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皋:和南诏、拒吐蕃的大唐天才军事家(中)

2017-03-30木匠

北广人物 2017年8期
关键词:贞元节度使南诏

□木匠

韦皋:和南诏、拒吐蕃的大唐天才军事家(中)

□木匠

他曾作为大唐帝国蜀中最高军政长官,在和南诏、拒吐蕃的同时,更是将蜀中治理得五业兴旺、社会和谐稳定、府库充盈、文化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后人在评价他治蜀的功绩时,常会引用南宋著名咏史诗人徐钧的一诗,诗曰:抚边年久赋徭宽,善政春秋俗自安。蜀道虽危今坦易,登天不比向时难。

上文我们说到韦皋接替他的老丈人张延赏,成为了大唐剑南西川节度使。然而,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剑南西川节度使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位。蜀地民风强悍,民族众多,本来管理就有难度,西南面还有吐蕃和南诏,虎视耽耽。天宝中,大唐曾和南诏打过一仗,结果唐军大败,损失了十八万人马。而吐蕃更是大唐开国以来的宿敌,在这样一个腹背受敌的地方,年轻的韦皋又会怎样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和南诏、拒吐蕃,功业标青史

自安史之乱以来,大唐帝国的西南边疆就不断地被吐蕃和南诏所蚕食,韦皋到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松、维三州已为吐蕃所占,成都府距边境线已近在咫尺。中国历来推崇斗智不斗力,而韦皋当然也不是一个只知斗力的莽夫。他到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当地的少数民族;第二件事是与南诏国修好,并在此过程中,离间了南诏与吐蕃的关系。如此一来,他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对付唐朝最大的外敌——吐蕃了。经过三年的准备,韦皋终于开始了对吐蕃的作战。此番作战,完全不同于以往,以往都是吐蕃人打上门来,唐军被迫防守,而这一次却是帝国的主动出击。

贞元四年(788年)十月,韦皋先是致书南诏王,对他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使其退兵,然后乘隙遣将攻取了清溪关(今四川汉源城外)。消息传到吐蕃的都城逻些(今拉萨),吐蕃王即命青海大酋乞臧遮遮统兵一万,前来报复。韦皋遂派大将王有道率精兵两千,与东蛮联手,于州(今西昌)台登谷大破吐蕃军,并一举斩杀了乞臧遮遮以下吐蕃将军四十五人,总算是为大唐出了一口长安被占的恶气。此时的韦皋对于吐蕃而言,可谓眼中钉、肉中刺。屡兴兵来犯,必欲杀之而后快。但韦皋不但进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同样稳健,吐蕃连年对西川用兵,但都没能讨得什么便宜去。

贞元九年(793年),朝廷要在吐蕃的眼皮子底下筑盐州城,吐蕃人当然不会坐视它的完工,屡来捣乱。五月,韦皋又一次主动出击,派兵攻占了吐蕃的峨和城,拔堡寨五十余处。并于十三年,光复州城;十六年,连破吐蕃军于黎、二州。唐军的连战连捷,使吐蕃人闻风丧胆,酋帅及大将80余人先后率部归降。

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军围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地乃唐朝朔方节度使之治所),唐德宗即命韦皋出兵,深入蕃界,以牵制吐蕃西北之兵。是年八月,韦皋调集了三万七千人马,兵分九路,攻入吐蕃腹地,至十月破吐蕃兵十六万,拔城池七座,斩首万余,生擒六千,直抵维州(今四川理县,吐蕃人称无忧城),逼迫吐蕃王不得不将进犯灵州的大军南调,灵州之围遂解。韦皋又分兵一万据险设伏,大破回救维州的十万吐蕃军,并活捉了吐蕃的大相兼五道兵马节度使论莽热。当年十月,献俘于长安。韦皋本人也因此军功而被晋升为太尉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德宗皇帝还为他刻了一个纪功碑,以表彰他的功绩。

