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名词心理词汇联想意义的对比研究

2017-03-30赵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摘 要】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语言学的有关理论,通过对母语为汉语和母语为英语的受试的调查及进行定量分析,尝试通过从文化角度分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心理词汇 聚合关系

【科研项目】此项目编号为B50YC150005P4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培养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H31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4-01

关于英汉心理词汇词汇的性质近来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力图通过实验,了解英语和汉语使用者心理词汇的差异。

一、实验的目的,对象,方法步骤

参加本研究的受试有两组,共有60个人。各组的男女比例为1:1。问卷总共发送60份,收回59份。本研究使用心理词汇的传统方法——词汇联想测试。

二、实验的统计标准

(1)统计方法:本文中对数据进行量化的标准是通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

(2)计算公式: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把总变异的离均差平方和及自由度分别分解为组间和组内两部分。

(3)统计软件:本文用于统计数据的软件是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三、英语和汉语的心理词汇的比较分析

通过实验发现汉语组的心理词汇性质和英语的心理词汇存在显著性差异。组合反应在汉语和英语组中都是反应比例最多的,分别为0.540,0.648,即二者都以组合反应为主,二者在组合关系中并无显著性差异,只是英语组比汉语组平均值略高,证明词汇组合联想比汉语产出高。而在聚合反应中二者却存在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汉语者心理词汇平均值为0.446,而英语者心理词汇平均值为0.287。聚合反应二语组都不充分,组合反应英语组反应过度。

四、文化原因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的心理词汇特点的背后都有着各种因素,其中既有语言因素同时也有非语言因素,本文试图在下面进行解释。

第一,关于在几大反应中没有语音反应的问题。因为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前者是表意文字,后者是表音文字,那么英语组不可能像英语初学者那样产出的是语音反应;同时对于汉语来说,汉语组和英语组的心理词汇都是聚合和组合关系为主,也体现了汉语的表意作用。

第二,关于英语组词汇联想特点的问题。英语组的词汇辐射能力很远的原因取决于本国的文化思维或者教育方法。众所周知,亚洲人一直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性格上比较温和、含蓄,反映在思维上就是比较的保守、慎重、不太开放、循规蹈矩。而欧美人由于受西方个人主义的极度宣扬,性格上较为自我,奔放,反映在思维上就是比较开放、灵活、勇于创新,富于探索精神。此外由于亚洲和欧美所采用的教育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亚洲人比较重视基础教育,欧美人比较重视创新教育。以上这些思维及教育特点都融入了他们的心理词汇网络中,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理词汇网络呈现不同的特点。当输入一个词需要反映其他的词时,欧美学生的心理词汇网络往往能进行大范围的搜索,激活周边所有的词语节点。

总之,英语组和汉语语组的心理词汇是不一样的,心理词汇性质也有所不同。要想使二语习得者的心理词汇最终成为母语者那样,我们必须进行二语词汇的重组。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荣宝,彭聃龄.双语者的语义表征[J].现代外语,1999(3).

[3]张淑静.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

作者簡介:

赵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