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高三数学教学质量
2017-03-30赵响
赵响
【摘要】数学科目一直是中国教育教学中的三大主要课程之一,从小学开始一直贯穿到学生的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也一直是困扰许多学生的一门科目,尤其随着年级的逐步增长,数学教学内容难度进一步加深,使得许多学生对此痛苦不已,尤其是处在升学阶段的高三数学,由于其内容是整个高三学年的整合,许多题目是整个高三学年知识的整合,属于复合型题型,难度进一步加大,更使得许多学生叫苦连天.因此,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高三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使得数学不再是学生的“眼中钉”,也使数学在高考中不再是“拖后腿”的一门课程,是当前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高三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指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高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三数学;教学;有效途径
一、高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三数学是高考中的三大主要课程之一,其成绩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重,事关高考成败,因此,这也引起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极大重视.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当前高三数学教学中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数学就该是“题海战术”的传统思维中,致使数学教学常常处在一种无效的状态之下,遇到问题总是会对照之前讲过的内容,遇到新题型就陷入尴尬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所剩无几,唯一仅剩的就是对高考数学分数的渴望,进而,陷入了数学学习的恶性循环.
二、高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由于面临高三复习时间紧、课程多、任务重的多重压力,许多高三数学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继续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以教学为主,甚少进行交流互动,或者交流互动也只是以某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主,使得大多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于题目的讲解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深入理解.
此外,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的创新发散性思维没有得到更好的培养,只是满足于教师上课传授的知识点,但只要题型稍加变换就不知题目的解题思路,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暴露无遗.
(二)缺乏有效的高三数学课程设计
高三数学可谓是高中三年数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其深度和广度较之前高中两年的数学学习进一步加大,加之高三学生面前的高考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高三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但当前,高三数学教学中大多数仍沿用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法,尤其是在高三下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广泛采用“题海战术”,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单元测试、月考、周周清等,考完再进行错题讲解,使学生处在高度疲惫的状态下,并对考试产生厌倦心理.单纯为讲解而讲解的错题解说方式使学生成绩很难有大的进步,仍然长期在原地徘徊,之前错的题目还是反复出错,之前解答对的题目又有可能因为题型的稍加变化而不知如何灵活应对致使解答错误,在题目的理解与解答上始终没有得到质的提高.
三、提高高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拓学生解题思路
要想从源头上真正提高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教学,而要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教授题目前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进行思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思考后的答案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教学,并在整个过程中摸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不对的地方进行整改,对学生思维创新的解題思路进行激励,让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增长他们的自信心,对其将来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在讲授题目时不要只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要运用多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来完成同一道的题目,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解题时不至于陷入固化思维,同时,开拓他们的创新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思维.
(二)创建一个人人参与的课堂,提高课堂氛围
高考可以说是横贯在每一名高三学生面前的横沟,高三数学也是每一名学生要面临的考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能使高三的数学课堂成为学优生的天堂、学困生的地狱,而要尽量平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人人参与其中.在高三数学课堂中,尽量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分组教学,在每组内平衡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进行组内帮扶,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三)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
课堂设计是高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效的课程设计会使得数学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进行有效的课程设计,教师就要综合多方面的具体情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做题情况等.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而是要进行“题型训练”,对杂乱无序的海量题目按题型进行归纳,使得学生下一次在面临相同类型、不同样子的题目时能灵活应对,进而,在根源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陶兴模.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J].数学通报,2005(4):29-34.
[2]宁亚云.新课程下普通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初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金彪.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1(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