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关不住
2017-03-30竺柯江
竺柯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8-02
随着二轮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数学课堂不断涌现出质的飞跃。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情感的关注并不多。我们布置的很多数学作业仍以一些形式单一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当然这种模式虽有其不可替代性,但它所暴露的情趣性不强,人文性不浓、实践性不够等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观照,广开思路,找到一种可以与之互补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将四季变换,自然风情融人数学作业,就是一次有效的实践。
一、季候风,让数学作业凸现人文情趣性
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儿童多么渴望放学后能够在春的怀抱中尽情释放;当蝉声阵阵,碧波荡漾,儿童多么渴望能在夏的手掌上尽情跳跃;当麦浪翻动,硕果累累,儿童多么渴望能在秋的芬芳中尽情呼吸;当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儿童多么渴望在冬的纯洁中尽情飞翔。如果我们的数学作业能够融合在这种四季变换的大自然中,那给学生的将是多么了不得的人文关怀啊!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在教学完《统计》后,我让学生放学后尽情地去放飞风筝,只是请他稍微留意一下,风筝的种类和各类风筝的数量;也可以去欣赏一下花园里各类的鲜花,统计一下各类鲜花的数量,可以从颜色上统计也可以从种类上统计,然后用数学日记的形式或统计表格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
第二天学生将自己精心完成的作业呈递上来,我看到很多学生在数学日记中流露出了激动和喜悦。其中有一个孩子写到:“我看到了天空中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我的雄鹰很威风,飞得最高,其它的三只‘雄鹰,比不上我那只。另外的三只‘蜻蜒,四只‘飞机和其他几只单枪匹马的风筝,更不是我的对手了……我真没想到放风筝也可以成为数学作业。以前,我总是匆匆地完成老师的作业后,拿起风筝拼命地冲向原野。所以做作业时,满脑子的都是风筝的影子。现在,我在玩耍中就完成了作业。真是太好了,这个春天真是太有意思了!”更有意思的是,好些同学在用条形统计图向大家作汇报时,创造性地将统计图中的条形用具体的植物形状来表示,还有的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上面画上了太阳,周围画满了青草和鲜花,真是一幅美妙的春景图啊!
二、季候风,让数学作业凸现合作探索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里的“合作”主要是指师生、生生间的协商学习,灵活多样,多边多向的合作讨论。协商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达成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探索”则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四人学习小组到同桌合作,课堂的“合作探索”研究得颇为多元。当然这些在数学作业中也有所渗透,但应该讲这样的作业并不多。与季节变迁紧密结合的季节性作业的推出,就是很好的一个载体。
春游,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有着无限吸引力的。即便是现在,我们依然时时回想起儿时春游的妙趣横生,无拘无束。现在的孩子集体春游的机会不多,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春的感受一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自发组织去公园,去原野。这就为我们创设新颖的数学作业提供了契机。在完成全部的《位置和方向》的教学后,我请居住就近的学生组成小组,去参观当地的公园。要求通过合作,探索出一条观赏所去公园的黄金线路。我给了学生两天的时间完成这个数学作业。两天后,我们举行了一个“黄金线路推介会”,气氛异常热烈。据了解每个小组的“黄金线路”都是经过组员单独考察,集体讨论,表决推选的过程产生的。下面是其中一个6人小组探索的关于森林公园黄金线路的推介说明:
A:进入大门入口后,往东门欣赏草地,沿路往南经过游戏区,经过第一座桥往东过第二座桥,欣赏湖面景色后直走,上阶梯参观森林公园群雕后,沿西侧的阶梯下来到西面的草坪欣赏,沿路往东出门。(得票:5)
B:进入大门入口后,往西进欣赏草地,沿路上阶梯欣赏森林公园群雕后,沿中间阶梯下,往西进入游戏区游玩后,沿北面小路出小门。(得票:4)
……
三、季候风,让数学作业凸现实践运用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態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思也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凸现数学作业的实践运用性,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眼光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季节性作业,彰现实践运用性。
捉迷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而在春暖花开的环境中开展捉迷藏的活动,尤其有吸引力。在完成《位置与方向》的阶段教学后,我对捉迷藏这个游戏进行了改变,使之变成了一个极具实践运用性的数学作业。请你在放学后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挑一个景色秀丽,绿意无限的地方,玩你最想玩的捉迷藏游戏。游戏规则为:你要说出你所在的方位,让同学来抓你,如果谁报错或被抓,就由他去抓别人。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在和煦春光中运用了“东南西北”的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带给自己的快乐。
当然最能体现实践运用特性的季节性数学作业,还是在教学完三上册《测量》内容设置的那个作业。当时秋雨淅沥,下个不停,很多学生家的周围都积水了。学生们都很关注这场雨。于是。我让孩子们在每天傍晚对门前的积水进行测量,写下自己的简单记事,绘制成表格后向父母亲汇报。以下是其中一个学生绘制的表格:
记事 今天妈妈一定让我穿上雨鞋,穿着雨鞋我可以玩水,太好了 雨依然在下,今天有体育课。估计是不会上了,学校的操场已经积水了。 今天爸爸在用力地通下水道,再不通的大一些,水有可能往厨房里去了。 今天,雨小了不少。每个人的脸上都轻松了不少。我想,明天我们就能玩了。 下午,雨停了。回到家,积水已经少了不少。我连忙趟起水来,趁水还没退再玩一把。
可见,通过上面的活动,孩子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巩固,运用意识的强化,还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
综上,与四季紧密结合的数学季节性作业,将最为常规,最易简化的数学作业融入在自然风情,万物变迁中,演绎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情,一种魅力无限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