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学经典铸造学生的灵魂

2017-03-30陈富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言活动

陈富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67-01

在当下提倡学生诵读经典,那么,经典诵读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应该诵读什么样的经典著作?如何让经典更长久、更深刻地影响下一代?……这些问题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是经典诵读活动取得实效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作用、内容、形式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1.诵读经典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开展诵读活动有多方面的收获,首先可以使学校乃至全社会对语言文字更加重视。我们现在不重视语言,重文轻语,重文里面又是重外语轻母语。而且,对外语的达标要求很高,但是对母语却没有什么要求。更为严重的是,现实中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物质产品轻文化产品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各种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来改变这种状况。对此,可以由老师带领青少年一起开展诵读活动,这对于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经典诵读的生命力、价值及影响,主要在于与时代的结合,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第一,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属于文化的范畴,必须有一个价值导向。诵读经典把传统文化与近代以来的先进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密切地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导向。第二,语言文字与诵读这种形式的结合,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比如说《三字经》是可以诵读的,这种结合为语言发展提供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经典诵读是语言文字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三个承接——与传统文化、与现实、与社会文明的承接。诵读经典为整个语言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动力之源。第四,朗诵不是仅仅在于音质的美,没有朗诵者自身的境界和思想品位,就不容易去感染、影响人。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全社会依然存在的重文轻语的倾向,当然也包括轻视朗诵,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目前我們的文化现状是值得忧虑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从“文革”开始与传统断裂,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奇缺,社会道德滑落有些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这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缺失的结果。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弘扬民族精神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也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推动了人们对有声语言的认识,从有声语言里感受文化底蕴,获得美感的享受。

我们都有一个体会,朗诵革命先辈的诗篇,会感到热血沸腾。这说明诵读不仅仅是语感的培养,也使人受到思想的熏陶,会带动个人审美趣味、人文修养的提升。有的人可能不明白,觉得读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生产出粮食、住房、汽车?确实不能,但诵读能产生强大的、无形的民族凝聚力。如果说一个人积累了一百篇优秀诗文,他跑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心里都会惦记祖国,他还会让子孙后代去读,他知道这里面的美和价值。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因为吟诵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另外,吟诵也是非常强调个性、强调理解的,它对培养个性,培养创造力都是很有好处的,适合古代诗词文赋的学习。

2.诵读经典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对于经典,应该诵读什么内容?在多数教师看来,还是要取其精华。我们古代优秀的著作要尽量多地纳入,但近代和现代的著名作品也要有。而且,诗词要有,散文、白话文也要有,题材要广泛。现代散文里有很多精品,像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很好的东西,朗诵出来很有感染力。还有革命烈士的诗词、通信,同样会使得人热血沸腾。这些好的经典作品一定要收进来,经典的范围应尽量扩大,不要仅仅局限于古代经典。

诵读的内容应当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精神需求的发展来确定标准,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处理好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诵读出来,时代的内涵怎么体现,时代的价值在哪儿?它需要赋予时代内涵,需要解读。

选择经典其实就是三个“美”字:美声、美文、美育。选择经典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真、善、美。我们选择真、善、美的东西,是学生首先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道德上纯粹的人,然后逐渐富有一种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循序渐进的教育效果会更好一点。因此,选择经典诵读的篇目时,不要急功近利,尽量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

3.诵读经典从内容到形式应和谐完美

诵读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引起人们的兴趣,切实提高更多的人的水平,也包括教师的水平。而且,要允许不同的风格存在,不要搞一个模式。应该说,凡是带着一种艺术性、感人的东西,就值得提倡。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特点,只要诵读的内容在本质上符合这些内在规律性,就应该给予认同、鼓励、弘扬。另外,古代的经典一定要和现实问题有所呼应,不能简单地照搬过来。

应该解决艺术与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问题。经典诵读,并不是要唱一台戏,而是要通过这种艺术的感召,让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这是一个形式、一个载体。如果把这个活动看成一个简单的活动,那么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诵读活动只有与课堂、生活、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建设的外在环境相结合,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经典诵读活动绝不应该搞形式主义,一定要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抵达孩子的内心。在诵读活动中,铸造灵魂是最终目的。全面参与要有引领、带动、辐射,形成核心和向心力量,加强培训、竞赛、示范等。同时,把适合诵读的经典整理出来,适时举办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专题讲座。这样诵读水平就会由初级到高级,就会由浅到深。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言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