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初探
2017-03-30周航
周航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4-01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把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作为主要任务,掌握知识的多少常常被作为衡量学习和教育水平的唯一尺度,忽视其它能力的评价,其结果使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既缺乏创新精神,又缺乏实践能力。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人的和谐、全面的发展,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求道德高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现实和未来都需要教育满足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即能力、审美观、情感、态度、心理和体能等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教育必须以加强个人适应能力为第一目标。“明日的学校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这是学习观念的根本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所以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先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配套。本文拟从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探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和活动程序。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与弊端
1、教学思想。它是传授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知识为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活动为主;在方法上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过去有一种比喻:“教师要装满一桶水,才能向学生灌满一杯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把学生比作一个容器,教师的教就是往这个容器里灌,它根本不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习惯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2、教学目标。它是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是一个千篇一律,一成不变,非常机械的框框。它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盒智力水平的高低作为唯一尺度。知识的各种条条框框牢牢地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迫使学生只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3、教学程序。它是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按照教案设计好的程序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上课按照教案这个脚本在演戏,是学生程序公式化、机械化,刻板的程序必然使课堂气氛沉闷,一潭死水,学生提不起精神,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无法兴奋,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
4、教学主体。它是以教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角色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作用,忽视了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的关系,使学生在课堂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实践。
5、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陈旧、单一,与现代化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脱节,往往是黑板加粉笔,或配有简单的投影仪。用落后的教学手段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于体现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6、教学原则。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使知识变成了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抹杀了知识的生命力。
综上所诉,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应该有所继承、有所摒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那么,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怎样呢?
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1、教学思想。它着眼于如何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它的特点是:学生是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的发展。
2、教学目标。它视“学生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全面发展上。它的特点是,使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掌握知识、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有充分发展余地。培养具体有独立人格和完美个性的人。
3、教学程序。它既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但又要求不能一成不变。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具体情况进行随时的调整,使其符合实际需要。教学情境应该满足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和谐发展。它的特点是:教学程序是活的,教学情境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宽松、愉快、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活跃的思维活动。
4、教学主体。它是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学生的活动应该多样化,让学生多思、多读、多练。学生活动的空间要突破学校、课堂、书本的局限,使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它的特点是:使学生在充分的、全面的活动中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5、教学手段。它是把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环境,学生兴趣浓厚,大脑兴奋,思维活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声、光的作用及它们的复合作用,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进而使大脑积极活动,它把枯燥的、单调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达到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6、教学原则。它是重视知识的源泉是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关系,把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科學技术相结合,即使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使我们看到传统教学模式与素质教学模式截然不同。所以,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和完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三、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我校经过探索、总结、修改和补充完善,归纳以下几种课程教学模式。“英语教学情境式”。英语是一种语言课,语言环境相当重要。为此,创设一定的英语会话、对话环境,使英语学习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完成。有了一个良好英语会话氛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参与会话意识增强,主动地参与英语教学,兴趣浓厚,各种英语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语文教学阅读式”。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必修课。读、写是两种基本能力,而读是写的基础。只要教学生多读、善读、会读,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抓住了语文素质的本质。“理科教学探究式”。理科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由因探果或由果探因。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多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