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

2017-03-30谢啸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生命教育高校

谢啸

【摘 要】高校在恰当的时间进行生命教育,是大学生整体发展与创建的需求。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与思想观念,才能真正对生命敬畏。文章是针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和实施路径,展开的深入探究,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促使高校的生命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现实需求;实施路径

【课题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rw005)

【中图分类号】G4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7-01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但是在高校当中,经常出现自杀等轻视生命的严重事件,与此同时,也出现虚度光阴、浪费生命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校些许大学生严重缺少对生命的重视度,更缺少对生命最根本的尊重。只有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才能使高校学生的思想得以完善。

一、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现状

(一)缺少具备独立性的生命教育

在目前教师职前的培训课程系统当中,没有配置与之对应的、具备独立性的生命教育课程。参照相关资料得出,目前高校设置课程只有《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和生命教育紧密相连的课程。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设置领域更为广泛。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高校学生对心理与生命会充满一定的疑惑,缺少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认识,由此会产生有失标准的做法。

(二)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价值观

我国在改革之后创建了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变化,功利主义与个人价值观的重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由此产生了享乐主义与利己主义,致使些许高校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了偏差,构建成了价值目标短期化与价值取向趋于实用性,片面追求物质生活、精神世界较为空虚,缺少对人生价值、精神思想的探究,缺少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识的重视。

(三)高校人文教育缺少完善性

伴随社会生产力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丰富与扩大了社会大众的生存方法与生活空间,无限扩大了理性和科学的重要价值,在全面了解到科学技术会对生产力造成影响的过程中,高等院校逐渐向伪科学教学及功利主义教育转变。高校只是片面的教学生了解并掌握生存的技能,缺少生命教育的深入探究,由此,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精神化的教学目的被实用性的教学目的所取代,直接致使人生价值的教育课程缺乏完善性。

二、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的具体方案

(一)将通识课程的生命教育意义全面发挥出来

高校通识课程的配置,是对逐渐专业化学科壁垒构建的科学和人文提出的培育人才的方式,其主要的价值是,促使学生的智力与思想能够得到科学完善。但是当前我国部分高校通识课程的配置缺少完善性、科学性的观念指引,课程制度具有散漫性、缺少系统完善的规划,若想完成通识课程的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系数。所以,高职院校要把生命教育观念当成通识课程,在人的心理、生理与灵性等诸多方面策劃通识课程系统,以此促使大学通识课程不但可以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发挥其教育意义。

(二)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构建人性化的生命教育气氛

高校要把人作为根本,实施教师管理,对教师实施生命教育培训,有助于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存在的重要价值,以此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与此同时,改变教师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中,以自身热爱生命的态度感染学生,提升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度。除此之外,教师要以人为本进行课程教学,转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方式,在加强培育学生能力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不能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储存机器,要合理尊重学生的选择及创造性,加强对学生情感需求的重视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方式,因此,高校的生活氛围和平时管理方式,都要尽最大限度的实施人性化,加强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注,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给予的温暖。

(三)结合教育资源,构建广泛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系统工程,具体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完成的,三者之间互相配合、合理分工、创建健全的三位一体的防控制度,为生命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是大众生活的大环境,优质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相关部门要利用科技馆等实施环保教育工作,为学生创建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场地;高校要创建以生命教育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规划相关教学方案,鼓舞全体师生进行生命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并且也是学生精神的托付,进行生命教育与家庭有紧密的关联,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构建尊重、民主的家庭氛围,促使生命获取家庭的滋润,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对学生实施系统完善的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因此,高校在融合自身学校的教学现状外,要通过诸多渠道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这样做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生命存在的意义,以此更加敬畏生命、构建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蔡亚平.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J].教育探索,2012(11).

[2]陈菲.高校生命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实施路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生命教育高校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