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教学欣赏美,实践活动创造美
2017-03-30刘波
刘波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5-01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与创造意识。需要对学生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欣赏美的教育。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也步入了改革的新天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美术教师如何施展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憑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拓展教与学的空间。把学生引导到一种新的境界。是美术教育教学面对的问题。
在美术教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的美术教学技能要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灵活,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感受、记忆、想象等审美的运动。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活动。开放式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只有改变传统的各学科的教学模式,以情感投入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素质,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使他们的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美术教学的情感性
情感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教师和学生感情融洽,心灵相通,既有利于学生愉快发展,又有利于教师和施教。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美术课教学的“教导”“导学”的目的。我们面对着许许多多美的事物,没得有形作品,美的文章,美的乐曲。在欣赏之中自然投入了一定的情感。同样,在美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表达与交流的价值,表现在教育欣赏学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赞赏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这样,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与需要,教师更应该以感情投入为主。以极大的热心和耐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触景生情、以情动人,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营造完美的情感交融、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的课堂情感自然也就向纵深发展,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教师的情感倾注在课堂上,浇灌在学生心田上,学生的情感回报给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上。如此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永久的发挥。
二、美术教学的形象性
美术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虽然是教材中的素描和色彩,但设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它需要教师具有综合的教学素质,不要把美术课上成单纯的图画课,因为美术教学不是单一表现在图片形式上,它体现在图片所蕴含的艺术特色上。从学生的实际入手,巧妙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趣,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充分认识所学的知识的内在道理,将所学的美术知识与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相联系起来,拓展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以此,师生之间共同对美的外在形象进行欣赏评论,学生之间互相对美的事物进行欣赏评论,突出合作学习的精神。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师以敏锐的目光观察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变化,捕捉学生学习兴趣的再现,图书处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将所传授的知识内容的存在方式、知识结构的关系、知识体系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展示学习活动内容的形象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中自主地接受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的创造性
美术教学中图画是展示情境的主要手段,它将形象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感知。图画的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以此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模仿创造,重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美术知识。同样,我们的学生在实践求知,在求知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知识的浓郁兴趣,从而带着浓郁的兴趣去创造美。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大胆地随心所欲地去想象,得心应手地去发挥,寓美术教育于情境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丰富多彩的创造表现。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力的驱使下,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去创造,去品尝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