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17-03-30张琴
张琴
【摘 要】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项数学知识的一个整合体现,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着丰富的情境模式,做好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但能提升数学解题能力,而且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学好应用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91-02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随着年级的增长,应用题数量间的关系复杂,对学生解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普遍感到应用题的难学和难做,教师也感到了应用题难教。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应用题,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问题。所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
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于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外,学习数学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如果这个知识点没有听懂,就会影响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是,可以播放图片、音频和视频,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因此,教师可根据数学教学的具体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二、重視解题思维的训练,有利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小学应用题难学,原因在于解题思路和缺乏训练,这使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对此问题,教师可以用计算题与之作比较。解计算题时,学生根据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且计算的步骤看得见。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时,学生要了解题意,就得通过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算式,思维过程少则几步,多则十几步,都是用“内部语言”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关于训练解题的方法有以下:一、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在已知条件中,找到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问题是什么,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什么关系,二、作记。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考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标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联系。三、说理。即让学生用清楚、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已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解决了应用题的一大难点。
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回顾和反思
由于数学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生活化问题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拉近科目与学生的距离,生活化的案例对学生而言也比较容易接受,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的。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因为小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同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得有人说过:“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为经验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上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于反思。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以及同一类型题目的解法进行概括。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运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继而就能够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正确率,提高小学数学的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四、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是培养学解题能力的重点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题形可谓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很多解题所用的知识都是来自平常的教学。往往有些时候是一道应用题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学生会做。稍微变换形式,学生便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必要的习题练习,导致变通能力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公园里有20只长颈鹿,25只猴子。问长颈鹿比猴子少几只,根据题意,此题我们可变换出与之类似的3道题:公园里有20只长颈鹿,25只猴子。问猴子比长颈鹿多几只公园里有20只长颈鹿,25只猴子。问猴子比长颈鹿多百分之几公园里有20只长颈鹿,比猴子少五分之一。问动物园里有多少只猴子,以上这些就是变式训练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解题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应用题的教学不流于形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奕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 成功(教育). 2008.
[2]董祥芳.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法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4.
[3]李小华. 小学数学应用题之探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