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几点反思
2017-03-30郭敏
郭敏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51-01
多年来在职业教育方面,国家无论在政策上重视、倾斜,还是在经济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状还是差强人意。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执教20年的普通教师,我也有深深的忧虑。就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思考,总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到社会实践中,没有得到社会充分的尊重。
在上世纪80,90年代之前的中专、技校生,还是同类人群中的佼佼者,是可以为国家、为行业独挡一面,再锤炼若干年甚至可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的群体。他们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热爱本职工作,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自本世纪初,中专生的地位江河日下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實际技能都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年社会并没有真正承认多年来职业教育的成果,大家普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地位低,没什么前途。以我校近十几年来毕业的学生为例,各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人不足百分之十。究其原因,新的社会理念对有专业技能的体力劳动者存在歧视。
二、职业学校自身也存在问题。
(一)专业虽然比较齐全但却不精。
大多数职业学校,特别是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哪个学校没5-7个大系部,系部下再细分N多小专业,整体下来的都在20--30个专业,热门专业,不管有没有实力都要设置。其实,真正有实力的也就几个专业而已,综合下来造成社会资源浪费,重复设置。
(二)实习、实训的设备和场所是个硬条件,教学和实训的比例要合理得当。
很多理论课程尽管压缩很多,但学生真正在实训场所动手的时间远远不够。学校的实训条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实训时间还需要加强。
(三)门槛准入和严出(招生和就业的问题)。
我们的整体教育制度是严进宽出,而职业教育更是宽进宽出。几乎没有底限的招生制度,在大家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抢生源的时候,职业学校不挑剔学生的准入成绩,一溜的体检也形同虚设。宽进宽出,快餐制度,四年制的中专改为三年,三年制的绝大多数改为2年在校,1年所谓实习,推给社会,推给企业。
学生所谓的实习是实践一年,在企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单位里提高实践技能,相当一部分就是企业雇佣廉价劳动力。因为学生不足18岁居多,即便够也因为是学生身份,工资可以冠冕堂皇按实习期支付。学生从事的大多和自己实际在学校2年时间所学的专业相符相关的很少。通常企业对专业要求并不严格,大多学生从事工作技术含量低,更多是体力多的流水线。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短视行为。
三、国家在职业教育上投入没有起到预期作用。
国家近些年在职教投入中巨大,每年上千亿。这其中包括免学费。实际上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家长并不是因为出不起每年2000多元的学费,大多数学生没有感恩国家、感恩社会而珍惜学习,发奋图强,减免学费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多数还是感到没出路没前途。许多学生借着国家给的好政策,特别是还有机会得到每年1500元的困难资助,到学校混日子,长岁数。实际上,学校输出的学生质量并没有因为国家投入大而提高更多。
四、针对以上问题,相应对策。政策适当改变。
(一)、加强宣传,转变社会观念,重新树立技术人才的社会认同感。
世界发达国家之所以持久先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依靠有大量有技术的人才、员工支撑。我们大多数家长还是看重上大学,有好工作改变命运。只有全社会改变观念,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充分尊重和认可,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待遇,各行业的人才才能爱岗敬业,也才能促进社会真正进步。
(二)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严谨办学,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
真正为国家培养、为社会提供合格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劳动者),必须下壮士断腕之决心,在学生培养教育方面把好严出关,哪怕当初招生1000人,毕业时真正意义上合格的只有100人,那就只发100人的毕业证和技能证,这样社会也认可,也是对学校学生自己,最终是对企业和国家最大的负责。从而良性循环,从职业学校毕业的人充分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薪资待遇令人羡慕并肯定稳定,那么所有的构想、蓝图成为现实不是空话。
(三)国家政策改变,宏观调控。
应该将各校有实力的专业办好办精,而不是一味奢求全面,压缩专业开设审批。其次可以将用于免学费的资金转而投入在学校实习设备、教师培训、学生实训上。困难资助也可以取一部分作为学生的奖学金。
(四)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科学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发展水平,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紧密结合起来,为实施素质教育积淀经验。教师经验成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学生,教师担负着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提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大国重器》里看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瞩目成绩而感到自豪,同时又为国家在各行业紧缺真正有技术的大量人才而深思,我们离发达国家真的还有距离,现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深感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