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

2017-03-30朱雄

绿色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创新

朱雄

摘要:指出了随着海洋强国、文化强国国家战略的确立,海洋文化产业逐渐受到政府、学界、社会的重视,海洋文化产業已经成为推动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介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分析了海洋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优势及作用,并提出了其提升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文化产业;创新;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55-03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谋海兴国、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时代强声,海洋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海洋文化产业亦得到迅猛发展。21世纪是海洋文化彰显和海洋文化产业跃进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海洋文化经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1]。在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下,探析海洋文化产业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海洋文化产业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发展的可持续性,天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依托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的发展,在促进海洋综合开发利用理念、手段、推动海洋开发利用生态转型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海洋文化产业,从广义上来说泛指一切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门类,包括那些对海洋经济具有创意提升功能的涉海产品设计、海洋产业的营销传播、海洋产业的品牌设计维护、海洋产业的企业文化与营销服务等;狭义的海洋文化产业则主要是对海洋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2]。简言之,海洋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和传播海洋文化内容的文化产业门类。海洋文化产业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关系,需要从海洋文化产业自身的优势着手,并从资源禀赋、理念、技术变革、沿海经济结构转型调整等角度进行考量,同时也需要对海洋文化产业现存发展状况、运营管理模式等进行分析和完善,更好的契合于推动整体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

2 海洋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优势及作用

中国是一个海陆同构的泱泱大国,对于海洋有着悠久的开发与利用历史,从传统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到现代的经略海洋、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海洋的亲密关系,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海洋文化产业资源,海洋文化产业资源大体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为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洋自然资源主要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如海岸岩礁沙滩类景观资源,海岛及海湾类景观资源,海洋生物类资源,海洋生态类景观资源等;海洋人文历史资源则主要包括:海洋历史人文遗迹,海洋民俗文化资源,海洋信仰、海洋特色技艺类资源等[3]。关于海洋文化产业资源类型,国内相关学者从文化内容、文化结构层次、产业分类、产业资源、内容特点、资源形态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①。基于海洋文化资源禀赋的优势,国内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滨海旅游为支柱,节庆会展强势增长,广电传媒优势凸显,海洋图书出版成果显著,滨海休闲长足发展,特色演绎蓄势待发的格局[4]。海洋文化产业已经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并对整个文化产业格局,国民经济结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1 海洋文化产业异峰突起,助推经济结构转型

近年来,整个国民经济正在经历从资源依赖型、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们物质消费、生存性消费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消费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需求有力的拉动了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的发展。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646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9.4%,可比增速达7%,其中第三产业中滨海旅游业增速迅猛,全年产值实现10874亿元,增速达11.%[5]。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经济结构和质量均有所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高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带动沿海地区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相较于文化产业而言,因为特殊的“亲海性”、“缘海性”而更具有题材的新鲜性、时代性和感召力。以蓝色为特征的海洋文化产业,将开创一条内容与形式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道路。

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创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赋予海洋时代新内涵。向海洋求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沿海各省纷纷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将海洋精神文化融入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当中,顺势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山东明确提出了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相匹配的“蓝色文化”建设的任务,广东以“魅力海洋,蓝色广东”为理念,上海以“海·城市”为自己的城市意象,江苏的“蓝色家园,美好江苏”,辽宁的“辽海之韵”、河北的“弄潮渤海,希望河北”,福建则提出“潮涌海西,蓝色福建”,以及海南的“海南国际旅游岛,蓝色圆您幸福之梦”等[6],均体现了蓝色的理念,是中国丰富海洋文化资源和海洋精神的体现,这些都将凝聚地区共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剂”和“强心丸”。

2.2 文化和科技与海洋文化产业日渐融合

将文化与科技融入海洋文化发展之中是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应有之义,事实上海洋文化产业同文化和科技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一方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文化资源,同时海洋文化产业又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式,为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海洋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形式是我们不断依靠科技进行人海互动的开发及其实践的结果,海洋文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海洋文化产业与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需要将海洋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贯穿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升级,重视海洋科技的示范作用和品牌打造,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改变着海洋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海洋文化产业只有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才能更新内容、改善形式、提高服务,将海洋文化产品更好的提供到大众手中。在实践上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海洋科技运用到海洋文化产业上主要有:海洋科技影视业、海洋科技旅游业、海洋科技主题公园、海洋科学考察游等。影视是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范围广、影响力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海洋科技影视常见的表达形式有:海洋科技新闻、科教节目、纪录片、海洋科技动漫、科幻电影等。

