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慢城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2017-03-30苏毅
苏毅
摘要:结合国际慢城建设,以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核心,探讨了丁家山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突出湿地景观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规划湿地公园,从而提升湿地公园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国际慢城;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10-03
1 引言
湿地本身是一个种群丰富的复杂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1]。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2]。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林业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3]。基于此,结合旌阳国际慢城建设,融入慢城元素,以期提升丁家山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县全域旅游战略目标。
2 基本现状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丁家山湿地公园东至尚村河,南至溪家边沿河直上丁家山水库,西至绩溪南门岭,北至桥埠村下南山,总面积27 hm2。交通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紧邻建设中的扬绩高速公路旌德连接线,距京福高铁旌德站20 min路程。
2.1.2 地质地貌
丁家山流域属于低山地貌。丁家山湿地公园地质属于杨子地层区下杨子分区皖南小区,地层岩性主要为花岗岩、板岩、页岩。
2.1.3 气候条件
丁家山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5.8℃,年均降水量1490.5 mm,相对湿度78%,平均无霜天数231 d。
2.1.4 土壤条件
丁家山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土壤主要是红壤、黄壤及水稻土,主要土壤母岩为板岩。
2.1.5 水文条件
丁家山湿地公园水域由仕川河、浣溪河、丁家山水库组成,属长江——水阳江水系,水质良好。
2.1.6 动植物资源
丁家山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内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统计,动物共有4纲11目22科30种,植物有15科24属2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颈长尾雉、梅花鹿,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虎纹蛙、大鲵、穿山甲、水獭、红隼等。主要湿地植物有河柳、垂柳、水杉、枫杨、酸模叶蓼、空心莲子草、虉草、陌上菅、鸭跖草等。
3 国际慢城介绍
3.1 慢城理念
慢城(SlowCitiesorCittaslow)是1999年自意大利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如今在欧洲及欧洲以外的地方已有相当规模,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慢城协会。一般来说,慢城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体现出对小镇、居民与客人的关心呵护;保持小镇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与自然状态;在不丧失传统遗产的前提下,融入工艺技术;承诺为所有人提供纯净的环境,公平的交易与健康的食品,并且为子孙后代着想,一直保持高品质的生活。慢城是一种更加宜居的城市模式:具有独特的地方感,拥有美食、健康的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和节奏悠闲舒适的社区生活。
3.2 慢城创建
旌德县位于黄山东麓,徽文化核心区。21世纪以来,这个皖南小县城正以独具特色的“慢”映入人们视野。青山绿水,“慢”享自然之美;徽风德韵,“慢”感人文之味。2016年10月,在“国际慢城2016中国年会”上,旌阳镇成功加入国际慢城组织,并获得授牌。據悉,这是安徽省首个,全国第6个“国际慢城”。至今,全球已有25个国家145个城市宣称为“慢城”。
4 总体规划
4.1 规划目标
根据丁家山湿地公园的自然现状,确定了以“皖南山水、慢城印象”为主题,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突出利用植物综合生态功能,创造一个各物种和谐共生、“林、湖”完美结合、具有皖南地域特色的湿地公园。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为前提,营造一个生态稳定、各物种和谐发展,具有皖南山水特色的优美景观,发挥其净化水体、保护动物、蓄洪排涝等综合生态效益,成为旌阳国际慢城的绿肺之一,同时提升周边地块的价值和景观质量,为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重功能[4]。
4.2 规划原则
4.2.1 系统保护原则
多样性是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4]。利用系统理念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2.3 科学恢复原则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4.2.4 合理利用原则
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科普宣教与休闲娱乐活动,彰显国际慢城形象,提高公众幸福感,同时让公众在娱乐中感受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功能,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4.3 功能分区
