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初探
2017-03-29丁盘龙
丁盘龙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初探
丁盘龙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张太雷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青年教育思想激励了很多青年人去拼搏奋进。文章立足于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分析了张太雷倡导教育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育青年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以及教育青年要善于做好宣传工作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张太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他于1898年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外祖父家,在领导著名的广州起义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共青团的创建、青年运动和青年教育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未随时间而流逝。张太雷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青年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青年,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断开拓进取,这些青年教育思想的内容与精神历久弥新,始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研究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一方面要总结其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通过发扬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引导当代青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张太雷短暂的一生是十分丰富的,每一个阶段的经历都为其进行革命活动并形成青年教育思想提供了前提。
(一)接受了完整系统的教育
张太雷两岁时便举家客居在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因当时矿区没有学堂和私塾,于是秀才出身的父亲张亮采便成为了张太雷的第一任老师。父亲不仅教张太雷断文识字,还教授了天文、地理等知识,为他随后的升学奠定了一定基础。后来,张太雷通过考试直接升入小学二年级进行学习。西郊小学的课程设有国文、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珠算等科目,求知欲旺盛的张太雷心理上得到很大的满足[1]16。1911年小学毕业后,张太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在这里,他除了接受普通的中学课程教育外,还受当时的校长屠元博的影响,逐渐产生了革命思想。这一阶段,张太雷阅读了《革命军》《秋瑾传》等革命书籍,率先剪掉了辫子,并和同学们一起庆祝辛亥革命取得胜利。1915年考入北洋大学后,张太雷一方面刻苦地学习各科课程,提高文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活动。其间,他曾到福克斯教授创办的《华北明星报》做编辑工作,通过这份报纸他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后来,张太雷加入天津学生救国会反对段祺瑞勾结日本帝国主义。1919年2月,张太雷与几个进步同学一起,组成了“社会改造社”,宗旨是“变革黑暗的中国,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有科学文化的新中国”[1]66-67。五四学生运动发生后,张太雷又加入北洋大学学生会,与同学组成北洋大学讲演第二团赴多地演讲,以此来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的活动。
从四岁识字起直到大学毕业,张太雷的受教育环节没有中断,这种系统完整的教育保证了他有能力深刻认识并宣传革命。在学校期间,张太雷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阶段是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的萌芽期,他受到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具有自发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经历了特殊工作任务的锻炼
张太雷的革命生涯中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工作经历,他曾经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翻译,曾受共产党派遣赴苏俄共产国际工作。
1920年,因张太雷对中国革命情况比较了解,又懂英文,经过鲍立维的介绍,他便成为了维经斯基的翻译[1]76。1921年,陈独秀又派给张太雷一项新的任务:担任马林的助手和翻译[1]113。在为这两位共产国际工作人员担任翻译期间,他深入了解了中国革命和建党的情况,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作出了贡献。同时,张太雷通过与官员、工人、学生的接触进而认识到青年对革命的推进作用,提出要对青年进行引导和教育,积极发动广大青年,动员他们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去的观点。
1921年,大学毕业后成为职业革命家的张太雷在革命活动中崭露头角,于是中国共产党便委派他赴苏俄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工作,担任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此时张太雷给自己改名为“太雷”,表示新的生命旅程的开始[1]97。1923年,张太雷参加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莫斯科进行考察访问。完成考察任务后,张太雷并没有回国,而是留在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兼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1]151。在此期间,张太雷参加了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撰写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的学生》一文。这篇文章体现出他对青年学生的看法与希望,是其对青年团工作的经验总结,为其青年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三)具有主持党团工作的革命经验
张太雷作为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领导、参与了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创建组织工作。1920年,张太雷加入北京共产党小组,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随后受党组织委托在天津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其间,他先后创办了《劳报》《来报》,作为天津团组织的机关报,在青年学生和工人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张太雷致开幕词并作了关于团纲团章报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2]65-66;1923年参加中国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起草了青年运动决议案[2]81;1925年,张太雷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代表参加了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分工负责青年团,同年,团三大召开,张太雷当选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总书记[2]103-104。至此,张太雷开始全面负责党团分派给他的青年工作。
企业各部门制定的各类预算,是财务预算编制的重要凭据。以本公司为例,业务部门的预算为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开展的基础,收入预算应以该指标为基础进行编制,在以上工作结束后才可对成本费用预算进行编制,成本费用与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总结,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预算为所有预算的综合体现形式。
这期间,他配合共产党和青年团的革命活动积极奔走,发表了《青年运动决议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的学生》《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等文章。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在革命的实践中得到了发展。
(四)亲身参与了教育实践活动
