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策略探析

2017-03-30李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高校创新

李瑛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主张多元化、异质化与创新性,这点有别于现代思维方式的单一化、中心化、禁锢化。结合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概念与特点,明确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精髓,并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出发,结合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探讨高校英语教学创新途径,以期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高校;英语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2011803

作为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最早在建筑学领域出现,随后广泛而深入地应用于文艺、哲学、社会等多门科学领域之中。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各个学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为专家学者们开辟了一个别样的思考方向。就高等教育而言,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多元化的目的观、教育观、课程观、师生观、评价观,并对高等教育进行重新解构与构建,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模式。

一、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教育,指的是教育領域结合传统理论、实践,对教育、教学过程加以总结、反思,倡导多元化的教学目的,提倡平等化的师生关系,主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建构式的课程观[1]。

后现代主义教育具有如下特点:(1)互动与平等。后现代主义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独尊性、中心性思维模式,对于批判和讨论更为推崇,旨在构建一种平等、公正、科学的关系,推翻传统的中心主义主体。这种教育观提倡对所有结论都要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切忌一味崇拜权威,应对所有合理的结论加以思考和批判,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逐步进步。(2)多元化。后现代主义理论注重对事物特征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宽容对待异己的态度。异样的阅历和不同的理解能力导致每个人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多元化教育理念将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实践教学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创造和凝聚的过程。(3)提倡体验。后现代化教育明确知识并非固定不变,因此,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价值体系基础之上,因此,必须注重其境遇性,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而非一味进行枯燥的练习。(4)强调创新。根据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知识并非静止、既定的,而是动态变化中的,特别是语言学科,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只有创新、创造的精神,才能逐步实现知识的更新与完善[2]。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念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诸多启示,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对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

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是要积极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经验,培养大批具有良好外语能力的优秀人才,以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栋梁之才,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将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就人才培养视角而言,将跨文化交际视为高校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以便大学生能够成功地踏上东西文化交融的平台,启迪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正是由于此,后现代主义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如何将后现代主义成功地运用在高校英语教学之中。

2对教学对象、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近些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后现代主义研究者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深入他们的内心深处,引导其不断成长、成才。”[3]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倡导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活动进行重现定位,特别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必须唤醒大学生的内心,尊重其个性与兴趣,培养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活动增强团队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通过找回自我、树立信心,并依据自我经验、兴趣,探索适合自我的最佳学习方法,并在教师的启迪之下,实现学习目标。

后现代主义强调教师的终极身份和真正身份,教师的个人特质和理解能力不能作为标准,必须从自我与事物间的关系中获得,故教师不应是活在光环下的大师,不能是自以为是的假想权威,而应是勇于接受各种挑战的学习者,与学生一同迎接艰难的挑战,永无止境地走在探求真理的路上。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现状是缺乏个性、个性不够张扬,因此,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经历和教学内容,告诉学生什么才是人与人之间缺乏的东西;教导学生形成创造性学习思维,尊重差异性的存在,与他人能够友好相处。教师作为阐释者,在标志着未来希望的文明对话中一定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倘若教师不具备上述能力,那么他在教学界无法得到认可。

3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聋哑英语一直以来备受指责,但是,纵观当前大小英语教学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单调的句型练习使得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很多大学生昏昏欲睡,更别提唤醒其沉睡的心灵了。多数学生在交际中只能熟练运用几句简短的寒暄语,各种萦绕在脑海中的快餐文化逐渐消磨了学生的智力,浅陋的交际能力无力支撑他们的日常沟通,教师缺乏有个性的阐释,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致,导致很多学生做题容易、交际难。后现代主义强调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所传输的一切,小到解释,大到文化背景,鼓励教师揭示文本、资料的意义,呈现教之“欲望”与学之启迪,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参与其中。

三、面向后现代主义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途径

英语教学转变的可能性因为后现代课程理论的出现大大增加。只有根本性地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开放,使教育回归原有本性,进而帮助英语教学摆脱困境。

1教学目标的改革

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强调英语学习并非为积累单纯的语言知识,而是为满足沟通与交流的需要,因此,交际才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4]。通过交际,学生能够习得语言,完成交际目标,这不仅是学习手段,更是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当营造一个互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的倾听、对话需求。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会话内容,实现英语交际。具体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时,除了需要利用语法规则对句子加以组合以外,还应利用开放性的环境创造性、创新性地运用英语传输信息。

鉴于对交际能力的认识存在差异性,很多教师认为问答、对话或依据教材角色扮演等都是一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手段。这种理解上的偏差致使英语教学实践的失败。这是由于如此做法仍属于控制性会话,属于一种封闭式的交流。交际对话要求会话内容的非控制性,应该在教学活动的范围中,但不局限于具体的语言项目,学生可利用任何可能性的语言实现信息的差距性,达到信息表达与自我理解的目的。为了获取信息而提问,为交际而对话,这方为一种积极、主动的交际活动,是集生成、传达、接收、反馈等于一体的创造性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西方著名戏剧作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交际,先将戏剧的文化背景进行仔细讲解,再以Shakespeare为例,对其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进行介绍,对其文字因何广为传颂进行举例分析,并结合其中的语言,采用具体方式加以演示,帮助学生对语言的内涵、用意、语气等进行理解,最后利用剩余时间,对戏剧加以汇演,如此互动更易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2教学内容的转变

