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2017-03-30马永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高中化学研究

马永胜

【摘 要】本论文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探索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构建,从激发学生兴趣及课堂实施策略上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有效课堂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3-02

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在课堂,因此怎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关注人的培养,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作者在教学中坚持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有效课堂的内涵

要构建有效课堂,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检验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共同成长;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有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

有效课堂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感觉到有用的东西,学习起来才会有兴趣有动力。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学科,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有意识的将一些社会生活的热点和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就在身边,提高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卤族元素时,我就联系非典期间学校每天喷洒的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让学生思考消毒液消毒的主要原理。如果在家中使用消毒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当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相关问题后,他会觉得我学习的知识还有用,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光四射,犹如钢花四溅……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俗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很多学生热爱学科的起源就是因为喜爱这个老师。而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良好的道德操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坚实的教学功底是基础,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热爱学生。象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他的化学课,为什么呢?除了他的课上得好以外,我了解他在课外经常找学生“闲聊”,包括班上最后一名学生,聊什么呢?可以说是天南海北无所不包,而学生感觉老师对我还不错,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结果班上最后那名学生的其他科学起来都非常费力,惟独化学还学得不错,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以外,多与学生做做交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有效的备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①明确教学目标,目标设计是有效备课的核心。②充分准备和合理处理教学材料。③精心的选择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而有效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目标设计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因此分层次教学应该是实施有效课堂的一种好办法。我校从99年以来,就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而这种方法的实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2年-现在,我校在高考中在同类学校中都是名列前茅,

3.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课堂的保证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上,怎样才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呢?一方面是用精彩的教学内容的来吸引他,另一方面就是加强教学管理,使学生“不得不”参与到其中来。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的管理既要学生放开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要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活动有收益。这就要求我们一堂课的必须有开有合,开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在学生完成探索过程后对问题进行小结,达到知识的升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首先应转变学生观,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調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时代的公民必须学会学习,即学会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思考、讨论、合作是思维的参与,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只要学生真正动脑参与了,就能开发其智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培养出来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当当“小老师”—适时变换模式,将讲台交给学生。学生是思维的个体,对新知充满好奇的天性使他们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渴望变换带来的“刺激”。教师的细致讲解固然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学生因兴趣产生的热情和由伙伴间交流进发的灵感是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因此适时地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讲坛应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比如在一次习题课时,我给出了一道有机推断题,有的同学很快就推出了答案,而有的同学却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办?灵机一闪,我就让做的快的一名同学准备,整理自己的思路,然后上讲台将这道题进行讲解;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那位同学不仅非常清楚的讲清楚了解题的过程,而且还就他自己作为学生的理解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而且他诙谐的语言,上台讲课时不规范的动作为他迎来了阵阵掌声和笑声,在掌声和笑声中同学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

当当题库供稿员--读题,悟题,编题。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可以怎么做?平时在大量的题海练习中,学生累,老师苦,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讲评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在每一节习题评讲完后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要求,首先列 出本节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出他们每一个知识点对应的习题,然后重新进行思考归类,对于一般学生就要求他们找出每一个知识点对应习题归类,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學生就要求他们到其他的资料上找到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习题或者尝试自己编一些简单题

三、及时反馈,实现有效教学目的

课堂有效性的落实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适时反馈,在合适的时候反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二是主动反馈,要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发挥好“反馈—校正”的有效作用,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学进程,而对于学生而言,而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不能采取一刀切,而应该分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作业,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不能拘泥于常规,应跳出框框,除了书面答题外,还可以小论文,网页的形式布置作业,真正关注学生知识的搭建,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教学目标。

关于课堂的有效性研究的还很多,课堂是教学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不断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常燕,浅谈高中化学有效课堂的实施策略[J]化学周刊,2014,(08)117

[2]刘松萍,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5)94-95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高中化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