张太雷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1920年,李大钊派张太雷在长辛店创办了一所劳动补习学校,培养工人的骨干,开展工人运动,受到工人们的热情欢迎[1]87;1922年,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张太雷时常抽空到学校去讲课,因其讲课生动形象而受到学生欢迎[1]139-145;1925年张太雷在给鲍罗廷当翻译的同时,又受聘到共青团广东区委的团员训练班讲课[2]107;1926年,张太雷先后在广东区委干部训练班、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国民党广东党部的青年训育员养成所等担任一系列教职[2]110-121。
张太雷讲授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泛,比如“少年国际”“第三国际”“CY与CP”“中国革命问题”等。在进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张太雷根据青年的不同特点讲授不同的内容,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的传播。随着自身的经历不断丰富,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
二、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的内容
张太雷在其有限的生命中对青年教育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他留下的文章中关于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有:《列宁与中国青年》(1924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的学生》(1924年7月)、《少年国际第四次大会对于殖民地之新议决案》(1924年9月)、《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1925年5月)、《统一学生运动与广州学生》(1926年4月)、《五四纪念告广东学生》(1926年5月)及《青年运动的使命》(1926年10月)。
(一)教育青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张太雷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指出:“我们要给中国青年学生一种世界的科学的人生观,使他们知道世界是整个的是进步的。”[3]141对于如何教育青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张太雷也作出了具体的阐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二,加强组织观念教育,扫除青年固有的个人主义的根性。张太雷指出,社会的改革和人类的进化是靠人们集合的努力,个人的行动非但是无济于事并且往往有相反的结果,以免青年脱离了旧思想又走入了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3]141。青年学生个性较强,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陷入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这就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来凝聚青年。张太雷认为五四运动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像一盘散沙一样没有组织,没有政党领袖。所以,青年学生需要在第三国际和少年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建立青年组织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青年运动才能得以集中起来,才能实现中国完全解放的目标。
第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年顽强拼搏的品质。张太雷认为,中国的青年运动乃是一种范围很广使命很大的运动。他的使命,不仅是以谋青年的福利为中心的目的,乃是以谋全国的福利,当做他任重道远的事业[3]421。从历史中来看,青年学生所处的时代虽然物质条件不好,但他们并没有刻意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在革命组织的引导下积极地为全国谋福利,所以他们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在革命的过程中,为了预防青年学生倒向资产阶级,很有必要在他们中间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用他们能看到的事实来证明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虽然像“迢迢的南山”,但只要青年人意志坚定、顽强拼搏、不断努力,终究会到达最后的目的地。
(二)教育青年注重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张太雷在革命活动中非常注重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且认为如果没有农民工人参加国民运动,那么革命是没希望的。张太雷提出,青年学生要到无产阶级和农民中间去唤醒他们起来奋斗,这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张太雷从自身的革命实践经历出发,号召青年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走向底层的工农群众中去,向工农群众学习,并且利用自己的所学向他们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一起进行革命。把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青年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感情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张太雷倡导并提出青年要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的理论,同时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提出了相关的方法论。他认为:靠近工业区域的要设立劳动补习学校,帮助工人学习先进理论,并且邀请工人参加学生组织的运动会和讨论会等,以此来拉近学生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到农民中去,用戏剧演说的形式向农民传达思想,尤其是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将来是农村的老师,可以对青年农民产生很大影响。通过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促进青年学生走进工农群众,不仅能够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最底层,全国各阶层就可以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最有可能取得胜利。
张太雷认为,五四运动以后的学生会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学生会建立在群众之中,让群众来参加青年学生的运动。“因为学生会是对于学生最接近,而且是最有机会宣传学生的机关。”[3]144运用学生会把学生组织起来并深入到群众中去成为当时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志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组织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到中小城市的学校。学生运动有群众参加,青年学生与群众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教育青年要善于做好宣传工作
把青年学生组织起来后如何在青年中做好宣传工作,关系到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程度和青年对组织的认可程度,因此,宣传方式的运用至关重要。张太雷对此也做了一番探索,他认为:我们对于学生的宣传,不仅是在自己的出版物上,并要利用学生团体各种出版物来发表我们的意见;不仅用文字来宣传,并须利用一切讨论会,演讲会和一切学生的集会来做我们的宣传[3]142。在扫除青年思想中的旧观念后,利用青年学生自己的刊物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疑是最有效最有说服力的方式,更易被青年人接受。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对待学生的态度要诚恳,要接近他们,帮助他们,团结他们,这样青年学生才可以走进革命的队伍中。
学生参加国民运动就要有自己的群众组织,以往的学生会只在开展一些运动的时候吸引一些群众参加,运动过后便成为空壳团体。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宣传,没有引起学生群众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改变过去的宣传手段。学生会报要改变以往只刊登政治批评和思想理论文章的做法,添加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文字,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举办学生感兴趣的演讲会,允许听者自由发问,会后还可以布置点小游戏。运动会、俱乐部、音乐会、戏剧团等都是可以用来吸引学生群众的宣传方式。把学生群众组织起来后,利用有效的方式留住他们才有助于学生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国民革命的进行。
