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术在青少年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

2017-03-30张筱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美术青少年心理

张筱岩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1-01

当前,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图象记录和传播的作用不断增大,视觉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视觉文化像一吧双刃剑,在促使青少年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产生着许多负面的效应,例如广告、网络游戏等引发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而视觉文化范畴中的许多部分与美术教育相关。因此,通过正确的学校美术教育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美术教师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对敏感、自我、矛盾的学生时该以何种方法何种技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了广大美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正如常锐伦所说:“美术学科教育正是通过充满感情的艺术形象,从感性上打动学生,使其感之以美,动之以美,然后晓之以理,达到陶冶情操,使之心灵美好,行为高尚,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而只有切实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才会让美术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到底怎样才能让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得到双赢呢?

笔者以为,可以在以下二个方面做努力:

一、准备学生

初中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对美术的技法与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熟悉,但是对事物的写实认知仍处于模糊阶段,特别是对事物的造型、色彩、创新等处于知觉困境。初中生已经对小学的简单绘画已经烂熟于心,如果课堂还是像以前一样千篇一律,自然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参与感。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内心需要的最高境界概括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要求着我们教师要努力开发各种资源,把美术与音乐、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让美术不仅仅只有视觉上的冲击,还要通过绘画教学重新唤起学生的知觉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而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你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所以,美术教师们应该从学生出发去备课,而不是站在自己高高的楼房上去给平地上的学生授课。这点笔者深有体会。

美術课堂要想获得对学生思想方面良性的作用,首先要确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备好每一个细节,而不是将自己“以为”的东西强加于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从青少年的心理来看,获得成功的体验将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愉悦的事情。

二、准备教师

一堂优秀课的重要体现在于教师激情的展示。老师本身的情绪会影响整堂课的气氛。要在充分备课之外酝酿一定的教学情绪去感染自己,像一个演员或者更像一个节目主持人,了解内在情感目标的递进和和转化。这样,学生才会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跟随教师的脚步去实现你的教学目标。

但是,除了教师自身高昂的情绪之外,还应具备以下两点要素:

1、课堂机智

课堂不是一道只有一个答案的填空题,总会有很多奇特的火花闪现。有学生的奇思妙想,有学生的“捣蛋”,总是会干扰到一堂课的思路。但从青少年的心理出发,对他们一贯打压肯定不是明智之举,只会让课堂陷入僵局。在这个时候,学会用巧妙的方法扭转这些“突然”,也成了一名教师必备的要素。

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机智。课堂机智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临堂发挥的灵感教学,即教师能以其敏捷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随机调整与课堂教学进展不一致的内容或节奏,又是指教师能从容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以巧妙的手段予以引导、转化、淡化等恰当处理,将教学引向深入。

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些教师可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怕影响自己上课,有些教师可能会比较冲动,凭一时感情简单武断地予以处理。富有课堂机智的教师则会比较冷静、理智,或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以化解,既能轻松一下课堂气氛,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以此为教学的新契机,就势组织学生讨论争鸣,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巧妙地将学生高涨的情绪导向教学的正题上来。

当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维护小小的面子。对教师来说,让课堂回到轨道,对学生来说,会明白互相尊重的重要性。

2、给他们点阳光

青少年富于幻想,胸怀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但是他们又是急躁的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估计不足,以致遭受挫折,就容易引起激烈的情绪波动,出现沉重的挫折感,有的甚至悲欢失望,严重的陷入绝望境地而不能自拔。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因此,在对待学生的课堂反应和作业方面,美术教师应该要以更细腻的观察与更全面的评价来对待。

学生喜欢说这样一句话:“给我点阳光,我就灿烂。“教师都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创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者只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赏识教育,不仅要赏识优秀学生,也要赏识后进生。

很多研究都曾经说明这一点,在人的本性中,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得到别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肯定。青少年的知识粗浅,意志脆弱,但又极力地想表现自我,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他们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注定了他们的幼稚性与不成熟性。如果我们都以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则可使他们看到自我的价值,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当然,赏识教育中也包括“批评”。对学生的错误也要及时提出,并要求改正,不能一味地要去赞美,而忘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对自我评价过高,会产生沾沾自喜,甚至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心理。

正确的美术教育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美术教育要达到其目的,美术教师应该清晰地明白本身的专业特色,否则将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美术教师要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之后才能针对学生的特性备好适合学生接受的美术课。还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扮演的角色,是良师也是益友,是给予肯定的“伯乐”,也是十字路口的“引路人”。当然这过程更加需要教师的素质积累与文化底蕴,这些有待年青的笔者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努力,真正作到完美地驾驭课堂,如此的新课程改革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价值目标得到充分的实现。

猜你喜欢

美术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创意美术
心理感受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