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助推寓言教学高效课堂
2017-03-30张小霞
张小霞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过简单的小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其形象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此在苏教版教材中寓言占有较大比重。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开发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一、轻松展开词语学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教学,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带来谜语“名字叫作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猜猜是哪种小动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喊出了“蜗牛”。(出示蜗牛图)紧接着,我便追问:“说说你对蜗牛的了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了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我相机板书:重重的壳、爬得慢。这两个词语对孩子了解现在的蜗牛至关重要,也与文中的蜗牛悄然形成了对比。“可是,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出示带翅膀的蜗牛图)在我绘声绘色的引述中,相机板书:有力的翅膀、飞得快。在对比中,学生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时抛出“奖杯”这两个字。在“蜗牛凭着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冠军”这个环节,学习理解“自由”“遥遥领先”这两个词对于体悟蜗牛飞行的实力和获得奖杯的喜悦至关重要,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两个词就不能生硬地去解释,谈到“遥遥领先”时,可以指导学生看图,学生就会回答:蜗牛在前面,蜻蜓在后面、蜗牛抢在最前面等,教师:说对了一半,抢在前面只是“领先”,那“遥遥”呢?学生:遥远、蜗牛在最前面,领先距离远远超过其他动物。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明显感觉到,学生是带着一份轻松愉悦展开学习活动,不仅学习了生字新词,对于体会作品中形象也很有帮助。
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寓言是我们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点燃思维火花的重要资源。古人曰“三思而后行”,就是教育大家考虑问题要周密。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就是很好地训练思维周密性的教材。故事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就犯了思维不缜密的毛病,以致于说话前后矛盾,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在学习这一课时,我不仅让学生知道这个人错在哪里,还让学生想一想他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说话做事只从眼前出发,没有通盘考虑。)由此教育学生说话做事要全面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只顾自己,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出发,这样考虑问题才会全面和周密,办事情才不会出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文中的国王最初也是考虑不周,只顾眼前利益,没看到身后的隐患。从而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不仅要考虑进攻,更要考虑防守。一件事也要從正反两方面多去想想,既要看到它带来了哪些好处,也要想想它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麻烦。这样做会怎样,不这样做又会怎样。
三、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寓言学习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式教学,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明白浅显易懂的道理,更能拓展深化,结合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争论的故事》题目中“争论”二字,值得品味。既是“争论”,肯定离不开人物说的话,我启发引导学生聚焦他们的对话。(出示“争论”部分的文字)男生读哥哥的话,女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随后再反过来,女生读哥哥的话,男生读弟弟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这样的语言,一读,争论的味道就出来了。我又作了一个假设,如果弟弟这样说,(出示)句1“鸭子可以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大雁也可以烤了吃。”句2“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让学生把两个句子比比,读一读,感受第二个句子的争论味道更浓。这就是中国语言的特点,同样的意思,说法不同,感觉就不一样了。奥妙就在那几个“?”和“!”里面,再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它的语言方式,争论的人还要有他们特别的表情和动作。抓住哥哥的表情“不以为然”,弟弟的表情“不服气”来体会。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加上动作,同座位练习,表演出这种感觉。这样的启发式教学过程更能让学生全方位体会什么叫“争论”,进而学会争论。
四、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四年级上册《一路花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特点就能发挥作用,激励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扬长避短。教学中,揭示课文寓意后,我提供相关名言警句,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进一步深化寓意,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