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信中承认民国初年辞职让位于袁世凯“乃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错误,它所酿成的政治后果好有一比,犹如在俄国让高尔察克、尤登尼奇或弗朗格尔在莫斯科取代列宁。袁很快或者说立即着手复辟帝制,当上新皇帝。”

这是孙中山与列宁交往的最初时期,还只是停留在礼节性的问好以及介绍情况的阶段。

1922年6月经历了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在指望英、美等列强援助无望的情况下,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

学者指出,孙中山很少直接发函电给列宁,即使有,也都没有得到对方的亲自回应,这一现象也很值得研究。图为孙中山

11月2日孙中山复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函,婉转拒绝了苏俄方面提出的联吴(佩孚)拒张(作霖)的建议,信中说:“至于吴佩孚,文很想与之合作。但文的旧友至今仍忠于文重新统一中国的计划,文不能弃之而谋求任何合作。吴佩孚想让文与张作霖分手,以此代价谋求与吴携手。文不能接受此种行动方针,况且张作霖愿意接受有各派系领袖参加的全国性协调。……请将此信寄给我们莫斯科的朋友们,尤其是列宁、托洛茨基和契切林。”

这里孙中山将列宁、托洛茨基(时任苏俄陆海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契切林称为“我们莫斯科的朋友们”,列宁名列第一,可见孙中山心中列宁的位置。

1923年6月中旬孙中山对来访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说,想借助布尔什维主义和德国的技术这一口号,在五年之内“建立新中国”。当马林对德国垄断资本巨头斯汀尼斯和列宁结合起来的可能性表示怀疑时,孙中山解释说,除了斯汀尼斯外还有别人,“日本的维新需要五十年,我们将在五年内实现”。

孙中山这一谈话不无过于乐观的成分,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它透露出的历史信息表明当时孙中山可能已经知道列宁提出的苏维埃政权+电气化等于共产主义的提法,将政治精神、组织保障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仿效列宁,将建设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放到议事日程中去。

纵观这一时期的孙列关系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孙中山对列宁由将信将疑、信疑参半到充分信任,派出要员出访苏联,与对方商谈绝密的军事合作问题。最后西北这扇窗户未能打开,却很快开启了创建黄埔军校,苏联运来真枪实弹的大门。

明确称列宁为“我们伟大的同志”

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孙中山得知噩耗后,于1月25日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主席身份向大会提出哀悼列宁提案,提议用大会全体名义发一电报哀悼列宁,并延会三日,下半旗致哀,同时拍发唁电。

孙中山在会上说:“大家都知道,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其所以能至此的缘故,实全由其首领列宁先生个人之奋斗,及条理与组织之完善。故其为人,由革命观察点看起来,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最好的模范。彼今已逝世,我们对之有何种感想和何种教训?我觉得于中国的革命党有很大的教训。什么教训呢?就是大家应把党基巩固起来,成为一有组织的、有力量的机关,和俄国的革命党一样。此次大会之目的也是在此。”

大会根据孙中山的提议,先请俄国代表鲍尔登讲列宁先生之为人,由伍朝枢君翻译。讲完后,经表决通过电文如下:

中华民国十三年一月廿五日,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致北京苏俄代表加拉罕君:本日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下列决议案,请转贵党本部及贵政府:列宁同志为新俄之创造人,此时本大会之目的为统一全国,在民治之下,增进国民之幸福,则其事业正为本大会之精神。本大会特休会三日以志哀悼。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当天孙中山还专门致电加拉罕,表达深切的哀悼。

综合这天的讲话、决议与电报,孙中山对列宁评价之高,前所未有。

2月16日孙中山致函契切林称:“列宁同志的逝世引起我深切的悲痛。但是,幸而你们党的工作是奠定在广泛的基础上,因而,我们伟大的同志的逝世不致影响你们坚强的手所创造的大厦。我欢迎您所提出的关于我们今后继续保持接触的主张。”

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在此函中明确称列宁为“我们伟大的同志”,并对继续努力完成列宁未竟的革命工作抱有充分的信心。

生命最后时刻肯定列宁

天不假年,距列宁逝世仅仅14个月不到,1925年3月15日孙中山也在北京溘然长逝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学医出身的孙中山知道自己身患不治之症,将一病不起时又将最后的目光、最后的希望转向列宁缔造的苏联,以这种方式对伟大列宁表示自己最后的敬意。

1925年3月11日他在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遗书中说:“你们领导着自由的共和国联盟,这是名垂千古的列宁留予世界诸被压迫民族真正的遗产。在帝国主义重轭下历尽苦难的人民,凭着这份遗产,定能争得自由,摆脱世世代代国际间那种建立在奴役人民、战争讨伐和非正义基础上的制度。”

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再次肯定列宁名垂千古,而列宁留予世界诸被压迫民族真正的遗产就是苏联。

综上所述,孙中山与列宁的交往是“邈焉万里,精神往还”的神交。在遭受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围攻千艰百厄的困境下,双方都有互相取暖的交往要求。不过,两者的交往多通过间接的渠道。孙列交往最终导致孙中山联俄联共,给自己的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猜你喜欢

列宁孙中山革命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孙中山的绰号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