根据传统教育观的要求,将英语的词汇、语法、语义等单一化的认知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很多教师甚至将其视为唯一的目的,导致教学中难免出现“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人格”的情况。反思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很多教师一方面呼唤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难以突破传统单一化输入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难以领悟到英语丰富的内涵,无法认识到英语知识的回归性,也难以养成严密的创新能力。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打破了这一现状,其更关注探究英语的内在生命力,营造一种有助于其生根、发芽、成长的情境,充分发挥了其人文关怀的作用,使大学生能够屹立在东西文化对话的平台之上,充分发散思维、发挥创新能力,使英语学习过程演化为成长过程,从单纯的认知能力培养着手,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不同方面的综合能力。

后现代主义教学下,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因而在教学中树立了差别化教育的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单调性,极大地弱化了教学的目的性与功利性。例如,很多学生喜欢足球,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挑拣足球相关的素材,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萌发表达自我想法的冲动。此外,在应用型高校中,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全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课程的设计也应兼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和谐发展。大学英语既要开设必修课,还应增加选修课程,例如商务英语、英美文学、旅游英语、文秘英语以及英语影片欣赏等,进而满足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

3教学方法的创新

纵观英语教学发展史,虽然“因材施教”理念已高扬了多年,但在实践中却仍未有一种教学方法真正将大学生、教师的情感、文化、生理、环境因素的差异性视为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这或许由于个体性、局部性、偶然性因素一直以来就不被认为是“基础性”“普遍性”“统一性”的教学规则[5],但问题在于谁也难以否认英语教学中各种个体性、偶然性因素的存在和重要性,它们不会由于语言表述的抽象性而凭空消失。在后现代主义理念下,事物的多样性是其自身最为关键的特征,因此,提倡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互相理解。一直以来,高校英语教学无论对于认知法,还是交际法,都无法摆脱片面的柏拉图、康德等哲学观念的禁锢。虽然,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孤立存在,都同人文、逻辑、社会等学科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在英语文本教学中,认知法更关注英语语言规则的理解,多采用反复的练习来进行,交际法强调实践中英语语言规则的把握,但无论对于哪一种方法,在理解、掌握英语规则的活动方面,势必会受上下文所涉及到的边缘、交叉文化、学科的限制,因此,通过阐述此类不受重视的边缘文化与学科,有助于学生在每个具体的文本中,将细节、整体有序地整合,继而更好地对文本知识加以理解,获取最佳实践效果。

后现代主义反对基础性知识,主张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多样化的学生情况下,对不同教学方法加以选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各展所长”。具体而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各种教学方法的多樣化,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各种知识的获取方式,掌握科学的分析、综合与评价方法。教学方法应结合具体实践,综合采用情景式、演讲式、辩论式、任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以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并将英语教学活动成功地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延伸到社会实践中。

4师生关系的重塑

高校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会对教学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根据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不能单一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教导,而是更多地呈现师生共同的合作与研究。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话语霸权,师生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情况。后现代主义要求教师必须消除中心论、权威论观念,教育内容也应突破英语知识某一具体或片段方面,而应当通过语言、对话、交往,重塑一种平等、互动、合作的关系,展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限制性理性及其所关联社会条件中释放出来。在英语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应代替传统单一化传授方式,教师注重发展一种师生、生生间的多向沟通、交互关系,可以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参与、文本解读,培养大家的批判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评价的优化

教学评价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评估的标准化、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这也是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所要求的。根据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应实现形成性、终结性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应构建起包括考试、考查、课内外学习行为及其能力等多重评价有机结合,听、说、笔相配合,学生互评、自评相协调的教学评价体系。特别要关注的是形成性评价,这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监督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及成绩,有助于激励大家不断进步,帮助他们对自我学习加以科学调控,满足其成就感。当然,除了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包括教师评价,具体而言,应涉及到学生、教学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互评、自评等。针对评价结果,应尊重教师、学生的人格,避免过分强调评价的功能,尽量发挥其正向功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无论是教师授课环节还是师生互动环节,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都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既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思潮。将后现代主义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了教学课程的合理构建,不用追求“权威教育者的声音”,而是依据受教育者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体差异等条件,打造汇聚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平台,促进个性和差异性的发展,形成多元化语言环境,使大学英语获得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新荣,史涛,王志敏.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意义研究——以装甲兵工程学院大英教学改革为例[J].成功(教育),2010,23(9):144—148.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2(5):345—347.

[3]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J].张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白葵.新理念 新模式 新角色——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1):372—374.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高校创新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