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7-03-30王艳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融入小学阅读教学

王艳霞

【摘 要】本文就“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了探索:认为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要树立“生本”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激发小学生创新精神,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学生是要改变学习方式,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入 小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09-01

一、论题的出发点

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教学,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即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IITC阶段),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可以发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对什么是“信息技术”不知道,或是望风捕影地理解它,必难从一定的高度把握融合之路。小学阅读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探索信息技术融入阅读教学的道路上,“新课标”就小学阅读教学有何要求,如果知之甚少,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融合之路,也必是盲目的探索。现在的小学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和信息技术四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融合之路上,本文拟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索。

二、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关于什么是“信息技术”,有广义、中义、狭义之分。来看狭义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它比较符合我们探索的范畴,需要强调一点:这里,不是为了阐述“信息技术”的准确含义,而是提出来,认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的,或是应该探究的地方。因为不知什么是“信息技术”,何谈融合之路呢?一定程度上说,阅读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用听、说、读、写概括语文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很难说是其中的什么,它兼而有之。阅读教学承担了太多的教学任务,它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心驰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不但学习效率高,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不断追求新知,并表现出学习的创造性。虽然“新课标”分阶段,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有不同的阶段目标。我想,一方面,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也是遵循了阅读的规律:按照“字→词→句→段→篇”逐步深入教学,阶段目标正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阅读教学还是要回到对整体语言的理解上,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便是阅读能力的体现。阅读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阅读教学自然也承担了阅读能力培养的任务。纵观三个阶段的目标,我们会发现在学习方法上,都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一方面,这是从人文角度来看待阅读的意义,学生在大量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下,必然会受到情感的洗礼。一方面,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这不无说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方法。

三、如何让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有何途径和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转变了传统教学的许多理念。我们需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生本”理念,给“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指出了探索方向。“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过多地干预学生,而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发现知识,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先让学生阅读,在读书的基础上,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自悟”,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限定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的阅读、分析、理解、品味阅读材料,处理、筛选、搜集、接受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已有的认知基础、阅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包含各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在阅读课堂中,由于时间所限,大量的阅读是在课外进行,这样,课堂上要以培养阅读方法为主。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进行阅读,才能不断提高阅读水平,自主阅读能力才能形成。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依赖性比较强,而现在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它的引入促使我们创立新型的教育关系。“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他们有了选择的权利,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的重难点”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评价。需要清楚,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孤立进行的,是教学模式决定着学习方式。总的前提是:信息时代的大背景,学生主体的回归,教和学都发生的转变。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學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以活动为主线,以活动贯穿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有关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随着人类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师由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的主体。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它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去,并且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

参考文献:

[1]叶阳春;《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小学电教:下》 ;2013.

[2]邓廷青;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新课程导学;2014.

猜你喜欢

融入小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