此外,海洋科技旅游业方兴未艾,近年来随着滨海旅游业的兴盛,海洋旅游业中的科技元素也日益增多,旅游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重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海洋科技旅游其内涵就是以海洋科技为本位,将其融入旅游这一文化产业形式当中的海洋文化产业[7]。就目前国内海洋科技旅游业总体现状来看,海洋科技旅游的主要形式包括:海洋科技产业旅游、海洋科技场馆旅游、海洋科技主题公园、市镇游以及海洋科学考察游,海洋科技旅游相对于传统的滨海旅游业而言,更加重视科技的融入作用,利用科技对海洋文化产业进行包装升级,推动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形式与内容创新。

2.3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大建设之一,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历史新高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顺应着这一潮流而被正式提出,受到政府、学界、民间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既来源于社会整体的推动,更来自于我们在与海洋互动实践过程中得到的切身体会。

随着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深入,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得到了广泛的思考,一方面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种可持续的良性机制上面,另一方面海洋文化产业本身也应当成为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载体。如海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各区域依托当地海洋生态文化资源,以海洋生态保护为核心,注重海洋海洋生态的整体和谐,开发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转变,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8]。海洋文化产业的生态导向型发展既突出了海洋性特征,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仅是滨海旅游业,整个海洋文化产业在推动生态绿色转型发展上的潜在动力都是巨大的。

3 海洋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策略

随着海洋强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海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结构转型的良好的助推器。但总体来看,中国的海洋文化产业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处在粗放型阶段,集约型模式尚未正真形成;海洋文化的主体意识有待加强;海洋文化产品市场规模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科技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驱动力并不十分显著;对于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升等。政府、学界、社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深化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

3.1 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统筹规划,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中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以海洋文化为基础,通过深入发掘海洋文化资源,加快海洋文化相关产业资源的互动融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进行规划,制订标准。同时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制度障碍,增强服务意识,提供组织和政策支持[9]。把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重要层面。

3.2 加强海洋科技与海洋文化产业的融合,提升海洋文化产业创意能力

文化产业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就是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需要加强创新意识,突出文化创意,创造科技优势等。中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科技与文化”的充分融合,引领高科技海洋文化产业带动全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海洋文化与海洋科技双向糅合形成海洋文化产业的“集成创新”效应,最终有利于促成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10]。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海洋科技、创意人才培养,多维度开发海洋创意产品,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动海洋文化产业从资源、政策、资本驱动转变为科技、创意驱动,提升海洋文化产品的科技、创意含量。

3.3 树立海洋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海洋文化产业绿色发展转型

海洋文化产业依托于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生态而生,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在于对海洋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坚持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其次在海洋人文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方面,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延续,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融合,以達到海洋文化保护与经济利益双赢的目的。坚持在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应优化配置海洋文化资源,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开发利用;再次在海洋文化产品方面也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开发,文化产品归根到底是内容的生产,文化产品的消费实际上就是对文化产品中蕴含的符号内容进行消费的过程,要注重实现产品开发的可持续性;最后要注重文化品牌的构建,形成具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海洋文化产品,实现从海洋文化特色到海洋文化优势的转变。

4 结语

海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其在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理念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上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将海洋文化产业融入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之中进行思考,能得到一些对于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有益启示。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海洋开发保护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文化振兴、海洋科技提高的多重视角,将建构起一种生态文明范式下引导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绿色海洋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开城.海洋文化产业风起云涌[J].文化月刊,2012(9).

[2]李思屈.海洋文化产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

[3]吴小玲.广西海洋文化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开发利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4]张开城.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海洋经济,2016(1).

[5]国家海洋局:2015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6.46亿元[EB/OL].[2016-09-28]http://www.soa.gov.cn/xw/hyyw_90/201609/t20160928_53324.html

[6]李思屈.海洋文化产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8.

[7]李思屈.海洋文化产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13.

[8]徐文玉.中国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模式[J].中国海洋经济,2006(1).

[9]李思屈.以创新思维发展海洋文化产业[N].中国海洋报,2014-02-18.

[10]李 涛.基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海洋文化产业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3(6).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创新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