又,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叛乱就如家常便饭,韦皋当然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有个叫梦冲的部族头领反叛了唐朝,投靠了吐蕃。韦皋并没有学他的“前世”诸葛武侯,对他七擒七纵,大搞感情攻势,而是非常干脆将他在琵琶川斩首了,又另立这个部族的二头领为首领,此举对那些心怀二心的蜀地少数民族头领产生极大威慑作用,使他们不敢造反。据《新唐书》记载,韦皋镇蜀二十一年,共破吐蕃军四十八万,斩首五万余级,缴获牛羊、器械等战利品数以百万计,“其功烈为西南剧。”

治蜀二十载,文治更胜于武功

韦皋不但仗打得好,玩政治也同样优秀。他不仅将蜀地治理得很好,还力辅太子登上了皇位,将其政敌一一驱逐。

在中唐以后的各藩镇中,剑南道(治成都)的经济文化地位仅次于淮南道(治扬州),但若论军事地位,剑南道显然就要比淮南道重要得多了,治理难度也更大,非文武兼备之才难以胜任。而韦皋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不世出的文武全才。他治蜀的总体思路是安抚南诏及周边少数民族,在抗击吐蕃、收复失地的同时,大力发展蜀中的经济、文化,以巩固西南边防。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韦皋治蜀的第一大功业——屡败吐蕃。接下来,我们就该说说他治蜀的第二功业了,即恢复了大唐与南诏的联盟。

南诏是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于公元738年建立的一个王国,原为唐朝的属国。天宝以后,由于唐朝的几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都认为南诏是野蛮人之邦,在处理南诏的问题上,向来简单粗暴,甚至有时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

到了天宝十一年(776年),皮罗阁之子阁罗凤成为南诏王时,因不堪忍受唐吏的颐指气使,转向吐蕃称臣,被吐蕃赞普赐号“东帝”,从此与唐朝脱离了关系。大历十四年(779年),对吐蕃向无好感的阁罗凤之孙异牟寻成为南诏王,他的汉人老师,也是南诏的宰相郑回,就劝他不如舍弃与吐蕃的联盟,重与大唐修好。但异牟寻却因为对吐蕃心存畏惧,一直对归附大唐一事顾虑重重。

韦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异牟寻勾通。自贞元四年(788年)起,他曾多次派人带信给异牟寻,希望他能与吐蕃一刀两断,归附大唐。

直到贞元九年(793年),异牟寻才召集各部酋长,决定脱离吐蕃。随后,派出三路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先到成都,拜见了韦皋,之后又到长安,朝见了唐德宗,表示愿永远做大唐的藩国。

德宗立即下诏,要韦皋派人到南诏实地考察。韦皋遂派巡官崔佐时出使南诏。贞元十年正月,崔佐时与南诏王子在点苍山结盟。异牟寻为了表示归唐的诚意,还杀了吐蕃的使者,取消了“东帝”的称号。至此,南诏在对唐朝“绝朝贡二十余年”之后,终于与唐朝重新修好了。在与南诏重修旧好的同时,韦皋还联络了西南其他许多少数民族部落,使之脱离吐蕃,归附大唐,从而促进了大唐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韦皋治蜀的成绩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礼聘文士,来蜀中发展,一改过去蜀人只重经济而不重文化之风。著名的诗人司空曙和才女薛涛都曾出入韦皋的幕府。再比如著名的乐山大佛,也是在他的慷慨助捐下,最终得以完工的。他还主持修建了由石门戍经黎州、邛部直通南诏的“南道”,又称“清溪道”,这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再比如,他每隔三年就会免除一年的租赋……

或可以这样讲,韦皋自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出任剑南节度使至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卒于任上,凡二十一年,蜀地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呈现出了一派五业兴旺、社会和谐稳定、府库充盈、文化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他的许多做法都和当年诸葛武侯的做法一脉相承,由此可见,其“诸葛武侯转世”的传说并不是凭空而来。韦皋死后,蜀人感念其恩惠,凡见其遗像者,必拜。当时,还有个叫陆畅的诗人,为颂他的功德,还仿效李太白的《蜀道难》写了一首《蜀道易》,这都说明他的确要比他的前任们更得人心。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贞元节度使南诏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南诏大理佛精品》插图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贞元时期韦应物纪行诗创作刍议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讹传九百年可以休矣
——常衮与建州茶业无关
山,南诏国的“龙舆”山
新旧唐书关于南诏记载浅析
目不识丁
《南诏德化碑》史料价值散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