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在革命时期为引导学生参加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共产党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1世纪是一个物质和精神层次均有很大提高的时代,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这是青年们大有所为的一个时代。青年学生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质量甚至是方向[4]。当今的青年们个性色彩鲜明、思想开放活跃、创造性思维强,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品质,但也因为接触西方文化较多,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较大,又缺乏一定的社会锻炼经验,所以需要进行教育与引导才能更好地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如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教育青年是继续深入研究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动因。革命先烈张太雷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其青年教育思想是他一生从事青年工作的总结与升华。我们学习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就是要学习张太雷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以此来指导当代青年全面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
我们国家革命、改革、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跨越与发展。当代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是当今青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程度不断加深,理论不断实现创新。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来消除各种伪社会主义思想,扩大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影响[5]。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启迪青年阶级觉悟,发挥青年先锋作用,从而教育青年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促使青年把个人命运与祖国荣辱结合在一起,进而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理想信念。正如张太雷所强调的那样,用青年能见得到的事实来证明我们的主义,才能使他们明白我们的主义[3]142。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已经向青年们证明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因此要坚持在青年教育过程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青年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力量,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用社会实践锻炼青年意志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手段鼓励青年走出学校、走向社会。青年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有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青年掌握了科学理论而不运用到实践中去,就会将理论束之高阁,也让自己变得不接地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投入到实践中去,才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才会使自己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张太雷曾倡导中国智识阶级(知识分子)“往民间去”,倡导青年学生与农民工人相结合。当代的青年成长在和平年代,不用像战争年代的青年那样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但是新形势下的改革攻坚任务仍相当艰巨,国家需要有理想抱负肯献身的青年。因此,学校应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并形成长期机制,将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变为务实性的劳动,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就业、挂职锻炼。青年学生也应主动地到人民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与群众交朋友,同时将自己所学专业理论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促使青年们积极走向社会,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三)用先进组织凝聚青年力量
青年组织是教育青年的重要阵地,先进的青年组织不仅可以支援青年运动和青年教育,还对青年运动和青年教育有示范效应。当代青年受西方文化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青年又极具创造力,如何把青年力量凝聚起来是青年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革命先烈张太雷在少年国际第四次大会中提出:青年团应该把国民革命的青年群众组织在自己的领导之下[3]165。可见,张太雷已经在革命活动中充分认识到用先进组织来凝聚青年力量的重要性。当下,青年学生多数都是共青团员,这就为组织青年、团聚青年提供了保障。要想更大程度地发挥青年在集体中的力量,就要在青年教育中多选取青年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先进理论,用学生会等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来吸引青年。青年教育工作者在组织中应尽力营造适合青年学习、交流互动的气氛,让青年在放松的环境下找到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大程度地把青年团结起来。团组织要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契机,把教育青年的内容通过青年喜爱的互联网展现出来,以此团结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把青年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张太雷一生都坚持刻苦学习,知识渊博,李大钊曾称赞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1]93,他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事迹本身就是对青年最好的教育。张太雷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青年教育思想是青年工作领域的一笔巨大财富,为当今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启发。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具有朝气蓬勃的特点,他们都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在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当代青年经过科学理论的武装,经过组织的集体培养,一定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能够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完成肩上的历史使命。
[1]郝赫.太空惊雷:张太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2]刘玉珊,左森,丁则勤.张太雷年谱[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3]张太雷.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顾敏琪.张太雷青年教育思想对当代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5-8.
[5]郝永贞,崔景贵.张太雷青年德育思想初探[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9(4):11-13.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6.002
2017-03-03
丁盘龙(1991— ),女,硕士研究生。
201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级学术创新支持计划项目(189110101)
G127;D432.62
A
1673-0887(2017)06-0005-05
庄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