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建构小班化教学课程文化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小学小班化实践探索

2017-03-29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小学刘旭芳

成才 2017年5期
关键词:黄陂区小班化学校

■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小学 刘旭芳

知行合一,建构小班化教学课程文化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小学小班化实践探索

■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小学 刘旭芳

自然小班教学不等于小班化教学,真正的小班化教学必须符合以下三点:一是强调教育的过程是培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二是重视每一个学生良好的个性、潜能和优势;三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为此,我校从三个方面来构建小班化教学的课程文化:

一、定位办学理念——确立符合校情的小班化教学的目标内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课程文化的原点。我们是一所希望小学,全校六个年级六个班,只有73名学生,每班最多16名学生,最少7名学生,全校10名教师平均年龄49岁。面对小校、小班、老教师这种现状,我们重新定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位教师心甘情愿地扎根山村,让每位学生自由快乐地享受教育”。同时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博爱博学立志立德”,将情商、习惯、价值观等培养目标融入课程目标中,让课程目标更适合每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塑造文化特质——营造温馨的小班化教学的校园文化

我们将“温馨”作为校园文化的特质,努力打造“三园”文化。

1.学校先后种植桂花树、茶花树、樟树、红杨树等共1900多株,竹子一千多棵,草皮200多平方米,努力将学校打造成赏心悦目的花园。

2.课桌的摆放可以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课堂活动可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图书画报可以自由选择、趣味性强,各种植物鲜活灵动,教室后面的“自由活动空间”随时开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3.校园内有6亩蔬菜基地,课后,师生一起动手种植各类蔬菜,大课间师生一起分享自己收获的黄豆、花生制成的豆浆,中午师生一起采摘新鲜的蔬菜,一起动手做香喷喷的饭菜。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生活的家园。

温馨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流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丰富课程内容——探索“知行合一”的小班化教学方式

为了充分体现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我们探索出“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我们尝试几种教法,课堂上有以下几种:

1.游戏教学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玩中学”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用掌声表示得数”“词语接龙”“看谁反应快”“找对子”“贴鼻子”“看图猜词”“模拟买卖”“赶猪过河”“单词蹲”……这些游戏融于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其间,快乐学习。

2.分层教学法。蹲下身来,用和孩子们平等的视线看孩子们的世界,充分了解他们习惯、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他们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使个别化教育落到实处。让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让温馨的“小班”如同一泓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每一个纯真、稚气的心灵。

3.自主选择法。小班化教育是愉悦、平等、互助、合作的教育。小班的自身优势为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式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按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按课程内容选择学习地点,按自身能力选择学习进度,按学习需要选择学习方法,按学习意愿选择学习伙伴,按实际水平选择课堂作业。按学习速度选择兴趣爱好——在教室后面的自由活动空间看报、看书、画画,用耳机听音乐。(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在学习的孩子)

4.“能人”协助法。教师层面,为了落实部颁课程,我们请长中的美术、英语教师到我校“走教”。学生层面,课堂上,让优秀学生充当小老师,自觉辅导其他学生,人尽其才,快乐互助,共同成长。

5.面授面批法。我们对备教改有硬性规定——课前备课要求人人关注,课堂发言要求人人参与,教学内容要求人人检测,课堂作业要求面批面改,课后练习要求一对一辅导。由于班级学生少,实行起来较容易,效果好。

以上这几条开放式的教学法,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无限延伸的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悉心的指导和点拨,满足了每个个体的学习需求,使孩子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相互帮助,善于沟通、磨合等良好品质。个性也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外我们也尝试了两种教法:

1.“主题拓展式学习”

我校教学楼旁有一大片竹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认真观察竹笋的形态,记录出笋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辨别新叶和老叶的不同,摸摸竹干、捏捏竹枝、嗅嗅竹笋、闻闻竹叶……我们还让孩子分别认养竹子。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很喜欢,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趴在竹林边细细观察竹子的变化,看到雨后竹笋快速成长时惊喜欢呼,看到竹宝宝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时紧张得不知所措。这一根根普普通通的竹子,成为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提高能力、丰富感知的审美之物。我们还让孩子们参观了解各种竹器:笛子、篮子、筲箕、斗笠,观看竹编技艺……让学生了解、背诵与竹有关的诗词、文章,欣赏与竹有关的名人字画,感悟“未曾出土先有节”的文化品格。此外,我们还利用校园内的九棵连理樟及校园旁边的大片茶园,开展了以“樟树”、“茶”为主题的拓展学习。这种拓展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紧扣主题深入学习、系统学习,而且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2.“观察实践式学习”

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还能从中收获很多。一次,有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带了几颗浸泡过的豆子,要种在地里,几个成绩好的学生笑话他蠢,说浸过水的豆子不会发芽,其他学生也跟着起哄嘲笑。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学校专门安排老师主持实验,将浸过水的豆子和没浸过水的豆子同时种在两块地里,嘱咐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孩子们发现被水泡过的种子真的能发芽,而且比没浸水的种子发芽时间更快,发芽率更高。

动手实践让他们明白:知识从不迷信权威,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一群孩子亲自验证真伪的经历会永远烙印在他们的心里,所有感悟也会随那小小的豆子一起扎根心田。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贴心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更要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部颁课程实施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开设校本课程,让学生接受尽可能丰富、公平的教育。它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宽厚博大的爱心,用合适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教育绽放出生命的火花,使校园变成生命的乐园,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幸福。

责任编辑 成 弘

猜你喜欢

黄陂区小班化学校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
欠发达地区小学体育课改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摭谈——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校推介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