在规划区内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将山体、陆地、水岸、湖泊和湿地有机结合,以山体为骨架,道路为经脉,水系为血液,植被为肌肤,文化为灵魂,形成有机衍生,立体拓展的景观网络体系[5]。根据湿地公园资源特征和分布情况、自然人文的完整性和管理便利的需要,将丁家山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4.3.1 湿地保育区
位于湿地公园的水库中心小岛缓冲带,面积1.46 hm2,占5.4%。此区域是湿地公园范围内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以白鹭居多,目前该区域未受到较大的人为干扰和破坏,生境状态良好。在保育区内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另外,在小岛上种植陆生植物,小岛四周水域(缓冲带)开展退化湿地植被的重建和培育工作,不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4.3.2 恢复重建区
丁家山湿地公园内主要的河流区域,面积16 hm2,占59.3%。该区域原有部分滩涂湿地,是湿地公园重要鸟类栖息地。但由于人为破坏等原因,原生湿地环境破坏较严重,水生植被减少、退化,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少、栖息环境变差。将上述区域划为恢复重建区,在该区域内恢复水生植被和栖息地环境,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4.3.3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是湿地公园内主要的利用区域,面积9.24 hm2,占34.2%。规划建设内容主要有旅游观光园、滨湖景观道等。
4.3.4 宣教展示区
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湿地景观、湿地生物净污等相关内容,辅以宣传湿地起源、类型、功能等大众科普知识,重视科普过程中体验型、参与型环节的设计,面积0.1 hm2,占0.4%。
4.3.5 管理服务区
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区设在公园的入口处,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综合服务区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及集散广场、停车场等服务场地和设施。服务管理区的面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游览条件,面积0.2 hm2,占0.7%。
4.4 规划设计
4.4.1 道路系统
对外交通规划。在湿地公园东北侧修建景区大门,道路两旁竖立两块天然巨石,体现丁家山“皖南山水、慢城印象”形象意境,简约而不简单。内部交通规划。车行系统:主干道:为丁家山周边现有的主干路,从S323省道延伸到丁家山水库。整条主干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两旁种植当地树种,并设置一整套符合国家标准的道路指示系统;步行系统。游步道即景点内部道路及分支道路,路宽1.5~2 m。游步道的组合因素包括栈道、阶步、栈桥、条石、块石、石屑等,通过游步道将整个规划地块内的景观景区串联起来,形成有序、和谐的观览序列。
4.4.2 水文系统
坚持水系保护第一的发展原则,将园内各类型水域视为整体,协同保护;保持水系景观和谐。控制丁家山河流沿岸污染源,针对公园周围的山体绿地,做好植被保护工作,同时开展植树造林,为湿地公园的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以发挥园内水系的灌溉、观赏、美化环境等作用。
4.4.3 栖息地系统
在丁家山水库下的浅滩区设立水禽栖息地恢复区,面积为5.17 hm2。补植芦苇、菖蒲、陌上菅、肉根毛茛、虉草等滩涂植物,营造适宜鸟类生存的浅水湿地环境,吸引多种鸟类停留栖息。在特定水域,划定鱼类产卵场保护区,合理调度水闸,补充湖区渔业资源。为有效保护重要生物种群和水生植物群落及其关键生态过程,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水域内人工促进植被恢复,种植苦草、黑藻、菹草、轮叶黑藻和马来眼子菜等优良水生植物等沉水植被,同时在人工种植沉水植被区域内采用浮网低拦技术进行围隔,促进植被生长。使未来沉水植被覆盖率指标达到60%以上。
4.4.4 合理利用
在西双湖湿地公园的开发与利用中,要把展示地域文化与湿地公园建设和谐关系结合起来,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游憩活动—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6]。丁家山公园周围山水相依,植被茂密,空气清新,风景秀丽,堪称“天然氧吧”。依托这些有利条件,围绕旌阳慢城建设,修整环湖盘山公路和登山步道等基础设施,开展环湖骑行、登山远眺、湿地写生、科普宣传、风光摄影等旅游活动。
5 结语
丁家山湿地公园是以河流湿地为景观特色,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突出水土保持、生态防护等保护功能,融慢城元素、地域民族文化和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旌阳国际慢城的核心区域,供游人徜徉游玩。
参考文献:
[1]陈 斌.解读湿地与湿地规划[J].城市环境设计,2007(1):74~75.
[2]张丽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的国际进展[J].国土资源情报,2004,4(2):7~15.
[3]朱玉菲.阿拉善黄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J].河北林果研究,2008(9):331.
[4]严 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5]叶惠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1(19):73.
[6]黎 偉.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游憩开发规划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