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问题与破解

2017-03-29王洁洁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旅游业常态教材

王洁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问题与破解

王洁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与会展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新常态下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化”、旅游企业的“移动互联化”、旅游信息的“新媒体化”等特征对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着为旅游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教材陈旧、思维陈旧、方法陈旧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整合现有教材资源,编制旅游管理新教材;构建“旅游+”思维下的新课程体系及建立以“慕课”、“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等破解路径。

新常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破解

一、引言

1978年,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立为旅游人才的培养拉开了序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形成了以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高专的高等院校和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依托的涵盖中等职业人才、高等职业人才、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全方位、深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旅游产业输送大量一线服务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据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发布,2015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83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的普通高等院校1075所,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789所。2015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257人,毕业201人,在校947人。旅游相关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全国招生1619人,毕业1298人,在校4029人[1]。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共2000余所,旅游教育规模名列世界前茅;另一方面,理论陈旧、观念落后、人才培养同质化等“老问题”与行业加速变革的“新形势”矛盾突出[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迫切需要变革。

所谓新常态,就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样,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业面临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旅游需求多元化分层、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旅游发展新常态[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着为旅游产业培养各层次专业人才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新常态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须顺应旅游产业变革的新形势,因此反思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破解路径成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

二、新常态下旅游产业的新特点

(一)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化”

业态是企业形态的简称,它是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存在形态。业态竞争是流通企业利用业态的变化争夺市场、争夺消费者的行为。旅游业态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在空间维上,首先应该界定旅游产业的业种(包括业种内部的行业)范围,并探讨其结构的合理性和高级化程度;在时间维上,它既包括对旅游业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存状态的基本认识,也包括对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预测,是包含了业种、业状和业势三大内容的一个多维复合性概念[4]。

旅游新业态的“新”是指与旅游传统业态相比,由于旅游市场规模变化、需求改变、技术手段更新等,导致旅游资源聚集、专业化程度提高、产业融合而发展出来的旅游电子商务、医疗旅游、毕业旅游、分时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它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旅游产业融合的一种体现。

(二)旅游企业的“移动互联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增长了2.4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O2O市场快速发展,成为引领行业的新商务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OTA(旅游在线服务运营商)企业应运而生,加之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快捷性”、“个性化”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游客出行选择OTA进行预订,2015年手机旅行预订以198.6%的年度用户增长率领跑移动商务类应用,手机网购、手机支付等应用的用户增长均超过60%以上,进一步证实旅游企业的“移动互联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亦是旅游新常态的典型特征。

(三)旅游信息的“新媒体化”

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产生,旅游信息的传播渠道打破了局限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等现状,“新媒体”成为旅游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新媒体”背景下,一方面游客可以通过景区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获取景区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新媒体也是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微博微信不仅可以即时了解景区各景点的人流量信息,更可扫码获取景点的语音讲解,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三、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呈现出的新特征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与其适应,然而纵观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不难发现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陈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新变化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的教材相对陈旧,缺乏统一的规划,拼接随意,内容上交叉重复现象严重[5]。如《旅游市场学》和《旅游营销学》,《旅游地理学》和《旅游交通学》等,涉及了几乎相同的内容。另外,教材涉及的知识系统性与逻辑性较差,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尤其是《概论》类的教材,谢彦君曾指出:“当前的多数旅游概论课程,不能不说是一个浅薄知识的大杂烩”[6]。最后,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当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旅游出行预订主要方式的今天,大部分《旅游营销学》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媒体营销的阶段,显然是无法满足行业发展新变化的。

(二)思维陈旧,无法适应产业变革的新需求

多数教师上课仍采用“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明天的问题”的线性思维模式。即用直线的、单向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沿着一定的线性轨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就旅游谈旅游,以不变应万变、严重缺乏创新的教育思维是无法适应产业变革新需求的。

(三)方法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仍以“讲授法”为主,它是以教师讲述、讲解、讲演为主要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知识的系统性、深刻性,有利于掌握教学进度,简便易行。但是,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其思考与表达能力。显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变。

四、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破解路径

(一)整合现有教材资源,编制旅游管理新教材

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种类繁多,但缺乏权威性、指导性的教材体系。要打破教材滞后行业的现状,要由行业专家组建团队编制旅游管理新教材体系,所谓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体系中应增加与现代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旅游电子商务》、《奖励旅游概论》等新领域专业教材,让教材紧跟行业的步伐,增强与行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减少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传统旅游教材中要与时俱进的增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案例,让传统教材的内容贴近产业,真正为产业所用。

(二)构建“旅游+”思维下的新课程体系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进入到跨界融合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旅游新常态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具备“旅游+”的新思维。”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和“服务”属性。因此,“旅游+”的本质是服务!即通过“旅游+”,把旅游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流程等,渗透融入到农业、工业、商业等相关行业和领域,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服务水平提升和服务价值提高,从而既增加了相关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又提升了相关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

“旅游+”思维下的课程体系应由“基础部分”、“外延部分”和“实操部分”三个板块构成。其中,“基础部分”的课程主要是理论知识,如《旅游学概论》、《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课程;“外延部分”的课程主要以发挥旅游业的联通作用为核心,迎合旅游业发展的新需求,开展“旅游+互联网”、“旅游+农业”、“旅游+手工业”、“旅游+餐饮”、“旅游+交通”等讨论式新课程;“实操部分”的课程主要以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为学习基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以适应产业的要求。

(三)建立以“慕课”、“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的模式。

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僵局,可以建立以“慕课”、“微课”为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慕课”、“微课”的载体均为视频,“慕课”又有强大互联网平台,学生可先通过“慕课”、“微课”先行学习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式的提问”或“案例研讨”等鼓励大家思考,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新教学模式。

[1]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5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N].中国旅游报,2016-06-07.

[2]保继刚.建设旅游管理一级学科,加快旅游人才培养[J].旅游学刊,2015,(09):2-3.

[3]徐秀玉.旅游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研究[J].职业时空,2016,(01):23-25.

[4]邹再进.区域旅游业态理论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05):100-104.

[5]刘艳.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6):91-92.

[6]谢彦君.旅游管理专业新视野丛书序言[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34.

The Problems and Cracking Methods of Tourism Management Teaching in China’s New Normal

Wang Jie-jie
(School of Tourism&Mic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Law,Zhengzhou Henan 450046)

All the features of tourism industry’s new type of operation,tourism companies’new type of mobile internet,tourism information’s new type of media in China’s New Normal propos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ourism practitioner.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the universities,which takes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ies for tourism talent training,is faced with has lots of problems such as old textbooks, old thinking ways and old teaching methods.Therefore,the paper proposes the cracking ways of compiling the new school books,constructing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the tourism+thinking way,and building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of MOOC,and flipped classes.

China’s new normal;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teaching;cracking methods

F59

:A

:1673-2014(2017)01-0073-03

(责任编辑 王建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47);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项目(TYETP201432、TYETP20153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3YJCZH176);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资助项目(2016-YXXZ-13);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2016-cx-01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CJJ078)。

2016—11—12

王洁洁(1982—),女,河南平顶山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旅游业常态教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